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国产欧美一区精品,激情五月亚洲色五月,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婷婷,欧美婷婷丁香五月天社区

      注冊會計師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注冊會計師 >> 模擬試題 >> 會計模擬題 >> 文章內(nèi)容

      2019年注冊會計師《會計》備考章節(jié)試題及解析:所得稅_第5頁

      來源:考試網(wǎng)  [2019年8月24日]  【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2006年末無形資產(chǎn)的賬面價值=90-6=84(萬元),計稅基礎=90-90/10×1=81(萬元),2006年末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84-81)×33%=0.99(萬元),所以2006年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0.99萬元;2007年末無形資產(chǎn)的賬面價值=90-6=84(萬元),計稅基礎=90-90/10×2=72(萬元),2007年末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84-72)×25%=3(萬元),則2007年12月31日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3-0.99=2.01(萬元)。

        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知識點:固定資產(chǎn)的計稅基礎;

        甲公司此固定資產(chǎn)在2018年年末的計稅基礎=60-60/5×1=48(萬元);甲公司該項固定資產(chǎn)在2018年年末的賬面價值=60-60×2/5-6=30(萬元);資產(chǎn)的賬面價值<計稅基礎,所以當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余額=48-30=18(萬元);甲公司此固定資產(chǎn)在2019年年末的計稅基礎=60-60/5×2=36(萬元);甲公司該項固定資產(chǎn)在2019年年末的賬面價值=60-60×2/5-6-(60-60×2/5-6)×2/4=15萬元;資產(chǎn)的賬面價值<計稅基礎,所以當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余額=36-15=21(萬元);所以2019年產(chǎn)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發(fā)生額=21-18=3(萬元)。所以選項A正確。

        3、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事項(1),產(chǎn)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納稅調(diào)減40萬元;事項(2),不產(chǎn)生暫時性差異,屬于非暫時性差異,納稅調(diào)增600萬元;事項(3),產(chǎn)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納稅調(diào)增140萬元;事項(4),產(chǎn)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納稅調(diào)增100萬元;因此,甲公司因上述事項或交易產(chǎn)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140+100=240(萬元)。

        4、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題考查知識點:應交所得稅的計算。2×19年該項無形資產(chǎn)對應交所得稅的影響金額=(600×175%×2/5×8/12+300×175%)×25%=201.25(萬元);2×19年該項無形資產(chǎn)對所得稅費用的影響金額=對應交所得稅的影響金額=201.25(萬元)。

        5、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選項A,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chǎn)在會計上不攤銷,但稅法規(guī)定會按一定方法進行攤銷,會形成暫時性差異;選項B,企業(yè)計提的資產(chǎn)減值準備在發(fā)生實質(zhì)性損失之前稅法不承認,不允許稅前扣除,會形成暫時性差異;選項C,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持有期間公允價值的變動在實際發(fā)生前稅法上也不承認,會形成暫時性差異;選項D,因違反稅法規(guī)定應繳納但尚未繳納的滯納金稅法不允許扣除,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相等,不會形成暫時性差異。

        6、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資產(chǎn)的計稅基礎,是指某一項資產(chǎn)在未來期間計稅時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負債的計稅基礎=賬面價值-未來期間按照稅法規(guī)定可予稅前扣除的金額。

        選項A,存貨的賬面價值為其賬面余額扣除已計提存貨跌價準備之后的金額,稅法認可的是其歷史成本,因此計算得出當期期末存貨的計稅基礎應為200+20=220(萬元);選項C,由于稅法不認可公允價值變動,因此得出當期此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的計稅基礎應為80萬元;選項D,由于稅法當期允許稅前抵扣的金額為36萬元,其余允許以后實際支付時抵扣,因此得出當期應付職工薪酬的計稅基礎應為50-未來期間按照稅法規(guī)定可予稅前扣除的金額14=36(萬元)。

        7、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選項A,應收賬款的計稅基礎為100萬元;選項B,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chǎn),稅法上按照稅法上規(guī)定的使用年限計提攤銷,由于該項無形資產(chǎn)已使用2年,存在攤銷,因此計稅基礎不等于其賬面價值;選項D,存貨的計稅基礎為其賬面成本200萬元。

