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

統(tǒng)考地區(qū)

省考地區(qū)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教師資格證 >> 小學 >> 教育知識與能力 >> 模擬試題 >> 2019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試題

2019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試題(六)_第3頁

來源:考試網(wǎng)  [ 2019年04月26日 ]  【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孟子·盡心上》一書中提到,“孟子日:‘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

  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

  教育之,三樂也。”故選D。

  2.B【解析】教育的歷史性是指教育是一定歷史時期的產(chǎn)物,反映一定歷史時期的特

  點。目前我國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教育正體現(xiàn)了教育的歷史性。

  3.B【解析】夸美紐斯是捷克偉大的教育家,其代表作是《大教學論》,第一次系統(tǒng)

  地論述了班級授課制,并提出“泛智”教育思想,主張“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一

  切男女青年都應該進學!,故選B。

  4.A【解析】根據(jù)題干的關鍵信息,“社會成員在不同區(qū)域、層次、崗位等轉(zhuǎn)化與調(diào)

  動”充分體現(xiàn)了人才的流動,只有A項符合題干,故選A。

  5.D【解析】“練好鋼筆字有助于新學習毛筆字”說明練習鋼筆字在前,學習毛筆字

  在后,因此這種遷移屬于順向遷移。“有助于”說明這種遷移是正遷移。故題干所述屬于

  順向正遷移。

  6.B【解析】目的游離評價模式是由斯克里文針對目標評價模式的弊病提出來的。他

  認為評價者應該注意的是課程計劃的實際效應,而不是預期效應,主張課程的評價重點

  從“課程計劃預期的結果”轉(zhuǎn)向“課程計劃實際的結果”上來。故選B。

  7.C【解析】歷史研究法就是以系統(tǒng)的方式收集、整理教育現(xiàn)象發(fā)生和演變的史料,

  揭示其本質(zhì)發(fā)展規(guī)律的研究方法;調(diào)查法側重于采用問卷、訪談、觀察、測量等間接方式

  對現(xiàn)狀進行考察。本題考察的是歷史研究法的含義。故選C。

  8.B【解析】以兒童的需要和興趣為基礎,說明是以兒童為中心,強調(diào)學生“做中

  學”,以此獲得直接經(jīng)驗,該課程是活動課程。故選B。

  9. C【解析】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正處于小學階段,這一時期的認知發(fā)展特征

  有:①思維的可逆性;②去自我中心;③獲得長度、體積、重量和面積等方面的守恒關

  系;④具體邏輯推理。此外,這一階段的小學生能夠以事物的某種屬性為標準進行排序,

  從而進行比較。如按高矮、大小、長短等標準對事物進行排序。故選C。

  10.C【解析】要了解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與特點,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教育學

  和心理學基礎知識,教育學和心理學相關的知識屬于條件性知識。故選C。

  11.C【解析】A項,絕對感受閾限是指剛剛引起感覺的、最小可察覺的刺激量;

  B項,對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叫做絕對感受性;

  C項,能覺察出來的音量最小差異量,即聽覺差別感受閾限。

  D項,對這一最小差異量的覺察能力,就叫差別感受性。

  聯(lián)系題干,“剛剛能使小紅感覺到的音量變化的最小差異”屬于數(shù)值,是差別感受閾

  限,故選C。

  12.B【解析】短時記憶的容量為7±2個組塊,故選B。

  13.C【解析】布盧姆認為只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幫助,學生都能掌握80%以上。

  14.A【解析】以學校系統(tǒng)的形成標志著制度化教育的形成,以此為參照,之前的非正

  式、非正規(guī)教育歸為前制度化教育,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規(guī)教育都歸為非制度化教育。非

  制度化教育推崇的思想就是“教育不應再限于學校的范圍之內(nèi)”。

  15.A【解析】自愿性是指根據(jù)個人興趣愛好,自愿選擇、自愿參與。故選A。自主性

  與被動性相對,課外活動如何進行,自己組織、設計。

  16.A【解析】根據(jù)巴甫洛夫的經(jīng)典性條件實驗,小狗能夠在圓形光圈和橢圓形光圈做

  出不同的反應,這屬于刺激的分化,故選A。

  17.B【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據(jù)語言文字的描述,或圖樣、圖紙、符號等的描繪,在頭

