亚洲欧洲国产欧美一区精品,激情五月亚洲色五月,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婷婷,欧美婷婷丁香五月天社区

      護士資格證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護士資格證 >> 模擬試題 >> 2019年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專業(yè)實務(wù)沖刺試題

      2019年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專業(yè)實務(wù)沖刺試題三_第7頁

      來源:考試網(wǎng)  [ 2019年04月18日 ]  【

        8. (共用題干)

        女性,30歲。因?qū)m外孕破裂大出血入院。體檢:面色蒼白,脈搏140次/分,血壓60/40mmHg。

        1.該患者輸血的目的是(  )。

        A. 補充血容量

        B. 增加血紅蛋白

        C. 補充凝血因子

        D. 增加清蛋白

        E. 增加營養(yǎng)

        【答案】A

        【解析】靜脈輸血的目的為:增加有效循環(huán)血量,增加心排出量,提高血壓,促進血液循環(huán)。該患者大量出血,應補充血容量。

        2.為防止發(fā)生過敏反應,輸血前應皮下注射抗過敏藥物。下列操作方法中錯誤的是(  )。

        A. 注射部位常規(guī)消毒

        B. 進針部位選擇三角肌

        C. 針頭與皮膚呈30°~40°進針

        D. 抽吸無回血后推藥液

        E. 注射完畢用干棉簽輕壓注射處

        【答案】B

        【解析】皮下注射的部位常用的有上臂三角肌下緣、腹部、后背、大腿前側(cè)及外側(cè)。其操作方法為:①護士洗手,戴口罩,核對醫(yī)囑,查對藥物;②備齊用物,攜至床旁,核對患者;③協(xié)助患者取舒適體位,選擇注射部位,常規(guī)消毒皮膚,待干;④再次查對,檢查排盡空氣;⑤左手繃緊皮膚,右手持注射器,示指固定針栓,針頭斜面向上,與皮膚呈30°~40°角迅速刺入皮內(nèi);⑥放開繃皮的左手,抽吸無回血,即可緩慢推注藥液。

        3.3天后,患者在輸液過程中突然出現(xiàn)咳嗽、呼吸困難、氣促、咳粉紅色泡沫樣痰,應考慮為(  )。

        A. 發(fā)熱反應

        B. 過敏反應

        C. 急性肺水腫

        D. 靜脈炎

        E. 空氣栓塞

        【答案】C

        【解析】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突發(fā)咳嗽、呼吸困難、氣促、咳粉紅色泡沫痰,應考慮是患者在輸液過程中,突發(fā)急性左心衰,導致肺水腫,肺泡滲出液增多,導致氣體交換困難。

        9. (共用題干)

        男性,55歲。因進行性吞咽困難1個月入院。入院后被診斷為“食管癌”。術(shù)前醫(yī)生要求護士為患者灌腸以清潔腸道。

        1.灌腸桶內(nèi)液面距離肛門(  )。

        A. 10~20cm

        B. 20~30cm

        C. 30~40cm

        D. 40~60cm

        E. 60~80cm

        【答案】D

        【解析】不保留灌腸的操作方法中,應掛灌腸筒于輸液架上,液面距肛門40~60cm。

        2.肛管插入直腸的深度為(  )。

        A. 7~10cm

        B. 10~15cm

        C. 15~18cm

        D. 18~20cm

        E. 20~25cm

        【答案】A

        【解析】不保留灌腸的操作方法是:①左手墊手紙分開患者臀部,顯露肛門,囑患者作排便動作,以使肛門括約肌放松;②右手持肛管輕輕插入直腸7~10cm,固定肛管,松開止血鉗,使溶液緩緩流入。

        3.當液體灌入200mL時,患者感覺有便意,護士應(  )。

        A. 停止灌腸

        B. 移動肛管

        C. 囑患者張口深呼吸

        D. 放低肛管筒的高度

        E. 協(xié)助患者平臥

        【答案】D

        【解析】不保留灌腸應注意觀察筒內(nèi)液面下降情況和患者反應。如溶液流入受阻,可稍轉(zhuǎn)動或擠壓肛管。若患者感覺腹脹或有便意,應適當放低灌腸筒,以減慢流速,并囑患者張口呼吸,以放松腹部肌肉,減輕腹壓。

        4.灌腸過程中,患者出現(xiàn)脈速、出冷汗、劇烈腹痛,護士應(  ) 。

        A. 停止灌腸

        B. 移動肛管

        C. 囑患者張口深呼吸

        D. 放低肛管筒的高度

        E. 協(xié)助患者平臥

        【答案】A

        【解析】不保留灌腸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患者反應,若患者出現(xiàn)面色蒼白、出冷汗、劇烈腹痛、脈速、心慌氣急,應立即停止灌腸,并通知醫(yī)生進行處理。