        8、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資料(1)長期股權投資應計提的減值準備=1 000-950=50(萬元);資料(2)長期股權投資應計提的減值準備=0;資料(3)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應確認公允價值變動損失300;資料(4)債權投資應轉(zhuǎn)回的減值準備=100(萬元);所以甲公司當期期末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費用=(-50-300+100) ×25%=-62.5(萬元)。

        事項(1)

        借:資產(chǎn)減值損失 50

        貸: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50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12.5

        貸:所得稅費用 12.5

        事項(2)

        不用做處理。

        事項(3)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3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公允價值變動 300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 50

        貸:所得稅費用 50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25

        貸:所得稅費用 25

        事項(4)

        借:債權投資減值準備 100

        貸:資產(chǎn)減值損失 100

        借:所得稅費用2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25

        9、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1)截至2008年末,因折舊口徑不同造成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累計額=固定資產(chǎn)的計稅基礎-固定資產(chǎn)的賬面價值=[3010-(3010-10)/5×2]-[3010-(3010-10)÷3×2]=800(萬元)。

        (2)2008年末“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借方余額=800×25%=200(萬元),即2008年末資產(chǎn)負債表上“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項目的金額為200萬元。

        10、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不管是在個別報表還是合并報表,該批存貨的計稅基礎均為150萬元。

        1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的計稅基礎等于其初始成本,不受公允價值變動的影響,因此計稅基礎=100×50%=50(萬元)。

        1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負債的計稅基礎=負債賬面價值-未來期間可以稅前列支的金額。選項B,因購入存貨形成的應付賬款,會計和稅法的處理一致,計稅基礎等于賬面價值;選項C,企業(yè)因保修費用確認的預計負債,稅法允許在以后實際發(fā)生時稅前列支,即該預計負債的計稅基礎=賬面價值-未來期間可以稅前列支的金額=0;選項D,為職工計提的應付養(yǎng)老保險金需要確認應付職工薪酬,稅法與會計一致,其計稅基礎等于確認的應付職工薪酬的金額。

        1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2×18年度的應交所得稅=(8 000-150)×25%=1 962.5(萬元),選項A正確;

        2×18年末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的余額=39.6/25%×15%=23.76(萬元);

        2×18年末遞延所得稅負債的余額=29.7/25%×15%+150×15%=40.32(萬元);

        2×18年末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與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余額之差=40.32-23.76=16.56(萬元),選項B不正確;

        2×19年度應交所得稅=(8 000+1 150-900)×15%=1 237.5(萬元),選項C正確;

        2×19年度發(fā)生的遞延所得稅=-(1 150-900)×15%=-37.5(萬元);

        2×19年度的所得稅費用=1 237.5-37.5=1200(萬元);

        2×19年度的凈利潤=8 000-1200=6 800(萬元),選項D正確。

        1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當期應交所得稅=(1 000+50-36)×25%=253.5(萬元)

        年末固定資產(chǎn)的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費用=(5 000-4 700)×25%-66=9(萬元)

        所得稅費用總額=253.5+9=262.5(萬元)

        借:所得稅費用          262.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53.5

        遞延所得稅負債          9

        凈利潤=1 000-262.5=737.5(萬元)

        1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正確的會計分錄為: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225

        貸:商譽 200

        所得稅費用 25

        1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2×18年12月31日應確認的成本費用

        =3×50×1×1/2=75(萬元)

        股票的公允價值=1×50×12×1/2=300(萬元)

        股票期權行權價格=1×50×4×1/2=100(萬元)

        預計未來期間可稅前扣除的金額=300-100=200(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200×25%=50(萬元)

        A公司預計未來期間可稅前扣除的金額為200萬元,超過了該公司當期確認的成本費用75萬元,超過部分的所得稅影響應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會計處理如下: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50

        貸:所得稅費用       (75×25%)18.75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50-18.75)31.25

        二、多項選擇題

        1、

        【正確答案】 AC

        【答案解析】 選項B,合并報表中確認的商譽減值準備產(chǎn)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選項D,應稅合并產(chǎn)生的商譽,賬面價值等于計稅基礎,不產(chǎn)生暫時性差異。

        2、

        【正確答案】 AC

        【答案解析】 選項B,其他債權投資以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其公允價值一旦發(fā)生波動,則其計稅基礎就與賬面價值就不一致;選項D,交易性金融負債是以公允價值進行計量的,其公允價值發(fā)生波動,則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就不一致了。

