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13~15題。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大道之行也》)
13. 對下面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選賢與能 與:通“舉”,推舉,選舉。 B.講信修睦 修:崇尚、培養(yǎng)。
C.不獨親其親 親:親人。 D. 女有歸 歸:指女子出嫁。
14.下列各項中加點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大道之行也 何陋之有
B.天下為公 項燕為楚將
C.貨惡其棄于地也 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
D. 力惡其不出于身也 其真無馬邪
15.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大道”可以理解為“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疤煜聻楣保钦f政權(quán)(包括社會財富)屬于社會的全體成員,而不屬于任何個人。前四句為第一層,是對“大同”社會的綱領(lǐng)性說明。
B.“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為第二層,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即: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C.“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為第三層,作者將現(xiàn)實社會跟理想的“大同”社會作對比,指出這種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理想社會不可能實現(xiàn)。
D. 兩千多年來,本文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標,例如洪秀全、康有為、譚嗣同、孫中山等都曾受過它的啟發(fā)。它是我國的一份寶貴的社會思想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