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作用物濃度達到飽和后,再增加作用物濃度(C)
A.反應速度隨作用物增加而加快
B.隨著作用物濃度的增加酶逐漸失活
C.反應速度不再增加
D.如增加抑制劑反應速度反而加快
E.形成酶-作用物復合體增加
20.Michaelis-Menten方程式是(C)
A.υ= _Km +[S]
B.υ= Vmax+[S]
Vmax+[S] K m+[S]
C.υ= Vmax[S]
D.υ= Km + [S]
Km+[S] Vmax[S]
E.υ= Km[S]
Vmax+[S]
21.Km是(D)
A.作用物濃度飽和時的反應速度
B.是最大反應速度時的作用物濃度
C.作用物濃度達50%飽和時的反應速度
D.反應速度達最大反應速度50%時的作用物濃度
E.降低反應速度一半時的作用物濃度
22.酶的Km值大小與(A)
A.酶性質有關
B.酶濃度有關
C.酶作用溫度有關
D.酶作用時間有關
E.酶的最適pH有關
23.己糖激酶以葡萄糖為作用物時,Km=1/2[S], 其反應速度υ是V的(A)
A.67% B.50%
C.33% D.15%
E.9%
24.酶促反應速度υ達到最大反應速度V 的80%時,作用物濃度[S]為(D)
A.1 Km B.2 Km
C.3 Km D.4 Km
E.5 Km
25. 為了防止酶失活,酶制劑存放最好(A)
A.在低溫 B.在室溫
C.最適溫度 D.加入抑制劑
E.不避光
26.含唾液淀粉酶的唾液經(jīng)透析后,水解淀粉的能力顯著降解,其原因是(B)
A.酶變性失活
B.失去激活劑
C.酶一級結構破壞
D.失去輔酶
E.失去酶蛋白
27.能使唾液淀粉酶活性增強的離子是(A)
A.氯離子 B.鋅離子
C.碳酸氫根離子 D.銅離子
E.錳離子
28.各種酶都具有最適pH,其特點是(B)
A.最適pH一般即為該酶的等電點
B.最適pH時酶的活性中心的可解離基團都處于最適反應狀態(tài)
C.最適pH時酶分子的活性通常較低
D.大多數(shù)酶活性的最適pH曲線為拋物線形
E.在生理條件下同一個體酶的最適pH均相同
29.屬于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抑制劑是(B)
A.丙二酸對琥珀酸脫氫酶的抑制作用
B.有機磷化合物對膽堿酯酶的抑制作用
C.磺胺藥類對細菌二氫葉酸還原酶的抑制作用
D.ATP對糖酵解的抑制作用
E.反應產(chǎn)物對酶的反饋抑制
30.對可逆性抑制劑的描述,哪項是正確的(C)
A.使酶變性失活的抑制劑 B.抑制劑與酶是共價鍵相結合
C.抑制劑與酶是非共價鍵結合
D.抑制劑與酶結合后用透析等物理方法不能解除抑制
E.可逆性抑制劑即指競爭性抑制
31.丙二酸對琥珀酸脫氫酶的抑制作用是屬于(C)
A.反饋抑制
B.非競爭抑制
C.競爭性抑制
D.非特異性抑制
E.反競爭性抑制
32.反競爭性抑制劑具有下列哪一種動力學效應(E)
A.使Km值升高,V不變 B.使Km值降低,V不變
C.使Km值不變,V升高 D.使Km值不變,V降低
E.使Km值和V均降低
33.存在下列那種物質的情況下,酶促反應速度不變、Km值減少(D)
A.無抑制劑存在
B.有競爭性抑制劑存在
C.有反競爭性抑制劑存在
D.有非競爭性抑制劑存在
E.有不可逆抑制劑存在
34.純化酶制劑時,酶純度的主要指標是(D)
A.蛋白質濃度
B.酶量
C.酶的總活性
D.酶的比活性
E.酶的理化性質
35.有關酶的以下描述哪項是正確的(E)
A.同工酶是一組功能與結構相同的酶
B.誘導酶是指細胞中固有而含量又多的酶
C.在酶的活性中心中只有側鏈帶電荷的氨基酸直接參與酶的催化反應
D.酶催化反應處速度取決于酶的濃度
E.競爭性抑制劑只能改變Km值,而不改變Vmax
36.組織損傷后,血漿特異酶的活性變化主要依賴于(D)
A.損傷前酶在該組織中的濃度 B.損傷前酶在血液中的濃度
C.損傷前酶在組織中的合成速率 D.損傷時損害的面積與程度
E.損傷后采集血標本的時間
37.下列關于ribzyme 的敘述哪一個是正確的(C)
A.即核酸酶
B.本質是蛋白質
C.本質是核糖核酸
D.最早發(fā)現(xiàn)的一種酶
E.其輔酶是輔酶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