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共5小題)
11.(2007•成都)由于電壓和電阻兩者都可能影響電流的大小,用實驗研究它們的關系時,可以先保持電壓不變,探究電流和電阻的關系;然后保持電阻不變,探究電流和電壓的關系,最后總結出了歐姆定律.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控制變量法”.在以下問題的研究中:
、倩瑒幽Σ亮Υ笮「男┪锢砹坑嘘P;
、谂nD在伽利略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得出牛頓第一定律;
③電流產(chǎn)生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
、苎芯看艌觯氪鸥芯.
其中,應用“控制變量法”進行研究的是、佗邸(填序號).
考點: 物理學方法.
專題: 比較思想;控制變量法.
分析: 控制變量法就是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變量,而控制其余幾個變量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變量對事物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問題的方法.
解答: ①滑動摩擦力大小跟哪些物理量有關;因影響摩擦力大小的變量較多,應采取控制變量法.
、谂nD在伽利略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得出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加以分析推理得出的,采取實驗推理法.
、垭娏鳟a(chǎn)生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因影響電流產(chǎn)生的熱量的因素較多,應采取控制變量法.
、苎芯看艌觯氪鸥芯;因磁場實際存在,但不能看到.引入“磁感線”的研究,采用的是模型法.
所以應用“控制變量法”進行研究的有①和③.
故答案為:①、③.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注意區(qū)分物理研究的方法在不同物理知識點上的應用.
12.(1)把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進行排序:①合作與交流;②制訂計劃;③建立猜想和假設;④提出問題;⑤檢驗與評價;⑥獲取事實與證據(jù).正確的步驟是: ④③②⑥⑤① (填序號).
(2)王老師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一位同學精神不振且很疲勞、臉色緋紅,同時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計該同學可能在發(fā)燒,要求該同學測量體溫.上述信息中,從探究的角度上講,老師的“估計”屬于 建立猜想和假設 ,要求該同學測量體溫的目的是 獲取事實與證據(jù) .
考點: 物理學方法.
專題: 其他綜合題.
分析: (1)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2)猜想與假設.實質上就是引導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猜想.測量體溫屬于科學探究過程中的進行實驗環(huán)節(jié).
解答: 解:(1)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故順序為④③②⑥⑤①;
(2)王老師估計該同學可能在發(fā)燒是作出猜測,應屬于科學探究過程中的猜想與假設環(huán)節(jié),要求該同學測量體溫的目的是獲取事實與證據(jù).
故答案為:(1)④③②⑥⑤①;(2)建立猜想和假設;獲取事實與證據(jù).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環(huán)節(jié)的了解和掌握.分析此類問題時,首先要熟悉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及其內涵,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加以識別或運用.
13.(2011•東湖區(qū)模擬)學習物理離不開數(shù)學方法的支持,例如,有些物理量之間的比值就具有特定的物理意義,可以把它定義為一個新的物理量.在我們學過的物理量中,利用這種方法定義的有速度、密度、 壓強 等.還有些物理量是由兩個物理量的乘積定義而來的,如: 功 .
考點: 物理學方法.
專題: 其他綜合題.
分析: 所謂比值定義法,就是用兩個基本的物理量的“比”來定義一個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很多新物理量都是采用的此種方法;
而乘積定義法,就是用兩個基本的物理量的“積”來定義一個新的物理量的方法.
解答: 解:速度是單位時間內通過路程的多少,利用的是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進行定義的;
密度是單位體積所含物質的多少,利用的是物體質量與體積之比進行定義的;
壓強的定義方法是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壓力大小,是利用壓力與受力面積之比定義的;
功率是單位時間內做功的多少,利用的是做功與做功時間之比來定義的;
有時也采用兩個物理量的乘積來定義新物理量,比如功是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來定義的.
故答案為:壓強;功.
點評: 該題考查了學生對物理學方法中比值定義法和乘積定義法的理解,結合所學的初中物理量進行分析解答.
14.(2011秋•工業(yè)園區(qū)期末)物理學研究中常用“控制變量法”、“等效替代法”、“類比法”、“轉換法”等科學方法.
(1)根據(jù)電流產(chǎn)生的效應來判斷電流的大小,這是運用了 轉換法 的方法:
(2)研究多個電阻組成的電路時,為了求出電路的總電阻,用一個電阻產(chǎn)生的效果來代替原來電路中所有電阻產(chǎn)生的總效果.這是運用了 等效替代法 的方法.
考點: 物理學方法.
專題: 控制變量法;等效替代法;類比法;轉換法.
分析: 對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熟悉其本質特征,然后進行判斷.
控制變量法:在研究物理問題時,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幾個不同物理量的影響,為了確定各個不同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就需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變,改變某一個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與該物理量之間的關系.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證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將陌生的、復雜的、難處理的問題轉換成等效的、容易的、易處理的問題的一種方法.
“類比法”是指兩類不同事物之間存在某種關系上的相似,從兩類不同事物之間找出某些相似的關系的思維方法;
“轉換法”指在保證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將不可見、不易見的現(xiàn)象轉換成可見、易見的現(xiàn)象;將陌生、復雜的問題轉換成熟悉、簡單的問題;將難以測量或測準的物理量轉換為能夠測量或測準的物理量的方法.
解答: 解:
(1)導體中有無電流通過以及電流的大小,不能直接觀察,但導體中有電流產(chǎn)生的一些現(xiàn)象,如可以使燈絲發(fā)光、電流表指針發(fā)生偏轉卻可以直接觀察.用燈絲是否發(fā)光、電流表指針是否偏轉、偏轉角度大小間接判斷電路中有否電流、電流大小如何,采用的是轉換法.
(2)在電路中,一個電阻產(chǎn)生的效果可以代替所有電阻共同作用產(chǎn)生的效果,也可以是多個電阻共同產(chǎn)生的效果代替一個電阻產(chǎn)生的效果,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故答案為:轉換法;等效替代法.
點評: 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是,熟悉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在實際問題中能夠識別和應用.
15.(2011秋•漣水縣期中)物理學家進行科學探究,通常經(jīng)歷的環(huán)節(jié)有: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做出猜想和假設,制定計劃與 設計實驗 ,通過觀察、實驗等途徑來 收集證據(jù) ,評價證據(jù)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設,得出結論或提出新的問題.交流和合作滲透于探究過程之中.
考點: 物理學方法.
專題: 實驗探究題.
分析: 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主要有以下幾點環(huán)節(jié):
第一是提出問題.也就是探究什么,針對什么現(xiàn)象設問.
第二是猜想與假設.實質上就是引導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猜想.
第三是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教學的核心.
第四要素是進行實驗與收集數(shù)據(jù).在實驗中加強實驗規(guī)范操作、安全操作的指導,實驗數(shù)據(jù)及時填入記錄表中.
第五要素是分析與論證.實質就是對探究的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對探究現(xiàn)象歸納總結的過程.
第六要素是評估.評估的實質是對探究的反思過程,討論科學探究中所存在的問題、獲得的發(fā)現(xiàn)和改進建議等.評估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第七要素是交流與合作.全班或同一組內圍繞得到什么結論,如何得出結論,有什么體會等問題進行討論與交流.
解答: 解:
在提出問題和對問題答案做出假設的前提下,要判斷假設的正確與否,需要制定計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驗證.
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實驗數(shù)據(jù)的記錄,收集與實驗課題有關的證據(jù),為最終分析假設是否正確提供實驗支持.
故答案為:設計實驗;收集證據(jù).
點評: 分析此類問題時,首先要熟悉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及其內涵,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加以識別或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