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examw.com/index/logo.png)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1.B 2. C 3.B 4. C 5. C 6. B 7. C 8. A 9. C 10. D11.B 12.B 13.A 14.C 15.A 16.A 17.B 18.A 19.D 20.A
(每題1分,選錯不得分)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1.導向作用、控制作用
2.實事求是、注意發(fā)展
3.活動性的、關系性的
4.社會需求、實際狀況
5.知識線索、能力線索
(每空1分,答案必須和教材一致,意思相近者,不得分)
三、簡答題(每題5分,共30分)
1. 初中語文教材的編制基本要求有:
(1)應體現語文學科特點。
(2)著眼于學生全面發(fā)展。
(3)應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4)體現以人為本的建設目標。
(5)編寫思路應充分考慮“五個統(tǒng)一”:語文形式和思想內容的完美統(tǒng)一,知識積累和能力培養(yǎng)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合理性和科學性的統(tǒng)一,理論體系和實踐應用的充分統(tǒng)一,繼承傳統(tǒng)和創(chuàng)造更新的辯證統(tǒng)一。
2.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途徑如下:
(1)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完成課外閱讀任務。
(2)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
(3)引導學生利用網絡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3.初中語文教師的說課應注意以下問題:
(1)處理好課程標準與教材的關系,教材不是惟一的標準。
(2)處理好說課和備課的區(qū)別,說課不能照教案說。
(3)處理好說課與上課的區(qū)別,說課不能視聽者為學生。
(4)說課要注意詳略得當,突出“說”案,切忌“讀”和“背”。
4.語文教學大綱和語文課程標準有何聯(lián)系?
語文教學大綱對語文學科的性質、地位、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材內容、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等都有精要的規(guī)定,這些規(guī)定是國家對語文學科的統(tǒng)一規(guī)格與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綱領性、法規(guī)性與權威性。因此,語文教學大綱被視作編制和使用語文教材的依據和總綱,組織中學語文教學的原則,評估中學語文教學的標準,語文教師施教的重要憑借,對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起著重要的指導和規(guī)范作用。
語文課程標準是規(guī)范課程的指令性文件,從整體上對語文課程總目標進行總體設計,規(guī)定語文課程性質及其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規(guī)范和確定語文課程目標、內容范圍、順序,既是語文教師的工作指南,也是編寫語文教材和評估、考試命題的依據?梢姡Z文課程標準與語文教學大綱在性質、內容、功能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繼承關系。
5.開發(fā)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1)要根據地方特點開發(fā)課程資源。各地區(qū)蘊藏的自然、社會、人文等語文課程資源各不相同,各具特點。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要根據地方特點,努力發(fā)揮各地優(yōu)勢。教師要根據需要,利用當地、當時的課程資源,建構地方或學校的語文課程,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的語文學習和實踐的形式。應注意揚長避短,發(fā)揮優(yōu)勢,展現每個學校自己的特色。
(2)要根據語文課程特點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不同課程具有不同的價值取向和育人功能,不同課程所要開發(fā)的課程資源也是有區(qū)別的。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既要考慮到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與聯(lián)系,又要體現出語文課程本身的特點。
(3)要加強理論學習,重視實踐研究。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是本次課改中提出的新的課程理念,對課程資源的認識需要有一個不斷深化、不斷更新的過程。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也是在動態(tài)的探索過程中不斷發(fā)展,不斷完善的,因此不能急于求成。一是要加強學習,從理論上認識課程資源的概念、性質、種類和存在狀態(tài),以及課程資源開發(fā)的程序、步驟與利用方式。還要加強實踐的研究,并且重視學習和吸收國內外教師在課程資源開發(fā)中總結出的實踐經驗。
6.語文教學目標的功能有哪些?