  腦中再造出與其相應的新的形象過程。根據(jù)文字、記憶的想象都是再造想象。聯(lián)系題干,

  根據(jù)詩詞內(nèi)容想到某些事物屬于再造想象。故選B。

  18.A【解析】激情是一種猛烈、迅速爆發(fā)、持續(xù)時間較短的情緒狀態(tài)。

  19.D【解析】寓課堂小結于游戲活動中,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掌握新知

  識。課文上完,老師安排學生自己編排演練童話劇,是一種活動式課堂小結。故選D。

  20.C【解析】問題解決的策略主要包括算法式和啟發(fā)式兩種。其中A項,啟發(fā)式策略

  是指憑借經(jīng)驗來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的一種策略;C項,算法式策略是指對一個問題

  的所有解決途徑都加以嘗試找到最終解決方案的策略,重點強調(diào)對問題解決的所有途徑逐

  一嘗試。聯(lián)系題干,小亮選擇的是通過逐一嘗試的方法找到最佳解決途徑,屬于算法式策

  略。故選C。

  二、簡答題

  21.【參考答案】

  皮亞杰將兒童認知發(fā)展階段分為四個階段:

  (1)感知運動階段(0-2歲),其主要的思維特點:“客體永久性”。

  (2)前運算階段(2-7歲),其主要的思維特點:泛靈論、自我中心、思維不可逆、

  缺乏守恒性等等。

  (3)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其主要的思維特點:去自我中心性、守恒、可逆性

  等等。

  (4)形式運算階段(11、12歲以上),其主要的思維特點:抽象邏輯思維、進行假

  設—演繹推理、類比推理、可逆與補償、思維的靈活性等等。

  22.【參考答案】

  (1)生產(chǎn)力發(fā)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fā)展狀況;

  (2)社會政治經(jīng)濟制度;

  (3)青少年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4)本國學制的歷史發(fā)展和外國學制的影響。

  23.【參考答案】

  課程內(nèi)容主要表現(xiàn)為課程計劃、課程標準、教材。

  (1)課程計劃是根據(jù)教育目的和不同類型學校的教育任務,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

  定的有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主要包括學科設置、學科順序、課時分配、學

  年編制與學周安排。課程計劃是制定課程標準的依據(jù)。

  (2)課程標準是國家根據(jù)課程計劃制定的以綱要形式編訂的有關某門學科內(nèi)容及其

  實施、評價的指導性文件;主要包括前言、課程目標、課程內(nèi)容和課程實施建議;課程標

  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jù),是評價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效果的標準和

  依據(jù)。

  (3)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教學活動的材料,包括教科書、講義、參考書、活動指導書

  以及各種視聽材料,其中教科書和講義是主體部分;教材通常采用直線式和螺旋式兩種編

  排方式。

  三、材料分析題

  24.【參考答案】

  (1)小虎喪失學習信心的原因主要有:

  ①學習興趣未得到充分激發(fā)。由于一次數(shù)學成績不理想就失去了原有的興趣和信心,

  成績自然難以提高。

  ②不良的家庭環(huán)境。家長并未對孩子成績不理想的原因進行了解和分析,而是一味地

  責罵,降低了小虎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甚至扭曲了孩子的個性。

 、鄄徽_的歸因。想取得好成績又認為自己做不到,這是歸因于“能力”的不足,產(chǎn)

  生了習得性無助感,因此導致失去了信心。

  ④教師對其進行的錯誤反饋。教師對小虎的評價給予了錯誤的信息反饋,也是其失去

  學習興趣的原因之一。

  (2)教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應做到以下幾點:

 、賱(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fā)式教學。

  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要合理選擇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發(fā)揮教育民主,啟發(fā)學生思考,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诟鶕(jù)作業(yè)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在學習較容易、較簡單的課題時,應盡量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使學生盡量緊張一點;

  而在學習較復雜、較困難的課題時,則應盡量創(chuàng)造輕松自由的課堂氣氛,在學生遇到困難

  或出現(xiàn)問題時,要盡量心平氣和地慢慢引導,以免學生過度緊張和焦慮。

 、壅_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xù)努力。

  材料中學生想取得進步,又覺得自己做不到,這種歸因是有問題的。教師在考試后要

  幫助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是什么,并引導學生把暫時的落后歸因于努力,以促進學生繼續(xù)

