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單元 常見急危重癥
細目一:心臟驟停與心臟性獐死
一、定義
1.導至心臟驟停的病理生理機制是最常見的是: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室顫和室速)
記憶:是(室)挺(驟停)舒(室速)暢(室顫)。最常見的是室顫。
2.心臟猝死是指急性癥狀發(fā)作后1小時內以意識驟然喪失為特征的,由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二、病因
1.引起心臟性猝死最主要的原因是冠心病及其并發(fā)癥(特別是有心肌梗死病史)。
2.心梗后左室射血分數(shù)降低是心臟猝死的主要預測因素。
3.頻發(fā)性與復雜性的室早可預示心梗后發(fā)生猝死的危險。
4.肺心病患都出現(xiàn)室顫,心臟驟停以致突然死亡的最常見原因是急性嚴重心肌缺氧。
三、心臟驟停的三大臨床表現(xiàn)
1.大動脈波動(勁,股動脈)——金標準
2.心音消失——銀標準
3.意識喪失——銅標準
處理:
1.首先拳擊復率;20-25cm,拳擊1-2次,如果拳擊后不能復率,必須停。由于存在使室速惡化為室顫的風險,所以不能用于室速且有脈搏的患者。
2.初級心肺復蘇(CAB),首先要胸外按壓C,縮短時間。A開通氣道。B人工呼吸。
胸外按壓/人工呼吸:30:2(單雙人)
C.胸外按壓:目的是建立人工循環(huán);
(1)按壓時患者必需處于水平位。頭部低于心臟,防止重力作用導致腦的血流減少。
(2)按壓位置是胸骨中下1/3處;按壓的頻率是100次/分;
(3)按壓力度使胸骨壓低3-5cm,放松時手不能離開胸壁;
B人工呼吸:氣管插管是建立人工通氣最好方法。
3.高級心肺復蘇:方法是電除顫;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都是360J
室顫一旦診斷立即用非同步的電除顫,三次都用360J.
電除顫用同步還是非同步的區(qū)別:心電圖內有沒有R波,存在R波同步。不存在為非同步。
非同步最常見的是室顫和室撲。
復蘇后處理:
原則:循環(huán)功能穩(wěn)定是一切復蘇奏效的先決條件。
腦復蘇是心肺復蘇最后成功的關鍵。重點是腦復蘇。
腦水腫:復蘇后又昏迷。
措施:
(1)降溫;
(2) 脫水,常用20%甘露醇,加地米(5~10mg,每6~12小時靜注)有助于避免或減輕滲透性利尿導致的“反跳現(xiàn)象”;
(3) 防止抽搐。用氫麥角堿、安定、異丙嗪;
(4) 高壓氧治療;
(5) 促進早期腦血流灌注。
生物學死亡:心臟驟停后4-6分鐘內開始發(fā)生不可逆腦死亡,隨后數(shù)分鐘過渡到生物學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