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供方的相關業(yè)績進行評價;
2、對供方的產品質量、價格,交貨情況及對問題的處理情況進行評審;
3、對供方的質量管理體系進行審核并對其按計劃提供所需產品的能力進行評價;
4、調查供方的顧客滿意度情況;
5、調查供方的財務狀況、服務和支持能力及后續(xù)能力。
44、過程確認應證實過程滿足策劃結果的能力,適用時,確認應包括:
1、規(guī)定用于這些過程評審和批準的準則;
2、設備的認可和人員資格鑒定;
3、使用規(guī)定的方法和程序;
4、記錄的要求
5、如生產和服務的初期確認過程有問題,或產品發(fā)生異常波動,過程經調整后應再確認。
45、糾正措施的程序應規(guī)定:
1、識別和評審不合格產品過程和質量管理體系的不合格,特別應關注不合格所引發(fā)的顧客措施;
2、調查分析不合格的原因;
3、評價防止不合格所制定的糾正措施的需求;
4、確定合適的糾正措施并實施;
5、記錄結果,包括原因、內容以及采取措施的完成情況;
6、評審糾正的措施的有效性。
46、預防措施的程序應規(guī)定:
1、識別潛在不合格及原因;
2、評價防止不合格發(fā)生所需的預防措施的需求;
3、記錄結果,包括原因、內容及采取措施的結果;
4、評價有效性。
47、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基本要求:
1、結合本組織的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體系;
2、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要緊緊圍繞產品實物質量的提高和使顧客滿意,貫徹ISO9000族標準,最終的目的是要放在顧客滿意上來;
3、既要重視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完善——軟件建設,又要重視人員的培訓和工作環(huán)境的改善和提高;
4、要用管理的系統(tǒng)方法來完善和建設質量管理體系;
5、突出過程控制的思想‘;
6、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應具有良好的操作性。
48、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一般步驟:組織準備、總體規(guī)劃、建立/更新體系、編制/完善文件、運行保持。
49、審核——為獲得審核證據(jù)并對其進行客觀的評價,以確定滿足審核準則的程度所進行的系統(tǒng)的、獨立的并形成文件的過程。
50、審核的特點:系統(tǒng)性、獨立性、文化性。
51、審核準則——用作依據(jù)的一組方針、程序或要求。審核準則又稱審核依據(jù),通常、它包括標準、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和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質量方針、質量手冊、程序文件等)
52、審核證據(jù)——與審核準則有關的并且能夠證實的記錄、實施陳述或其他信息。審核證據(jù)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
53、質量管理體系審核——指依據(jù)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及審核準則對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的符合性及有效性進行客觀評價的系統(tǒng)的獨立的并形成文件的過程。它是、對組 織的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xù)改進具有重要意義。
54、內部審核的作用:
1、依據(jù)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標準,對活動和過程進行檢查,評價組織自身的質量管理體系是否符合質量方針、程序和管理體系及相應法規(guī)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