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翻譯、鑒賞與默寫 (22分)
9.翻譯下列句子。 (6分)
、俸米h論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誡兄子嚴、敦書 》) (3分)
、跔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劌論戰(zhàn)》) (3分)
10.詩詞鑒賞。 (4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偕祥爩崒,詞人寫了哪兩個行為來表現她的愁苦?(2分)
②下闋虛寫,寫出了愁苦的哪些特點?(2分)
11.在橫線上寫出古代詩文的原句。 (12分,每小題2分)
、匍L風破浪會有時, 。 (李白 《行路難(其一)》)
② ,草色遙看近卻無。 (韓愈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蹪峋埔槐胰f里, 。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鼙菹乱嘁俗灾\, ,察納雅言。 (諸葛亮《出師表》)
、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 。 (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拚垖懗鲆痪鋷А傲弊值脑娋洌
四、議論文閱讀 (12分)
“舌尖”上的爭議
常江
、偌o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開播,最終變成了一場全民狂歡。所謂樹大招風,與第一季幾乎是一邊倒的贊美相比,第二季爭議頗多。最大的爭議有兩個。一是食物與故事之間的關聯性。不少觀眾批評該片在一味用痕跡明顯的故事 大肆煽情的同時,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題:食物。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錯誤,一些食物匆匆登場又匆匆離場,令人直呼“看都沒看飽”。第二個較為隱晦,不少觀察者和評論者認為該片一味追求對各種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現,其實已演變成了一種國家主義的教育,背離了其作為美食節(jié)目的初衷。其實無論哪種爭議,最終都可歸結為一個命題:在“好看”的前提下,電視節(jié)目應當在多大程度上發(fā)揮教化的功能。
、谶@個命題并不新鮮,它幾乎伴隨著中國電視發(fā)展的全部歷史。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與上世紀80年代的“文人電視”十分相似的氣質:唯美的畫面、華麗的解說詞、借物詠志的手法,并最終落腳于知識分子的家國意識。在多數人將看電視首要地視為娛樂的背景下,這種氣質顯得有點不合時宜,甚至矯情。當解說詞把“去買菜”這么一個簡單明了的動作,說成是“去市場上挑選新鮮時令食材”時,很多觀眾就崩潰了。而這種表達方式,在上世紀80年代被認為是改造日常生活,將日常生活美學化的重要手段。雖然有些浮夸,但對快節(jié)奏的、粗鄙的現代生活,未嘗不是一種矯正。
③很多人說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為它變“復雜”了,創(chuàng)作者要表達的東西太多,這話說得對。任何事情都有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一個節(jié)目從默默無聞到名滿天下,也需要面對很多隨之而來的東西:權力的介入、資本的力量、觀眾的干預,以及創(chuàng)作者微妙的心態(tài)。就像一個無人問津的 窮小子突然中了巨獎,身邊一定會冒出許多莫名其妙的親戚朋友簇擁著他一樣。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國的電視經濟與電視文化領域保持純粹幾乎是一個悖論。
、鼙M管第二季還沒有播完,且已經播出的幾集水準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總體上還是對這一類型的紀錄片持歡迎的態(tài)度!吧嗉狻钡某晒,意味著在電視文化領域,幾乎消失殆盡的文人氣質的強勢回歸,盡管這一過程不可避免地伴隨著商業(yè)、娛樂和各種意識形態(tài)的博弈。畢竟,它在梳理一項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同時,源源不斷地提供著建設性的力量。如果你是家長,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輪美奐的益智片,還是那個名叫“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卡通片呢?答案不言自明。
、菰跁r下濃重的商業(yè)主義氛圍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氣質,我們應當珍惜。
12. 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閱讀①②段,說說“舌尖”第二季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現為哪兩點?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4. 第③段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得出了怎樣的結論?請作簡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