  努力去學習。

 、艹浞掷梅答佇畔ⅲ咨七M行獎懲。

  老師在作業(yè)和測試評價時,要及時反饋學習的結果,評價要以鼓勵和促進學生發(fā)展為

  主,只有正確有效的反饋信息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提升學習的興趣。

  25.【參考答案】

  (1)王老師的教學,一方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一方面也有需要反思的地方。

  首先,王老師在課程結束時采用拓展性問題來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是值得肯定

  的教學行為。

  其次,王老師的做法違背了啟發(fā)性教學原則。啟發(fā)性教學原則要求承認學生是學習的

  主體,要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允許提出質(zhì)疑、提出不同的見解。

  材料中,小張?zhí)岢鲎约旱囊娊夂螅趵蠋熤苯佑枰苑裾J,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引導

  學生思考,而是直接告訴答案。這些做法都違背了啟發(fā)性教學原則。

  最后,王老師的教學違背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的教學過程規(guī)律。這

  一規(guī)律要求教學過程中,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同時還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材料

  中,王老師的做法打擊了所有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

  (2)作為教學過程。應當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機地結合起來,遵

  循啟發(fā)性教學原則。

  首先,加強學習的目的性教育,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材料中的王老師應該將問題

  設置得更具有開放性,才能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其次,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材料中的王老師不應該立即否

  定學生的答案,而應該通過學生的回答來進一步引導學生。

  再次,讓學生動手實踐,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中的王老師可以讓學生

  在課后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來獲取答案。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發(fā)揚教學民主。教師與學生應當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教

  學氣氛,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見解,并允許學生向教師提問和質(zhì)疑。

  四、教學設計題

  26.【參考答案】

  (1)文章特點

 、傥恼戮o緊抓住特點進行描寫。本文在描寫時注意抓住火燒云五彩繽紛的顏色和變化

  無窮的形狀,來表現(xiàn)火燒云美麗奇幻的特點。寫霞光,抓住了“紅”的特點;寫火燒云的

  顏色及顏色的變化,抓住了“多”、“快”的特點;寫火燒云的形狀及變化時,又抓住

  了“多”、“快”的特點。

 、谖恼逻\用豐富的想象。作者還展開豐富的想象,把對事物的靜態(tài)的和動態(tài)的描寫結

  合起來,寫得非常形象生動,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強烈的感染。

 、壅Z言優(yōu)美生動。在寫火燒云的色彩時多處使用重疊詞語,如“金燦燦”“紅彤彤”

  寫出了火燒云的光彩奪目;寫火燒云色彩還運用比喻詞語,如“葡萄灰”“梨黃”。

  (2)教學目標

 、僦R與技能目標:認識本課“檀、兇、盈、廟、惚”等生字;積累描寫顏色的詞

  語,會使用重疊詞;了解火燒云以及火燒云的特點。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反復朗讀課文與欣賞圖片相結合的方式,感受大自然的壯

  美,學習作者大膽想象、抓住事物的特點和變化,動靜結合地觀察、描寫景物的方法。

 、矍楦小B(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喚醒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熱愛美

  好事物的感情。

  (3)新授環(huán)節(jié)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理解火燒云

  1.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思考什么叫火燒云?從課文中找出一句話來回

  答。

  (明確:“天上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

  2.這句話中有一個動詞用得特別好,自己讀讀這句話,看看誰能把它找出來?(明

  確:“燒”)

  3.談一談為什么“燒”字用得好呢?

  (學生自由談看法)

  4.小結:一個“燒”字既突出了火燒云上來時天空的顏色,像火一樣紅;又如同熊熊

  燃燒的烈火一樣有氣勢,給人一種動態(tài)變化的感受。

  (二)梳理文章結構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按照什么順序記敘的?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什么,最后寫什

  么?

