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1.D
【解析】
試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知識遷移能力。生活在宋代不可能做的事情只能是宋代還沒有出現的事情,四個選項中,只有研讀八股文不可能做到,因為八股文出現于宋代之后的明代。故答案選D。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明朝君權的加強
2.A
【解析】
試題解析:本題考查了古代政權更替的基本史實,B應該是280年,西晉軍隊滅吳國,結束了分裂局面;C.960年,北宋取代后周 ;D.1276年,元滅掉南宋。
3.C
【解析】
試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西藏的歷史。西藏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為中國正式的行政區(qū),是在元朝,元朝時,元政府在中央設立宣政院,管轄藏族地區(qū)事務,標志著西藏成為我國正式的行政區(qū)。故答案選C。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4.D
【解析】
試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經濟發(fā)展史。四個選項中,可以直接排除D選項,因為閉關鎖國不屬于經濟發(fā)展的范疇,屬于對外政策。故答案選D。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 •明清經濟的發(fā)展與“閉關鎖國”
5.B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遼宋夏金元時期歷史階段特征的準確認識,根據所學知識,遼宋夏金元時期,我國民族政權眾多,是我國民族政權并立時期,民族關系有戰(zhàn)有和,和是主流,有利于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fā)展,故選B。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遼宋夏金元
6.C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相關內容。元世祖忽必烈效仿中原王朝的政治體制,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行政機構;地方設“行中書省”。故選C。
考點: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濟高度發(fā)展•元帝國拓展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基業(yè)•忽必烈改制•行省制度
7.D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我國經濟重心南移知識點。題干提供了關鍵信息“經濟重心”、“南移”,結合課本所學分析,我國經濟重心南移從唐朝中后期開始,到南宋時期完成,南宋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qū)。故答案為D。
考點: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經濟重心的南移
8.C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經濟重心南移知識點。題干提供了關鍵信息“國家根本,仰給東南”、“ 最準確”,結合課本所學分析,我國經濟重心南移從唐朝中后期開始逐漸南移,到了南宋前后完成,最準確的是“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qū)”。故答案為C。
考點: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經濟重心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經濟重心南移
9.B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元朝行省制度知識點。題干提供了關鍵信息“省級行政區(qū)制度”,結合課本所學分析,在元朝時期,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tǒng)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在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我國省級行政區(qū)的設立,始于元朝。故答案為B。
考點: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10.B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古代政府對西藏管轄的相關內容!疤瞥瘯r設置西域都護府”,這一說法是錯誤的,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府,標志著今新疆地區(qū)正式成為我國的一部分,與西藏無關。元朝設立宣政院,標志著西藏正式成為中國的一個行政區(qū)。清朝時達賴、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冊封。清朝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所以②③④能夠有力證明自古以來,西藏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選B。
考點: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大一統(tǒng)的秦漢帝國•秦漢開拓西域與絲綢之路•西域都護的設置;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濟高度發(fā)展•元帝國拓展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基業(yè)•元朝對西藏的管轄;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明清帝國的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清朝對西藏的管轄
11.D
【解析】
試題分析:結合所學可知,由于北方戰(zhàn)亂頻繁,大量北方人口南遷,為南方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經驗、工具等,加上南方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統(tǒng)治者的重視開發(fā),江南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到兩宋時期,南方經濟超過北方,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故選D項。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12.C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兩宋與遼、金并列的相關內容。1125年金滅遼,出現了金、西夏和北宋并立的局面,而金與遼不可能并立,所以C項示意圖中遼的位置應該是西夏。北宋曾經與遼、西夏并立。金滅北宋后,同時南宋建立,于是出現了西夏、金、南宋的并立,所以A、B、D均正確反映了兩宋與遼、金、西夏的并立局面,故選C。
考點: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濟高度發(fā)展•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濟高度發(fā)展•宋金南北對峙
13.C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北宋的城市生活。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會生活與習俗風情,故選C。
考點: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濟高度發(fā)展•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北宋城市生活
14.A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相關內容!皣邑斦杖爰s80%來自淮河以南地區(qū),”“絲、棉紡織業(yè)、造紙業(yè)中心及對外貿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蘇湖熟,天下足”這些現象都反映了經濟重心的南移,這些現象最早出現在兩宋時期,南宋時完成了重心南移,故選A。
考點: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濟高度發(fā)展•經濟發(fā)展與重心南移
15.C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宋代的手工業(yè)的發(fā)展狀況。宋代手工業(yè)取得了巨大進步。煤,當時稱石炭,開采量居世界第一,上述材料就是描寫的宋代汴京煤的使用的普及,故選C。
考點: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濟高度發(fā)展•經濟發(fā)展與重心南移•宋代的手工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