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h=3×3m=9m,
拉力所做的總功:
W總=Fs=400N×9m=3600J;
(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η=
×100%=
×100%=75%; (4)由F=
(G+G動)可得,動滑輪的重力:
G動=nF﹣G=nF﹣mg=3×400N﹣90kg×10N/kg=300N.
答:(1)把物體直接提升所做的有用功為2700J;
(2)拉力所做的總功為3600J;
(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
(4)動滑輪的重力為300N.
【點評】本題考查了做功公式和效率公式、滑輪組繩子拉力的公式的應用,明確滑輪組繩子的有效股數(shù)是關鍵.
23.如圖所示,貨車質量為2t,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隨貨車受到的阻力的增加而增大,當貨車受到的阻力是1800N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達最大.已知動滑輪總重為200N,貨車所受阻力為車重的0.02倍,不計繩重和摩擦.求:
(1)滑輪組效率最大時,繩子自由端所能承受的拉力;
(2)當滑輪組機械效率為80%時,貨車所載貨物的質量是多少?
【分析】(1)由圖可知滑輪組繩子的有效股數(shù),知道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最大時貨車受到的阻力,根據(jù)F=
(f+G動)求出繩子自由端所能承受的拉力; (2)不計繩重和摩擦,克服貨車受到的阻力做的功為有用功,克服動滑輪重和貨車受到的阻力做的功為總功,根據(jù)η=
×100%求出貨車受到的阻力,根據(jù)f=0.02G=0.02mg求出貨車的總質量,然后求出貨車所載貨物的質量.
【解答】解:(1)由圖可知,n=4,
當f=1800N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最大,此時達到繩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則
F=
(f+G動)=
×(1800N+200N)=500N;
(3)不計繩重和摩擦,克服貨車受到的阻力做的功為有用功,克服動滑輪重和貨車受到的阻力做的功為總功,
由η=
×100%=
×100%=
×100%可得: f′=
G動=
×200N=800N,
車與貨物總重:
G總=
=
=4×104N,
貨車所載貨物的質量:
m=
﹣m車=
﹣2×103kg=2×103kg=2t.
答:(1)滑輪組效率最大時,繩子自由端所能承受的拉力為500N;
(2)當滑輪組機械效率為80%時,貨車所載貨物的質量是2t.
【點評】本題考查了滑輪組繩子拉力公式和滑輪組機械效率公式、重力公式的應用,明確有用功和總功是關鍵.
24.如圖所示裝置中,A物重力100N,B物重力10N,在B物作用下A物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不計滑輪重及輪與軸之間的摩擦).問:
(1)A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
(2)如果在A物體上加一個水平向左的拉力,使B物體以0.5m/s的速度勻速上升,求拉力的大小和4s內A物體運動的距離.
【分析】(1)物體A在物體B的作用下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A受到的摩擦力和掛鉤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可求出摩擦力.
(2)拉動A向左運動,A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掛鉤的拉力三力平衡,可求出拉力;利用滑輪組距離關系,B移動的距離是A移動距離的2倍,求出A移動的距離.
【解答】解:(1)物體A在物體B的作用下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時,f=F拉=2GB=2×10N=20N.
(2)拉動A向左運動時,A受力如圖,
F=f+F拉=20N+20N=40N;
由題意可知:B運動的距離為:sB=vt=0.5m/s×4s=2m,則sA=
sB=
×2m=1m.
答:(1)A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20N;(2)拉力的大小為40N;4s內A物體運動的距離為1m.
【點評】此題注意分析滑輪組的繩子段數(shù),確定所使用的公式,做好受力分析是解題關鍵.
25.(2016春•重慶校級期中)如圖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平底薄壁容器重10N,底面積0.01m2,內裝40N的水,水深0.15m.現(xiàn)將重為17.8N的實心銅塊系在彈簧測力計掛鉤上,并把它完全浸沒于容器內的水中(水未溢出,銅塊未接觸容器底部,ρ銅=8.9×103kg/m3,g取10N/kg).求:
(1)銅塊放入水中浸沒時,銅塊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銅塊完全浸沒于水中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多少?
(3)銅塊完全浸沒于水中后,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是多少?
【分析】(1)先根據(jù)G=mg的變形公式m=
求出銅塊的質量,然后利用ρ=
的變形公式V=
求出銅塊的體積,根據(jù)F浮=ρgV排求出銅塊所受浮力大小;
(2)根據(jù)F=G﹣F浮即可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3)將銅塊、水、容器看成一個整體,對容器、水、銅塊整體受力分析求出容器地面所受壓力,又知道受力面積,根據(jù)p=
求出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解答】解:(1)由G=mg得,銅塊的質量:
m=
=
=1.78kg,由ρ=
得,銅塊的體積: V=
=
=2×10﹣4m3,
因銅塊浸沒在水中,所以銅塊排開水的體積:V排=V物=2×10﹣4m3,
則銅塊所受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2×10﹣4m3=2N.
(2)由F浮=G﹣F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G﹣F浮=17.8N﹣2N=15.8N.
(3)將銅塊、水、容器看成一個整體,則整體受向下的總重力、向上的拉力和向上的支持力,
根據(jù)力的平衡條件和相互作用力知識可得,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