  (明確:課文按照“火燒云上來了、火燒云的變化、火燒云下去了”順序記敘的。)

  2.劃分段落層次

  【設計理由】通過初讀課文,了解什么是火燒云,火燒云有什么特點;再通過梳理課

  文結構,對課文有整體的認識,為下面精讀欣賞打下基礎。

  二、精讀課文,分析文段

  (一)學習“火燒云”上來了

  1.朗讀課文1、2段,思考問題:火燒云上來了的景象是怎樣的?找出相關句子,說說

  你的體會。

  2.這段話中有幾個“變”字?人們的心情是如何的?(驚喜、開心、歡樂)從哪里看

  出來的?(笑盈盈)

  3.夏季傍晚的火燒云景象,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受?

  (學生談感受,老師小結:霞光照到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的顏色發(fā)生了變化,從

  側面渲染了火燒云的“紅”。霞光這么美,火燒云就更美了。)

  4.我們可以帶著怎樣的語氣去讀呢?(驚喜的語氣。帶著贊美的語氣讀。)

  5.我們一起讀,邊讀邊感受霞光的美。(學生有感情地齊讀)

  (二)學習火燒云顏色的變化

  1.火燒云顏色變化有什么特點?找出相關的句子。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

  (明確:火燒云顏色變化特別快,火燒云的顏色多。)

  2.火燒云的變化從哪個句子可以看出,找出相關句子。

  (明確:“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并用該句子造句。)

  3.火燒云都有哪些顏色?(明確:紅彤彤、金燦燦、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

  4.你能用哪些詞語概括出火燒云顏色的變化?(預設: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絢麗多

  彩、色彩斑斕、五光十色)

  5.我們來讀一讀這段話,比一比誰能讀出對火燒云的贊美之情。

  (三)學習火燒云形狀的變化

  1.默讀4-6段,思考:火燒云形狀變化有什么特點?找出相關語句。

  (明確:火燒云的形狀變化很多,變化快。)

  2.火燒云的形狀想什么?(明確:像馬、狗、獅子)

  3.除了形狀變化,還有什么特點?(特別快)

  4.大家一起讀4-6段,邊讀邊體會眼前景色和想象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5.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敘述火燒云形狀變化的?(明確:按“出現(xiàn)、樣子、變化、消

  失”這個順序敘述的。)

  6.觀看火燒云圖片,想象一下它們像什么?想象它們的形狀,并按照它的“出現(xiàn)、樣

  19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子、變化、消失”仿寫一段話。寫完后四人小組交流。(出示PPT提示仿寫內(nèi)容)

  7.師生交流學生仿寫內(nèi)容。(師:你們的想象太豐富了,寫得真好。)

  8.火燒云形狀變化這么多,用學過的詞語概括出火燒云形狀變化多。

  (明確:變化多端、變化莫測、千變?nèi)f化、絢麗多姿)

  (四)學習“火燒云下去了”

  1.作者觀察火燒云下去時是怎樣的景象?

  (明確:“一時恍恍惚的……什么也看不清楚了”)

  2.當時人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意猶未盡)

  【設計理由】精讀段落,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火燒云給人帶來的感受,引導學生找

  出火燒云顏色、形狀的變化的語句,再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贊美和喜愛之情。教師通過以

  引導提問的方式,凸顯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的教學規(guī)律。

  27.【參考答案】

  (1)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數(shù),兩者缺一不可。方程里的未知數(shù)可以參加運算,

  并且只有當未知數(shù)為特定數(shù)值時,方程才成立。與方程不同,算術式是一個式子。它由運

  算符號和已知數(shù)組成,它表示已知數(shù)。

  (2)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根據(jù)等式的性質(zhì),能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檢驗的方法,并理解解方

  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谶^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討論的方式,學會運用代換思想和分析進行解題的方

  法。

  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運用分析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養(yǎng)成自覺檢查的好習慣。

  (3)新授環(huán)節(jié)

  一、看圖寫方程

  教師用多媒體出示圖片,請同學說出從圖中得到的數(shù)學信息都有哪些?能根據(jù)這幅圖

  片列出方程嗎?通過同學回答與老師補充給出答案:已知有3個籃球,盒子里有X個,加

  起來一共有9個。列出方程式即:3+X=9

  二、分組討論,求方程中的未知數(shù)

  教師提出問題: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請同學們和同桌兩人一組進行討論,說

  說你是怎么想的?

