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辛亥 (2)明治維新 (3)第二次工業(yè)革命
【解析】
試題分析:(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tǒng)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中華民國成立后,孫中山頒布了一系列法令,剪發(fā)辮、易服飾、改稱呼,其中以“先生”“君”,取代“老爺”“大人”等稱呼,體現(xiàn)了資產(chǎn)階級追求平等的愿望。
(2)本題考查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結合所學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實行了一系列資產(chǎn)階級性質(zhì)的改革,史稱明治維新。明治維新在社會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開化”,實行強制性的義務教育,題目所述的“穿西服、吃西餐、跳交際舞”等屬于“文明開化”。
(3)分析題目可知,所述的中心是“電”。結合所學可知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以電為核心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開始了,此后,電力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 取代蒸汽成為工業(yè)生產(chǎn)和社會生活的主要能源。故題目所述應得益于第二次工業(yè)革命。
考點: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人類邁入“電氣時代”
32.(1)浩罕汗國,先北后南,緩進急戰(zhàn)。
(2)海國圖志,天演論。
(3)振興中華,打倒孔家店。
(4)京師大學堂,1905。
(5)伊藤博文,張謇。
【解析】
試題分析:(1)本題考查了19世紀六七十年代西北邊疆的危機以及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內(nèi)容。1865年中亞浩罕國派陸軍司令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自立汗國,并把侵略勢力擴展到北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1876年左宗棠率清軍打擊侵略勢力,他采用先北后南,緩進急戰(zhàn)的戰(zhàn)術,于1878年收回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地區(qū)。
(2)近代以來在國家危難時,一些愛國的思想家認識到要改變現(xiàn)狀,必須學習西方的長處。他們中的代表人物先后有魏源和嚴復。魏源在他的《海國圖志》一書中系統(tǒng)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并說明編寫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嚴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他譯著的《天演論》影響最大,書中“特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后勝于今”的進步觀點,在當時的中國,啟發(fā)了知識界去探索西方先進的社會,也打擊了封建頑固勢力,在當時引發(fā)了強烈的反響。
(3)興中會是近代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是孫中山在1894年11月24日于美國檀香山創(chuàng)辦的,該會以“振興中華,挽救中局”為宗旨,說明它已完全不同于反清的舊式會黨,而是一個以在中國開展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為職志的政治集團。新文化運動是1915年由陳獨秀等人發(fā)起的一次“反傳統(tǒng)、反儒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他們集中打擊作為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思想基礎的孔子學說,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斗爭鋒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
(4)本題考查了中國近代教育的發(fā)展情況。戊戌變法時期,作為“新政”,創(chuàng)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也是戊戌變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創(chuàng)辦表明近代中國教育改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清末新政時期,清政府迫于形勢,擬定了《奏定學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個學程的新式教育體制,并于1905年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
(5)本題考查了1895年中國發(fā)生的重大事件。1895年4月17日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簽訂了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當時中方全權代表為李鴻章,日方全權代表為伊藤博文。而這一年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張謇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了大生紗廠,是“實業(yè)救國”口號的主要實踐之一。
考點:人教新課標版八年級上冊•侵略與反抗•收復新疆;人教新課標版八年級上冊•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人教新課標版八年級上冊•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人教新課標版八年級上冊•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運動;人教新課標版八年級上冊•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新式教育的開端;人教新課標版八年級上冊•侵略與反抗•《馬關條約》;人教新課標版八年級上冊•經(jīng)濟和社會生活•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
33.(1)照相術 (2)《 申報》(3)京張鐵路(4)《定軍山》
【解析】
試題分析:
(1)照相術19世紀30年代末誕生于西方國家,19世紀40年代傳入中國。
(2)《申報》19世紀70年代在上海創(chuàng)刊,是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yè)性報紙。它的辦報形式大都為后來的報紙所繼承,是中國大宗傳媒的先驅(qū)。
(3)注意題目中的“自己設計和修建”。京張鐵路在詹天佑的帶領下于1909年建成,是中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中國人自行完成,投入運營的鐵路。
(4)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1905年中國人自己拍攝了第一部影片《定軍山》揭開了中國電影事業(yè)的序幕。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經(jīng)濟和社會生活•社會生活的變化
34.《定軍山》 《申報》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文化變遷的相關內(nèi)容,聯(lián)系所學知識可知我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的《定軍山》,第一份商業(yè)性報紙是《申報》。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經(jīng)濟和社會生活•社會生活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