(1)導向功能,即把教學活動導向一定的方向的功能。首先,教學目標能使教學活動不至于陷入盲目的狀態(tài),使教學活動自覺地進行;其次,教學目標能夠使教學活動集中于有意義的方向,而避開無意義或者不符合預定方向的事物;再次,教學目標能夠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使教學活動做到事半功倍。
(2)激勵功能,即激勵教學活動的功能。當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內部需要相一致時,學生為了滿足有關的內部需要,就會努力地為達到教學目標而努力;當教學目標與學生的興趣一致時,這種教學目標就將較明顯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活動,使學生為達到這種教學目標而努力;當教學目標的難度適中時,這種教學目標能夠較明顯地起到激勵學習活動的作用。因此,適當的教學目標就具有了激勵功能。
(3)標準功能,即為教學評價提供標準的功能。首先,教學效果評價,最重要的就是要評判教學活動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在多大程度上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其次,教師授課質量評價、課程評價等,教學目標也是評價標準之一。因此,教學目標的標準功能也就不言而喻了。
(每題5分,回答完整者可得全分,要點缺少者,酌情扣分)
四、論述題(每題15分,共30分)
1.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1)教材口語交際教學的內容編排的優(yōu)點(5分)
初中口語交際教學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內容主題和實施方式靈活多樣,其內容主題首先分為多人交互和單人進行的兩種交際形式,多人交互的交際主要包括討論、辯論、詢問、采訪、勸說、交談、模擬面試、模擬對話交流、模擬導游、聽取意見等,單人進行的口語交際主要有復述、解說、演講、講故事、自我介紹、自我推薦、口頭描述、口頭評論、口頭介紹、口頭陳述、專題匯報、即席發(fā)言、講述見聞等,一般口語交際的內容多與寫作、綜合性學習整合在一起,或呈現與研討與練習或補白中,除此之外,教師可根據情況隨機安排相關內容及訓練。
(2)教材口語交際教學的內容編排的不足(5分,要求結合教材實際展開論述)
2.請談談你對初中語文課程的性質“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的理解。
(1)語文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以語言文字為主要載體,而語言文字是人類進行思維與交際的重要工具。語文教育的任務之一,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言的作用和中學語文課程的任務決定,工具性是語文課程的基本屬性;語文課程還具有人文性。語言,從形式上說,是交際與思維的工具。從內容上說,它所承載的信息、交際交流的信息都是思維的結果,是人類文明的體現,因而語言具有人文性。并且,因為學校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所承載、傳播的信息更應是人類文明的最高的結晶,對信息質量的要求就應更高、更嚴。因而,人文性自然應該成為學校各科教育的一個基本屬性,人文內涵十分豐富的語文課程教育更不例外。
、谡Z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肮ぞ咝浴敝塾谡Z文課程培養(yǎng)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質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特點;“人文性”著眼于語文課程對于學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指明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目的在于突出這兩方面的功能。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反映了社會各界對語文教育的共同期望,這一提法符合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有利于課程目標的展開和實施。
由此可見,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統(tǒng)一在一起,不可偏廢,也不可分離。二者不是簡單相加,而是一體化的。所以,語文課程標準說“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而不說“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tǒng)一”。所謂“統(tǒng)一”,即兩者內在地融合于“語文”一體,是語文根本性質相輔相成、不可分離的兩方。我們不能機械地脫離了一方去談另一方,因為沒有脫離了人文性的單純的工具性,也沒有脫離了工具性的單純的人文性。
五、案例分析題(10分)
答案要點:(考生可在基本要點的基礎上合理發(fā)揮)
1.課程內容:以語文課程為中心,注重跨學科、跨領域的綜合內容的學習。如語文與歷史、音樂、美術、物理等學科的融合;將鮮活、有用的前沿信息整合到語文課程中;(2分)
2.課程形態(tài):以主干課為中心,注重專題課、綜合課、校本課的建設;(2分)
3.語文教材:以基本的教科書為中心,注重校本教材、地方教材、鄉(xiāng)土教材等的編制;(3分)
4.語文教師:以教師角色為中心,注重自我角色的轉換、課程研制的參與等,發(fā)揮自身在語文課程建設中的作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