  討論后請同學陳述自己的觀點?赡苡幸韵掠^點:

  A.根據(jù)加減法之間的關系9-3=6,所以X=6

  20

  最后三套卷·卷一

  B.根據(jù)數(shù)的組成6+3=9,所以X=6

  C.3+X=9=3+6,所以X=6

  D.假如在方程左右兩邊同時減去3,那么可得出X=6

  教師給予鼓勵并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兩個概念。

  教師:我們說X=6是方程3+X=9的解,求未知數(shù)X的過程就叫方程。

  三、自主探究方程的解與解方程的概念

  同學們自學課本找出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請同學回答,教師給予評價鼓勵并補充完整:方程的解是未知數(shù)的值,它是一個數(shù)。

  判斷一個數(shù)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是看這個數(shù)能不能使方程兩邊相等。而解方程是求未知

  數(shù)的過程,是一個計算的過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設計理由:在列方程和學生分組討論的逐步深入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

  主探索的方法進行概念學習與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分組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學習和判斷的能

  力。】

  28.【參考答案】

  (1)①機械性操練

  機械性操練是句型操練的初級階段。操練時對學生的理解程度要求低。其教學目的主

  要是幫助學生通過多次機械操練,正確無誤地記憶句型,養(yǎng)成習慣,并能自動地初步掌握

  句型。機械性操練最常用的方法有重述法、轉(zhuǎn)換法、并句法。

 、谝饬x性操練

  意義性操練的目的是要求學生通過操練,能在一定的情境中用英語表達意思。教師提

  出一些要求、情境、范圍讓學生做出回答。但學生的回答往往是可以預料的,意義性操練

  的常用方法有問答法、句型轉(zhuǎn)換法,串聯(lián)操練法、按圖操練法。

 、劢浑H性操練

  交際性操練要求學生在適當?shù)那榫持,自由使用所學的句型,以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

  交際的技能。學生的交際言語不被某些句型所限制,也不被某一課堂的句型要求所限制,

  交際性操練的方法有“講故事、看圖說話、情境對話、角色表演等”

  (2)Teaching aims

  a. Knowledge aims: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following words, such as hat, pants, dress, skirt,

  and T-shirt. Besides, students can also understand the instructions, and respond accordingly.

  b. Ability aims: students are able to master some simple daily English by observing and

  discussing the common expression about “clothing”, and learn to associate verbal life with reality.

  c. Emotion aims: students learn to place their own clothes and develop good personal habits.

  21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3)操練活動

 、贆C械性操練活動:齊聲跟讀

  教師逐個讀出新單詞和句型,學生邊齊聲跟讀邊做動作。例如T: It’s cold today. Please

  put on your coat.(教師在給出示例的同時,結合表情做出相應動作。)

  學生邊做動作邊跟讀:T: It’s hot today. Please put on your coat.

  最后,教師對大家的表現(xiàn)給予評價。

  【設計理由:鼓勵人人開口,齊聲朗讀,邊讀邊做動作,輔助一些體態(tài)語言,可以激

  起學生跟讀、朗讀的熱情,避免了機械操練的枯燥性。】

 、谝饬x性操練活動:Say and Act.

  教師給學生一些預先準備好的圖片,讓學生兩人一組,根據(jù)圖片進行對話。學生先

  用“I

  like…”句型向?qū)Ψ矫枋鲎约合矚g的衣服,然后再互相發(fā)出指令,讓對方做出相應

  動作。如:

  A: I like the white sweater and the red skirt.

  B: I like the blue dress.

  A: Take off your jacket. B做動作

  B: Fold your sweater. A做動作

  【設計理由:設置意義性操練,使學生能在一定的情境中運用新知,自由表達和交

  流。兩人練習,說與做結合,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劢浑H性操練活動:角色扮演

  教師把全班同學分成多個小組,四人一組,可以扮演爸爸、媽媽和孩子,也可以扮演

  售貨員與顧客,也可以演示一個聚會場景。運用所學的關于“衣物”的單詞和句子,進行

  角色扮演。

  例如:

  Child 1: I like blue skirt very much.

  Mother: It’s cold today. Please put on your coat.

  Child1: Ok, I’ll put away my skirt and put on my coat.

  Father: I will clean our room. Please hang up your T-shirt.

  Child 2: I’m washing my clothes. Who can help me put away my T-shirt?