        10. (共用題干)

        男性,30歲。因腦外傷后昏迷入院。護士準備通過鼻飼為其提供營養(yǎng)。

        1.一般胃管插入的長度為(  )。

        A. 14~16cm

        B. 20~30cm

        C. 45~55cm

        D. 60~70cm

        E. 80~90cm

        【答案】C

        【解析】胃管的操作方法是打開鼻飼包,取出胃管,測量插管長度并作標記。測量方法有兩種:①從發(fā)際到劍突的距離;②從鼻尖至耳垂再到劍突的距離。成人插入胃內(nèi)的長度約為45~55cm。

        2.關(guān)于鼻飼的操作方法,錯誤的是(  )。

        A. 每次鼻飼量不超過200mL

        B. 每次灌注前應檢查胃管是否通暢

        C. 每次鼻飼前注入少量溫開水,證實胃管是否在胃內(nèi)

        D. 藥品碾碎溶解后灌入

        E. 拔管應夾緊胃管末端快速拔出

        【答案】C

        【解析】胃管插至所標記處,先證實胃管在胃內(nèi),方法有三種:①將胃管末端接無菌注射器回抽,可抽出胃液;②將導管末端放入盛有水的碗中,無氣泡溢出;③將聽診器放在患者胃部,用無菌注射器迅速注入10mL空氣。聽到有氣過水聲。不應注入溫開水,以免誤入氣管發(fā)生墜積性肺炎。

        3.如長期鼻飼患者,胃管更換時間為(  )。

        A. 每日1次

        B. 隔日1次

        C. 每周1次

        D. 每周2次

        E. 每月1次

        【答案】C

        【解析】對于長期鼻飼的患者,應每日進行口腔護理,胃管每周更換。具體方法是:晚上最后一次鼻飼后拔出胃管,翌晨再由另一側(cè)鼻孔插入。

        11. (共用題干)

        男性,28歲。因高燒1天后入院。護士為其測量體溫發(fā)現(xiàn):患者早上8點時體溫在39.0℃左右,下午4時達39.9℃。

        1.此熱型屬于(  )。

        A. 弛張熱

        B. 間歇熱

        C. 不規(guī)則熱

        D. 稽留熱

        E. 波浪熱

        【答案】D

        【解析】A項,弛張熱是指體溫在39℃以上,但波動幅度大,24小時內(nèi)體溫差達1℃以上,最低體溫仍超過正常水平,常見于敗血癥等;B項,間歇熱是指高熱與正常體溫交替出現(xiàn),發(fā)熱時體溫驟升達39℃以上,持續(xù)數(shù)小時或更長,然后很快下降至正常,經(jīng)數(shù)小時、數(shù)天的間歇后又再次發(fā)作,常見于瘧疾等;C項,不規(guī)則熱是指體溫在24小時內(nèi)變化不規(guī)則,持續(xù)時間不定,常見于流行性感冒、腫瘤性發(fā)熱等;D項,稽留熱是指體溫持續(xù)升高達39.0~40.0℃,持續(xù)數(shù)天或數(shù)周,24小時波動范圍不超過1℃,常見于傷寒、肺炎球菌性肺炎等;E項,波浪熱是指發(fā)熱2~3周后,間歇數(shù)天至2周,發(fā)熱再起,反復多次,常見于人畜布氏菌流行病。

        2.該熱型常見于(  )。

        A. 肺炎

        B. 敗血癥

        C. 瘧疾

        D. 腫瘤

        E. 流行性感冒

        【答案】A

        【解析】稽留熱是指體溫持續(xù)升高達39.0~40.0℃,持續(xù)數(shù)天或數(shù)周,24小時波動范圍不超過1℃,常見于傷寒、肺炎球菌性肺炎等。

        3.為患者測量體溫應每隔多久測量一次?(  )

        A. 2小時

        B. 4小時

        C. 6小時

        D. 8小時

        E. 10小時

        【答案】B

        【解析】體溫過高患者的護理應密切觀察、測量體溫,對高熱患者應每隔4小時測量1次,待體溫恢復正常3天后,改為每日2次。

      責編:liumin2017

      報考指南

      焚題庫

      護士資格備考必備

      • 姓名
      • 電話
      • 郵箱
      • 醫(yī)藥考試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職業(yè)資格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