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在聽完一位成功的企業(yè)家的講座后,一些聽眾感到有些失望,便問他:“你講的那些內容我們也知道,可為什么我們之間的差距會那么大呢?”這位企業(yè)家說:“那是因為你們僅是知道,而我卻做到了,這就是差別!边@句話表明實踐高于理論認識,因為實踐具有( )
A.直接現實性 B.客觀規(guī)律性
C.主觀能動性 D.普遍有效性解析:實踐不具有客觀規(guī)律性和普遍有效性,B、D兩項不選;實踐高于理論認識,主要是因為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yōu)楝F實的存在,即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故選A項;C項不符合題意。
答案:A
2.(汕頭模擬)針對近期國內房地產市場顯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為進一步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從2012年7月下旬開始,國務院對16個省(市)貫徹落實調控政策措施情況開展專項督查。專項督查體現了( )
A.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
B.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
C.人們能在意識指導下自發(fā)地改造世界
D.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解析:專項督查是有目的、有意識地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這說明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B項符合題意;A、D兩項均與題意無關;人能夠在意識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C項表述錯誤。
答案:B
3.(山東卷)“夢想是海市蜃樓,還是綠洲,關鍵取決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腳步!迸c這句話內涵相一致的是 ( )
A.“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行動”
B.“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C.“一步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
D.“人類的心靈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質”解析:解答該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中名言警句蘊含的哲學寓意:“想”要靠“做”來實現,要在實踐中實現理想;其次,分析每一個選項中名言警句蘊含的哲理;最后,對號入座,找出符合題意的選項。A項強調了認識對實踐的作用;B項強調了學習和思考相互促進,相輔相成;D項強調了理想的重要性,均與題意不符合;C項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符合題意。
答案: C
4.(四川卷)唐代詩人柳宗元在《三贈劉員外》一詩中寫道:“信書成自誤,經事漸知非。”下列觀點與該詩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 )
、僦切兄,行是知之成 ②學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鄯狡渲形醇爸,則知尚淺、懿怀鰬,知天下;不窺牖(窗戶),見天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信書成自誤,經事漸知非”,此詩句原意是指太依賴書籍會造成誤解,(因為書也會有出錯的時候)經歷了事情后漸漸就會明白是非黑白的分別,該詩句主要強調實踐的重要性。①強調知行要統(tǒng)一,把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觀點與題意不符合;②③強調實踐的重要性,符合題意;④強調意識的能動作用,與題意不符合。
答案:C
5.
(北京卷)漫畫蘊含的哲理是( )
A.人們的主觀愿望無法變成客觀現實
B.主觀認識是對客觀現實的正確反映
C.要改變客觀現實必須發(fā)揮集體力量D.認識符合實際才能有效地指導實踐解析:主觀愿望若符合客觀實際,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現實,故排除A項;B項“正確反映”錯誤;“即使人再多,也拉不動影子”,可見漫畫寓意不是強調集體的力量,故C項不符合題意;符合客觀實際的認識是正確的認識,能有效地指導實踐,故D項符合題意。
答案:D
6.(課標全國Ⅱ卷)聯合國關于發(fā)展的觀念經歷了一個演變過程:20世紀五六十年代把發(fā)展歸結為經濟增長;20世紀70年代把發(fā)展看作是經濟增長、經濟結構優(yōu)化和社會變革;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把發(fā)展理解為注重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保護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以人為中心的綜合發(fā)展。聯合國關于發(fā)展的觀念演變進一步證實了( )
①認識的不斷完善決定著實踐的不斷深化、谡J識受認識對象本質和屬性暴露程度的制約 ③認識的發(fā)展具有與認識主體無關的客觀規(guī)律性、苷J識的發(fā)展是一個不斷繼承和超越已有認識成果的過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實踐決定認識,①顛倒了這種關系,是錯誤的;②正確表明了這種關系是正確的;③否認了人的思維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認識的發(fā)展是一個辯證否定的過程,④正確。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