  Child 1: I can help.

  Child 2: Thank you, my dear sister.

  【設計理由:角色扮演是將真實生活情境帶入課堂,讓學生根據(jù)假設的情境,充分想

  象,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運用所學語言開展交際活動。這在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基礎

  上,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力,提升他們的語言實踐能力!

  22

  最后三套卷·卷一

  29.【參考答案】

  (1)歌曲特點

  《兩只小象》是一首五聲宮調(diào)式歌曲。音域較窄;旋律起伏不大;歌曲為一段體結

  構,3/4拍,基本節(jié)奏型較統(tǒng)一,只在最后……句結尾處用附點稍加變化;結構簡單、規(guī)

  整,整體呈現(xiàn)出小象玩耍時的狀態(tài);每句結尾的休止符更好地表現(xiàn)了歌曲的輕快活潑;歌

  詞朗朗上口。

  (2)教學目標

 、僦R與技能目標:學會并能背唱這首歌曲。與小伙伴一起模仿小象的動作,邊唱邊

  表演。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聽、唱演說感受表現(xiàn)大象的音樂。通過律動,體會三拍子的

  韻律感。

  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對動物的興趣和關愛,感受人與動物、動物與自然

  之間的密切關系。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

  (3)導入環(huán)節(jié)

  謎語導入,激發(fā)興趣

  教師:現(xiàn)在老師說一個“謎語”,看哪個小朋友猜得又快又對:“鼻子像鉤子,耳朵

  像扇子,尾巴像繩子,大腿像柱子”猜猜是什么?(學生思考同答)

  教師:那么我們把大象的寶寶叫什么?(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小朋友都說得非常好,真了不起!今天老師收到了一張請?zhí)笊掷镆?/P>

  開一場動物演唱會,老師邀請大家一起去聽演唱會、順便看看小象。

  (設計意圖:謎語導入,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更能加深、突出音樂的形象;學生很容

  易就猜出,加強了他們的學習信心和動力,會使學生印象倍加深刻。)

  30.【參考答案】

  (1)教學重點:“一大二小三高跳”的動作連貫性。

  教學難點:跨步拿球的時機。

  (2)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正確做出運球一次接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的腳步動作;能夠

  嘗試運球多次接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的動作。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示范與模仿,在多次嘗試中,學生能夠做出規(guī)范的動作。

 、矍楦小B(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在小組練習中體會到團結協(xié)作精神的重要性,在練

  習中增強自尊、自信。

  (3)練習方法

  23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①學生自主體驗嘗試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動作。每人一球,左腳起跳,右腿屈膝上

  抬,同時舉球至頭右側,騰空后,上體稍后仰,當身體跳到最高點時,右手臂伸直,用手

  腕前屈和手指力量將球投出,教師巡回指導糾錯。

  【設計理由:通過自主練習,鞏固動作要領,教師在巡回指導中可以糾正動作不規(guī)范

  的學生,適當過度學習能夠保證動作要領的規(guī)范與掌握!

 、趯W生結伴分組練習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動作。互幫互助練習。一位同學拋球,另一

  位同學右腳向前跨出時接球,接著完成整個動作,負責拋球的同學負責撿球。

  【設計理由:這種分組練習的方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的興

  趣,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升華!

 、坌羞M間單手肩上投籃計時比賽;Q角色。教師做裁判,對學生完成整個規(guī)范動作

  的過程進行計時,對于完成時間較少的同學提出表揚和鼓勵。其他同學不要氣餒,勇于發(fā)

  出挑戰(zhàn),精益求精。

  【設計理由:通過比賽的方式進行練習,培養(yǎng)學生永不放棄,不斷挑戰(zhàn)自我的精神】

  31.【參考答案】

  (1)“造型·表現(xiàn)”學習領域是指運用多種材料和手段,表達情感和思想,體驗造

  型樂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學習領域。造型是具有廣泛含義的概念,但在本學習領

  域中指運用描繪、雕塑、拓印、拼貼等手段和方法創(chuàng)作視覺形象的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表現(xiàn)則

  是通過多種媒介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來傳達觀念、情感的過程。造型與表現(xiàn)是美術造型活動

