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閱讀
1. 閱讀《兵車行》,完成下列各題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diǎn)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fù)秦兵耐苦戰(zhàn),被驅(qū)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guān)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1) 下列詩文的數(shù)量詞解釋有誤的一項(xiàng)是(B)
A.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準(zhǔn)確反映數(shù)量
B.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準(zhǔn)確反映數(shù)量
C.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數(shù)量夸張
D.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大致估計
(2) 下列修改說法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D)
A.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對偶
B.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對比
C.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夸張
D.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頂真、設(shè)問
(3) 加粗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xiàng)是(A)
A.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沖)
B.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介詞,將)
C.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天子、朝廷)
D.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山東省,古稱魯)
2. 閱讀《石鐘山記》,完成下列各題
《水經(jīng)》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贬B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fēng)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dú)以鐘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dú)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dāng)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fēng)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yīng),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1) 對文章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A )
A.作者探究石鐘山命名的原因是對李渤的看法“余尤疑之”。
B.到絕壁下,作者看到的景象和聽到的聲音令人覺得恐怖。
C.石鐘山命名的原因是因?yàn)槲⒉_擊石洞和風(fēng)浪沖擊大石的小孔而發(fā)出似鐘的聲音。
D.作者用典故作比,說明山由鐘名。
(2) 詞語加粗字的注音全正確的一項(xiàng)是:(C )
A.彭蠡(lǐ) 棲鶻(hú) 顴鶴(guàn) 噌吰(zhēng)
B.鐘磬(qìng) 穴罅(xià) 磐石(bān) 磔磔(zhé)
C.桴止(fú) 夜泊(bó) 無射(yì) 汝識之乎(zhì)
D.莫夜(mò) 穴罅(xià) 鏗然(kēng) 鏜鞳(tāng)
(3) 下列各組中解釋有誤的一項(xiàng)是(B )
A.下臨深潭,微風(fēng)鼓浪 (鼓:振動)
B.扣而聆之,南聲函胡……(扣:敲擊)
C.與向之噌吰者相應(yīng)(向:剛才的)
D.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無射:無射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