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012·南通模擬)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素以尊重傳統(tǒng)、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極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榮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復辟解決”兩方面的教訓,既摒棄了無限制的斗爭,又避免了無原則的調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現(xiàn)的君主專制主義趨勢,根本改變了英國政治制度的發(fā)展方向,同時又沒有割斷歷史,超越傳統(tǒng)。
——程漢大《英國政治制度史》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材料二 1746年,喬治二世聽取了卡特賴特勛爵和威廉·普特尼的意見,否決了由配蘭(時任內閣首相)提出的任命威廉·皮特為國防大臣的建議。配蘭等人毫不退讓,于2月10日帶領全體閣員和其他非閣員大臣集體辭職。喬治二世惱羞成怒,當時就任命巴思伯爵為財政大臣,受命組閣。巴思伯爵不是下院議員,又缺少一位能幫助他控制下院多數(shù)的得力助手,很難得到下院的必要支持……他總共只當了兩天“首相”,在英國近代政治史上創(chuàng)下了一個新記錄……喬治二世面臨政治危機,只好再請配蘭等人復職。
——閻照祥《英國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
材料三 其主要內容有:一是重新分配議席,下議院議席分配將郡議員人數(shù)由188席增加至253席,市代表由465席減至399席,取消“衰敗選區(qū)”(人口減少、經(jīng)濟落后地區(qū)),減少一些選區(qū)的議席,人口增加的選區(qū)議席增多,新興工業(yè)城市取得較多議席。其具體規(guī)定是:人口不足2 000人的56個城鎮(zhèn)被取消了下院議席,人口在2 000~4 000人之間的31個城市只能保留一個議席……
——陳敏昭《英國議會制度及其改革》
請回答:
(1)材料一中“根本改變了英國政治制度的發(fā)展方向”指的是什么?據(jù)材料一分析英國政治制度發(fā)生根本改變的原因。(4分)
(2)據(jù)材料二歸納英國責任內閣制的基本原則,說明英國政壇出現(xiàn)危機的政治根源。(6分)
(3)據(jù)材料三概括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的主要內容,這一改革內容有何積極影響?(4分)
(4)縱觀近四個世紀以來英國政治制度的演變,你能得出哪些啟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