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鄭戩,字天休,蘇州吳縣人?途⿴,事楊億,以屬辭知名,后復(fù)還吳。及億卒,賓客弟子散去,戩乃倍道會葬。舉進士。授太常寺奉禮郎。升直史館,同修起居注,以右正言知制誥。判國子監(jiān)。權(quán)知開封府。吏馮士元為奸利,有告士元受賕[注]藏禁書者,戩窮治之。辭連宰相呂夷簡等,遂逮捕夷簡子公綽、公弼參劾其狀。既而士元流海島,絀罰者十余人。戩敏強善聽決,喜出不意,獨假貸細民,即豪宗大姓,繩治益急,政有能跡。徙權(quán)三司使,復(fù)轉(zhuǎn)運使考課格,分別殿最。
以資政殿學(xué)士知杭州。錢塘湖溉民田數(shù)十頃,錢氏置撩清軍,以疏淤填之患。既納國后不復(fù)治,封土堙塞,為豪族僧坊所占冒,湖水益狹。戩發(fā)屬縣丁夫數(shù)萬辟之,民賴其利。事聞,詔本郡歲治如戩法。
遷給事中,又徙永興軍。建言: “凡軍行所須,愿下有司相緩急,析為三等,非急罷去!毕仁,衙吏輸木京師,浮渭泛河,多漂沒,既至,則斥不中程,往往破家不能償,戩奏歲減二十余萬;又奏罷括糴,以勸民積粟。
遷尚書禮部待郎。行邊至鎮(zhèn)戎軍,元昊擁兵近塞。會暮塵起,有報敵騎至者,戩曰:“此必三川將按邊回,非敵騎也!币讯。及疆事少寧,詔還,知永興軍。
知并州。契丹與元昊方交兵,邊奏互上,獨戩不以聞。詔遣使問其故,戩對曰:“敵自相攻,中國不足憂也。”有棄地曰草城川,戩募土人為弓箭手,計口給田。初,兵興,用不足。河?xùn)|行鐵線山多炭鐵鼓鑄利厚重辟不能止戩乃請三當(dāng)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動數(shù)千人訴。戩聞,悉召至庭下,推首謀者數(shù)十人,黥隸他州,事乃定。拜奉國軍節(jié)度使,卒。謚文肅。
(選自《宋史•鄭戩傳》,有刪改)
[注]賕:賄賂。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河?xùn)|行鐵錢/山多炭/鐵/鼓鑄利厚/重辟不能止戩/乃請三當(dāng)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動/數(shù)千人訴。
B.河?xùn)|行鐵錢/山多炭/鐵/鼓鑄利厚/重辟不能止/戩乃請三當(dāng)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動/數(shù)千人訴。
C.河?xùn)|行鐵錢/山多炭/鐵/鼓鑄利厚/重辟不能止戩/乃請三當(dāng)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動/數(shù)千人訴。
D.河?xùn)|行鐵錢/山多炭/鐵/鼓鑄利厚/重辟不能止/戩乃請三當(dāng)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動/數(shù)千人訴。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起居注,是由史官撰寫的關(guān)于皇帝的日常言行與生活的記錄,作為修國史的基本材料。
B.國子監(jiān),我國封建時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機關(guān),有的朝代兼為最高學(xué)府,類似現(xiàn)代的大學(xué)。
C.考課,朝廷依照法規(guī),在一定的期限內(nèi),對官吏進行考核,依其表現(xiàn),予以升職、賞賜。
D.禮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禮儀、祭祀、科舉考試等職事,長官稱為禮部尚書。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鄭戩不畏權(quán)貴,嚴厲治貪。有小吏非法謀利,他窮追猛打,從宰相的兒子入手,牽出一大批人,最后包括宰相在內(nèi)的很多人遭到懲處。
B.鄭戩治理水利,造福百姓。錢塘湖水利一度荒廢,他征調(diào)人去整治,給百姓帶來好處,皇帝下令州里每年按鄭戩的辦法治理錢塘湖。
C.鄭戩判斷力強,頗有主見。他邊境巡視時,有人報告敵人來了,他認為是自己人,后來證明他是對的;他對契丹與元昊交戰(zhàn)淡定處之。
D.鄭戩精明干練,為政務(wù)實。他建言有關(guān)部門分清事情的緩急,不急的應(yīng)取消;下面給京城運木材給人們帶來困苦,他請求予以緩解。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以屬辭知名,后復(fù)還吳。及億卒,賓客弟子散去,戩乃倍道會葬。(5分)
(2)獨假貸細民,即豪宗大姓,繩治益急,政有能跡。(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4-15題。
入昌松東界山行①
高適
鳥道幾登頓②,馬蹄無暫閑。
崎嶇出長坂,合沓③猶前山。
石激水流處,天寒松色間。
王程應(yīng)未盡,且莫顧刀環(huán)④。
【注】①本詩寫于天寶十一載,為詩人入隴右節(jié)度使哥舒翰幕府,途經(jīng)昌松縣所作。昌松,唐代涼州屬縣,故城在今甘肅省古浪縣西。②登頓:指上下山。③合沓:重疊聚集。④顧刀環(huán):看刀上之環(huán)!碍h(huán)”與“還”諧音。
14.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3分)( )
A. 首句用“鳥道”形容山路,讀者可由此聯(lián)想到“蜀道”,從而體會山行之難。
B. 第二句看似寫馬,實際是寫人,從中可見詩人風(fēng)塵仆仆、不畏艱險的形象。
C. “猶前山”三字言簡意豐,既寫山之綿延,也流露出詩人走不出前山的急切。
D.詩前六句寫山行,一句一個畫面,為最后兩句寫山行感悟做了很好的烘托。
15. 這首詩尾聯(lián)“王程應(yīng)未盡,且莫顧刀環(huán)”與“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范仲淹《漁家傲》)所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6分)
16.根據(jù)提示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中能夠表現(xiàn)周瑜年輕英俊、奮發(fā)有為的句子是
“ , ”。
(2).《阿房宮賦》一文中,“ , 連用意動,表達杜牧對秦不惜民力,揮霍浪費掠奪于六國的珍寶的痛惜之情。
(3)“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在《魚我所欲也》“是心”指的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