  的兩個方面,造型是基礎,表現(xiàn)是通過造型的過程和結果而實現(xiàn)的。

  “造型·表現(xiàn)”學習領域不以單純的知識、技能傳授為目的,而要貼近學生不同年齡

  階段的身心發(fā)展特征與美術學習的實際水平,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造型表現(xiàn)活動。在教學過

  程中,應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與嘗試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種造型表現(xiàn)方法;不僅關注學生美

  術學習結果,還要重視學生在活動中參與和探究的過程。

  (2)教學目標

 、僦R與技能目標:了解明度的概念及相關知識,并能運用適當?shù)姆椒ㄕ{(diào)配色彩表現(xiàn)

  出的明度變化,創(chuàng)作一幅具有美感的作品。

 、谶^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色彩明度的調(diào)配,體驗明度的變化給人帶來的不同的感

  覺,提高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與探究能力。

  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色彩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3)新授環(huán)節(jié)

  一、明度的概念

  (一)閱讀書本

  24

  最后三套卷·卷一

  請同學們看書本上“小知識”里的一段話,大家快速瀏覽,思考下你明白了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反饋:你們找得可真仔細,那現(xiàn)在我們就來探究到底什么是顏色的明度。

  (二)PPT出示圖例

  PPT出示各種不同色彩的服裝,有藍色、黃色、紫色、橙色…大家感受下,覺得哪個

  顏色的服裝最亮?哪個最暗?

  (學生觀察,并回答)

  教師明確:色彩越亮我們可以說它的明度越高,反過來越暗我們就可以說它的明度越

  低。

  同學們大家看,現(xiàn)在把這些服裝都變成黑白的,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預設:這些黑白的色彩有深有淺,黃色的最淺,紫色的最深。)

  教師小結:剛剛我們知道了黃色最亮可說它明度最高,現(xiàn)在我們又發(fā)現(xiàn)黃色變成被白

  色后顏色最淺,是不是說明顏色變淺代表著明度高,反過來紫色最深我們說它明度最低?

  所以說,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淺程度。

  二、調(diào)配色彩的明度

  教師出示三杯不同濃度的藍色液體,請同學仔細觀察這些藍色液體哪個明度高,哪個

  明度低。(學生觀察并作答)

  分組實驗調(diào)配色彩:4人一小組,用藍色一種顏色調(diào)配出三種不同的明度,思考用什

  么方法來改變色彩的明度。

  (各個小組匯報)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表現(xiàn)都很出色,加白色和加水可以提高顏色的明度,加黑可以降

  低顏色的明度。

  三、賞析圖片

  展示生活中明度變化的圖片,如漸變色的服裝、荷花等圖例。思考這些顏色明暗和深

  淺的變化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感覺?

  (預設:豐富的美感、有節(jié)奏感、淺色感覺清晰、深色感覺壓抑……)

  這種明暗變化,在美術作品中怎么運用呢?我們先來欣賞幾幅作品,思考怎樣使色彩

  明度變化更好、畫面更美觀?

  (學生談喜歡的作品以及優(yōu)點)

  教師小結:剛剛我們新上了很多作品,這些作品利用明度的漸變使畫面十分豐富,不

  同的形狀、不同方向由深色漸變到淺色,或者由淺色漸變到深色,使畫面具有豐富的形式

  美感。

  25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四、教師示范調(diào)色

  我們欣賞了很多作品,現(xiàn)在老師想動手畫一畫,你們告訴我,畫面的顏色是怎么調(diào)配

  出來的?

  (預設:選好一個顏色加水、加白色或黑色。)

  教師示范:現(xiàn)在老師按照你們說的方法調(diào)一調(diào)并把顏色畫到紙上。

  A.選顏色,先擠出顏色,調(diào)在調(diào)色板上,用畫筆把顏料調(diào)均勻。

  b.提高明度,開始加水,顏色變淡。

  c.現(xiàn)在把它畫在紙上,你們看,怎么一點都不清晰,這是為什么?

  (預設:水加得太多了。)

  教師小結:我們在調(diào)色的時候,第一要注意調(diào)色要均勻,第二要注意控制水分,怎樣

  才能畫出更加美麗的作品。

123
責編:LJM456888

報考指南

焚題庫
  • 職業(yè)資格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