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摘自馬克森《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6~18世紀,來自歐洲的大批傳教士到達中國,他們把西方的科學知識引進中國,又把中國的典籍翻譯、介紹到歐洲。18世紀,巴黎出版了歐洲漢學的三大名著,歐洲興起了史無前例的“中國熱”。當中國的園林建筑、茶葉瓷器、書籍戲曲、儒教哲學在歐洲大行其道的時候,來自歐洲的望遠鏡、水平儀等現代儀器,擺進了康熙皇帝的寢室。
正是在西方借助東方、歐洲借助中國完成對舊制度的現實批判和對新社會的思想啟蒙,為歐洲自身的破繭成蝶準備條件的時候,歐洲人對東方的認識,悄然發(fā)生變化?隙ā⒕把龅木S度向否定、批判的維度轉化,歐洲從馬可·波羅時代開始的連續(xù)五個世界對中國的崇拜與美化漸行漸遠了。這一認識在19世紀達到頂峰。
——摘編自許平《歐洲人東方認識的拐點》
材料三
古今中西的幾大文明,各有特點,但這些特點完全不應成為互相敵視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鑒的理由。……任何一個文明,不論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與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價值理念,否認這一點,就無法參與全球精神財富的大循環(huán)。
——摘自《南方周末》
(1)根據材料一(圖14),讀圖指出愛琴海古代文明與其他文明的關系。(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歐洲人對中國的認識由肯定轉向否定的原因。(10分)
(3)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影響人類文明交流的因素及其啟示。(12分)
37.(28分)
材料 有學者認為,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最獨特之處在于,我們是唯一保持了兩千年中央集權制度的國家。中國歷史上的眾多制度創(chuàng)新,從本質上來說,都圍繞著四大基本制度而展開。這四個基礎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撐起中央集權的“大廈”,經歷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漸趨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時期達到巔峰。圖示如下: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圖15中每項制度是如何加強中央集權的。
(2)結合所學知識,論述制度創(chuàng)新對王朝盛衰的影響。(16分)(要求:聯(lián)系中國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實;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言之成理即可。)
38.(28分)近年來,全國各地積極開展“書香中國萬里行”、“書法進課堂”等文化活動,有力地推進了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材料一 讀書開啟民智
為落實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于深入開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的部署要求,全國各地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引導人們多讀書、讀好書。該活動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引領良好風尚的形成和發(fā)展,提升了人們的素質和境界,推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1)結合材料一,運用“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知識,說明我國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意義。(12分)
材料二 書法陶冶情操
為了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培養(yǎng)愛國情懷,提高青少年的漢字書寫能力,培養(yǎng)審美情趣,提高文化修養(yǎng),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學開設書法課。對于此項舉措,少數學生認為:隨著電腦和手機的廣泛使用,人們習慣了用鍵盤敲字,而且“鍵盤”擁有“毛筆”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因此,現在學習書法沒有必要。
(2)假如你是學校書法宣傳大使,請結合材料二,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的知識,說服少數同學。(8分)
材料三 財政助力文化
為了保障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活動順利開展,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實施文化消費補貼制度,培育文化消費需求,擴大文化消費規(guī)模;繼續(xù)擴大各類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政府采購,加大對文化人才培養(yǎng)的投入力度。
(3)結合材料三,分析國家財政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作用(8分)
39.(28分)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是我國政府高度關注的工作。
材料一 表1
年份 |
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 |
農村居民國內旅游人均消費支出(元) |
國內旅游收入(億元) |
國內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 |
2008 |
43.7 |
275.3 |
8749.3 |
2.8 |
2009 |
41.0 |
295.3 |
10183.7 |
3.0 |
2010 |
41.1 |
306.0 |
12579.8 |
3.1 |
2011 |
40.4 |
471.4 |
19305.4 |
4.1 |
2012 |
39.3 |
491.0 |
22706.2 |
4.4 |
(1)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材料一(表1)所反映的經濟信息。(8分)
材料二
某地竹資源豐富,傳統(tǒng)竹產品加工業(yè)比較發(fā)達。該地村民外出旅游時,發(fā)現竹纖維產品市場需求量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議政府制定相關優(yōu)惠政策,幫助企業(yè)引進先進技術深度開發(fā)竹資源。當地政府在廣泛聽取村民意見后,邀請專家進行論證,組織企業(yè)家實地考察,出臺了技術支持和資金補貼等扶持政策,引導企業(yè)轉型升級,促進了當地經濟發(fā)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2)材料二體現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請從“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角度分析其所蘊含的哲理。(20分)
重要專題>> 2014高考試題答案|匯集安徽/全國高考試題庫 2014安徽高考成績查詢 安徽2014年高考大事件月歷 每月重要事項
2014安徽高考志愿填報 | 2014安徽高考錄取分數線 | 安徽2014年高考志愿填報系統(tǒng)指南
相關推薦>> 安徽2014高考滿分作文 | 安徽2014高考作文題目 | 安徽2014高考志愿填報 | 全國2014年高校介紹 | 全國2014年高校專業(yè)介紹 | 2014-2015高考中國大學排名、專業(y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