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jié) 感染性休克
一、病原學
感染性休克的常見致病菌為革蘭陰性細菌,如腸桿菌科細菌、綠膿桿菌、不動桿菌屬、腦膜炎球菌、類桿菌等。革蘭陽性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梭狀芽胞桿菌等也可引起休克。某些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熱,病程中也易發(fā)生休克。易并發(fā)休克的感染有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癥、暴發(fā)型流腦、肺炎、化膿性膽管炎、腹腔感染、菌痢等。
二、發(fā)病機制
感染性休克的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循環(huán)障礙學說已獲得多數(shù)學者的公認。但目前的研究已從微循環(huán)障礙向細胞代謝障礙及分子水平的異常等方面深入。
微循環(huán)障礙學說休克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微血管的容積變化可經痙攣、擴張和麻痹三個階段。
(一)休克早期(缺血缺氧期) 通過神經反射、病因的直接作用等引起體內多種縮血管的體液因素增加,如兒茶酚胺、腎素-血管緊張素一醛固酮系統(tǒng)的激活等,這些因子共同作用使微血管發(fā)生強烈痙攣受體興奮,內毒素本身亦具擬交感作用,致使微循環(huán)灌注減少,毛細血管網(wǎng)缺血缺氧。
(二)休克發(fā)展期(淤血缺氧期) 微循環(huán)血液灌注減少,組織缺血缺氧,無氧代謝酸性產物(乳酸)增加,肥大細胞組胺釋放、緩激肽形成增多,致使微動脈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降低而擴張,毛細血管開放,而微靜脈端仍持續(xù)收縮,加之白細胞附壁粘著,致流出阻力增大,微循環(huán)內血液淤滯,毛細血管流體靜壓增高,其通透性增加,血漿外滲, 水腫,血液濃縮,有效循環(huán)血量減少,回心血量進一步減少,血壓明顯下降,缺氧更明顯。
(三)微循環(huán)衰竭期 毛細血管網(wǎng)血流停滯,血細胞聚集,加之血管內皮損傷,促進內凝血過程、DIC。組織細胞嚴重缺氧、大量壞死,進而多器官功能衰竭。
三、臨床表現(xiàn)
(一)休克早期 除少數(shù)高排低阻型休克(曖休克)病例外,患者大多有交感神經興奮癥狀:神志尚清,但煩躁、焦慮,面色和皮膚蒼白、口唇和甲床輕度發(fā)紺、肢端濕冷?捎袗盒、嘔吐、心率增快、呼吸深而快,血壓尚正;蚱,脈壓小。眼底和甲皺微循環(huán)檢查可見動脈痙攣。尿量減少。
(二)休克發(fā)展期 患者煩躁或意識不清,呼吸淺速,血壓下降,脈壓小,皮膚濕冷發(fā)紺,常明顯發(fā)花。心音低鈍,脈搏細速,按壓稍重即消失。表淺靜脈萎陷。尿量更少或無尿。
(三)休克晚期:可出現(xiàn)DIC和重要臟器功能衰竭。表現(xiàn)為:頑固性低血壓、廣泛出血(皮膚粘膜、內臟)。少尿或無尿。呼吸增快,發(fā)紺,心率加速,心音低鈍或有奔馬律,心律失常,亦有心率不快或呈相對緩脈,出現(xiàn)面色灰暗,中心靜脈壓和(或)肺動脈楔壓升高,心電圖可示心肌損害、心內膜下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傳導阻滯等改變。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表現(xiàn)為進行性呼吸困難和紫紺,吸氧亦不能使之緩解,無節(jié)律不整;肺底可聞濕音,呼吸音減低,x線攝片示散在小片狀浸潤影,逐漸擴展、融合;血氣分析P029.33kPa。腦功能障礙可引起昏迷、一過性抽搐、肢體癱瘓,及瞳孔、呼吸改變等。肝功能衰竭引起肝昏迷、黃疸等。胃腸功能紊亂表現(xiàn)為鼓腸、出血等。
四、治療
(一)抗休克治療原則
1.補充血容量 擴容治療是抗休克的基本手段,選用液體應包括膠體和晶體的合理組合。
(1)膠體液包括低分子右旋糖酐、白蛋白、血漿、全血及代血漿。
(2)晶體液包括碳酸氫鈉或乳酸鈉林格液等平衡鹽液,所含電解質濃度接近于生理水平。
2.糾正酸中毒:根本辦法在于補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環(huán)的灌注。用于糾正酸中毒的緩沖堿的藥物包括:①5%碳酸氫鈉(為首選);②乳酸鈉(為次選);③三羥甲基氨基甲烷等。
3.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
(1)擴血管藥物適用于低排高阻型休克(冷休克),應在充分擴容的基礎上使用。
常用者包括:①α受體阻滯劑:如酚妥拉明;②抗膽堿能藥:如阿托品、山莨菪堿;③B受體興奮劑:異丙腎上腺素、多巴胺。
(2)縮血管藥物僅提高血液灌注壓,而血管管徑卻縮小。在下列情況下可考慮應用:①冷休克伴有心力衰竭者,可于應用擴血管藥的同時,加用縮血管藥以防血壓驟降,并加強心肌收縮;②應用擴血管藥病情未見好轉者,可用縮血管藥物。
4.維護重要臟器功能
(1)強心藥物的應用:頑固性休克與心力衰竭有密切關系,應及時糾正誘發(fā)心力衰竭的因素,并給予快速強心藥物,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及能量合劑同時應用。
(2)維護呼吸功能防治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fā)生:要加壓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考慮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行輔助呼吸,清除分泌物以防治繼發(fā)感染。
(3)急性腎功能衰竭的防治:如血容量已補足,血壓已基本穩(wěn)定,而尿仍少時,可快速給予甘露醇或利尿合劑。經處理無效時,按急性腎功能衰竭處理。
(4)腦水腫的防治:出現(xiàn)神志改變及顱內壓增高征象,及早給予腦血管解痙劑,大量糖皮質激素及脫水劑。
(5)DIC治療:診斷一經確定,應在迅速有效控制感染、抗休克和去除病灶的基礎上,及早給以肝素治療。
(二)病原治療:可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原發(fā)病灶等推測最可能的病因,選用強有力的抗菌譜較廣的殺菌劑進行治療。致病菌檢定后,根據(jù)藥敏結果調整用藥。劑量宜大,首次可用加倍量,應予靜脈給藥,以聯(lián)合應用兩種藥為宜。為減輕毒血癥,可給予短程糖皮質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