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單元 妊娠病
妊娠病
妊娠病 |
一、概述 |
八、胎萎不長(助理不考) |
二、妊娠惡阻 |
九、子滿(助理不考) | |
三、妊娠腹痛 |
十、子腫 | |
四、異位妊娠(助理不考) |
十一、子暈(助理不考) | |
五、胎漏、胎動不安 |
十二、子癇(助理不考) | |
六、墮胎、小產(chǎn)(助理不考) |
十三、妊娠小便淋痛 | |
七、滑胎 |
十四、妊娠小便不通(助理不考) |
概 述
概述 |
1.妊娠病的定義 |
★★ |
2.妊娠病的范圍 |
★ | |
3.妊娠病的診斷 |
★★ | |
4.妊娠病的發(fā)病機理 |
★★ | |
5.妊娠病的治療原則 |
★★ | |
6.妊娠期間用藥的注意事項 |
★★ |
妊娠病的定義
妊娠期間,發(fā)生與妊娠有關(guān)的疾病,稱“妊娠病”。
妊娠病的范圍
包括妊娠惡阻、妊娠腹痛、異位妊娠、胎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chǎn)、滑胎、胎萎不長、胎死不下、子滿、子腫、子暈、子癇、子嗽、妊娠小便淋痛、妊娠小便不通、妊娠瘙癢癥、妊娠貧血、難產(chǎn)等。
妊娠病的診斷
首先要明確妊娠診斷。根據(jù)停經(jīng)史、早孕反應(yīng)、脈滑等臨床表現(xiàn),結(jié)合輔助檢查,如妊娠試驗、基礎(chǔ)體溫、B超等判斷是否妊娠。如需保胎可暫不進行婦科檢查。如病情需要亦需擇時進行婦科檢查以明確診斷。并注意與激經(jīng)、閉經(jīng)、癥瘕等鑒別。妊娠病的診斷,自始至終要注意胎元未殞與已殞的鑒別,注意胎兒的發(fā)育情況以及母體的健康狀況,必要時要注意排除畸胎等。
妊娠病的發(fā)病機理
外感六淫、情志內(nèi)傷
房室不節(jié)、勞逸過度 內(nèi)因與外因相互結(jié)合,影響臟腑、氣血、沖任、
跌仆閃挫、素體虛弱 胞宮、胞脈、胞絡(luò)、胎元,導(dǎo)致妊娠病的發(fā)生
陰陽氣血、偏盛偏虛
妊娠病的治療原則
以胎元的正常與否為前提。胎元正常者,宜治病與安胎并舉。安胎之法,以補腎健脾、調(diào)理氣血為主。若胎元不正,胎墮難留,或胎死不下,或孕婦有病不宜繼續(xù)妊娠者,則宜從速下胎以益母。
妊娠期間用藥的注意事項
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氣、散氣以及一切有毒藥品,都應(yīng)慎用或禁用。如果病情確實有需要,亦可適當(dāng)選用,但需嚴格掌握劑量和用藥時間,“衰其大半而止”,以免動胎傷胎。
妊娠惡阻
妊娠惡阻 |
1.妊娠惡阻的定義 |
★★ |
2.病因病機 |
★★★ | |
3.鑒別診斷 |
★★ | |
4.辨證論治 |
★★★ | |
5.調(diào)攝 |
★ |
妊娠惡阻的定義
妊娠早期出現(xiàn)惡心嘔吐、頭暈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稱為“惡阻”。
病因病機
惡阻的發(fā)生,主要病機是沖脈之氣上逆,胃失和降。臨床常見的病因為脾胃虛弱、肝胃不和,并可繼發(fā)氣陰兩虛的惡阻重癥。
鑒別診斷
本病應(yīng)與葡萄胎、妊娠合并急性胃腸炎、孕癰相鑒別。
辨證論治
1.脾胃虛弱證
主要證候:妊娠早期,惡心嘔吐不食,甚則食入即吐;口淡,嘔吐清涎,頭暈體倦,脘痞腹脹;舌淡,苔白,脈緩滑無力。
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嘔。
方藥:香砂六君子湯。
2.肝胃不和證
主要證候:妊娠早期,惡心,嘔吐酸水或苦水,惡聞油膩;煩渴,口干口苦,頭脹而暈,胸滿脅痛,噯氣嘆息;舌淡紅,苔微黃,脈弦滑。
治法:清肝和胃,降逆止嘔。
方藥:橘皮竹茹湯或蘇葉黃連湯加姜半夏、枇杷葉、竹茹、烏梅。
妊娠惡阻的調(diào)攝
本病發(fā)生往往與精神因素有關(guān),患者應(yīng)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解除顧慮,避免精神刺激。生活上需調(diào)配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鼓勵進食,少量多餐,服藥應(yīng)采取少量緩緩呷服之法,以獲藥力。
患者,女,26歲,已婚。停經(jīng)2個月,尿妊娠試驗陽性。惡心嘔吐10天,加重3天,食入即吐,口淡無味,時時嘔吐清涎,倦怠嗜臥,舌淡苔白潤,脈緩滑無力。其證候是 | |
|
【正確答案】A |
妊娠腹痛
妊娠腹痛 |
1.妊娠腹痛的定義 |
★★ |
2.病因病機 |
★★ | |
3.鑒別診斷 |
★★ | |
4.辨證論治 |
★★★ |
妊娠腹痛的定義
妊娠期,因胞脈阻滯或失養(yǎng),發(fā)生小腹疼痛者,稱為“妊娠腹痛”,亦名“胞阻”。
病因病機
虛證
素體虛弱,血聚養(yǎng)胎 → 胞脈失養(yǎng)——血虛 素體陽虛,失于溫煦 → 胞脈阻滯——血寒
實證
素性憂郁,血以養(yǎng)胎 → 肝血偏虛,肝郁氣滯,胞脈阻滯——氣滯 素有癥瘕,氣滯寒凝 → 瘀血內(nèi)停,阻滯胞脈——血寒
鑒別診斷
本病應(yīng)與異位妊娠、胎動不安、妊娠合并卵巢囊腫蒂扭轉(zhuǎn)、孕癰相鑒別。
辨證論治
1.血虛證
主要證候:妊娠后小腹綿綿作痛,按之痛減;面色萎黃,頭暈?zāi)垦#蛐募律倜?舌淡,苔薄白,脈細滑弱。
治法:養(yǎng)血安胎止痛。
方藥:當(dāng)歸芍藥散加首烏、桑寄生。
2.氣滯證
主要證候:妊娠后小腹胸脅脹痛,或少腹脹痛;情志抑郁,噯氣吐酸,或煩躁易怒;苔薄黃,脈弦滑。
治法:疏肝解郁,養(yǎng)血安胎。
方藥:逍遙散。
3.虛寒證
主要證候:妊娠后小腹冷痛,綿綿不休,喜溫喜按;面色治法:暖宮止痛,養(yǎng)血安胎。
方藥:膠艾湯加巴戟天、杜仲、補骨脂。
4.血瘀證
主要證候:妊娠后小腹常感隱痛不適,或刺痛,痛處不移;或素有癥瘕;舌暗有瘀點,脈弦滑。
治法:養(yǎng)血活血,補腎安胎。
方藥:桂枝茯苓丸合壽胎丸。
某女,孕3個月,小腹脹痛,連及胸脅,急躁易怒,舌苔薄黃,脈弦滑。應(yīng)屬于 | |
|
【正確答案】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