        3、

        【正確答案】 ABC

        【答案解析】 選項A,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chǎn),期末計稅基礎等于其初始成本;選項B,成本模式的投資性房地產(chǎn)計稅基礎等于賬面余額扣除稅法認可的折舊或攤銷;選項C,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期末計稅基礎等于初始成本,其初始成本是通過“投資成本”科目核算的,但是“投資成本”科目還會核算初始投資成本小于可辨認凈資產(chǎn)公允價值的份額的差額,這部分稅法不認可,所以“投資成本”明細的金額不一定等于計稅基礎。

        4、

        【正確答案】 AC

        【答案解析】 選項A,甲公司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40+50)×15%+100/25%×15%-100=-26.5(萬元);

        選項B,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余額=(40+50)×15%+100/25%×15%=73.5(萬元);

        選項C,甲公司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120×15%+10/25%×15%-10=14(萬元);

        選項D,甲公司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120×15%+10/25%×15%=24(萬元)。

        5、

        【正確答案】 BD

        【答案解析】 選項A,所得稅費用應在利潤表單獨列示;選項C,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包括當期所得稅費用和遞延所得稅費用,所得稅費用應該單獨在利潤表中列示,不能用當期所得稅費用代替所得稅費用。

        6、

        【正確答案】 AC

        【答案解析】 選項B,該項無形資產(chǎn)的計稅基礎=400×175%=700(萬元);選項D,由于該項無形資產(chǎn)在初始確認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因此,準則規(guī)定在交易或事項發(fā)生時不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7、

        【正確答案】 BCD

        【答案解析】 選項A,甲公司因與資產(chǎn)相關的政府補助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本期發(fā)生額=45-50=-5(萬元),應轉(zhuǎn)回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5×25%=1.25(萬元);選項B,企業(yè)發(fā)生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遞延所得稅只有因與資產(chǎn)相關的政府補助的所得稅影響,因此遞延所得稅費用=0-(-1.25)=1.25(萬元);選項C,甲公司應確認的應交所得稅=(2 530-50+130+45-50)×25%=651.25(萬元);選項D,所得稅費用=651.25+1.25=652.5(萬元)。

        8、

        【正確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負債的計稅基礎=負債的賬面價值-未來期間可稅前扣除的金額,選項C,稅法當期確認了收入,計入了當期應納稅所得額中,會計上在以后期間確認收入時,不用再交所得稅,可以全部在稅前扣除,未來期間稅法允許稅前扣除的金額是80萬元,所以計稅基礎是0;選項D,稅法上收入確認時點與會計一樣,未來會計上確認收入時,稅法也確認收入,不能抵扣,計稅基礎=80-0=80(萬元)。

        9、

        【正確答案】 ABCD

        10、

        【正確答案】 BD

        【答案解析】 2019年初,投資性房地產(chǎn)的賬面價值=2 100(萬元),計稅基礎=2 000-2 000/20=1 900(萬元),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2 100-1 900)×25%=50(萬元);

        2019年末,投資性房地產(chǎn)的賬面價值=1 980(萬元),計稅基礎=2 000-2 000/20×2=1 800(萬元),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1 980-1 800)×25%=45(萬元),2019年末應轉(zhuǎn)回遞延所得稅負債5萬元。

        11、

        【正確答案】 BCD

        【答案解析】 選項A,2018年,應收賬款可抵扣暫時性差異=6 000-5 400=600(萬元),年末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余額及發(fā)生額=600×25%=150(萬元);投資性房地產(chǎn)應納稅暫時性差異=2 000-(1 000-1 000/20×7)=1 350(萬元),年末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1 350×25%=337.5(萬元);因此,2018年遞延所得稅費用=-150+(337.5-600×25%)=37.5(萬元),其他綜合收益=600×25%=150(萬元)。所以不正確。

        選項B,2019年,應收賬款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累計額=10 000-9 000=1 000(萬元),年末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發(fā)生額=1 000×25%-150=100(萬元);投資性房地產(chǎn)應納稅累計暫時性差異=2 600-(1 000-1 000/20×8)=2 000(萬元),年末遞延所得稅負債發(fā)生額=2 000×25%-337.5=162.5(萬元)。因此,2019年遞延所得稅費用=-100+162.5=62.5(萬元)。所以正確。

        選項C,應交所得稅=(1 000+400-600-1 000/20)×25%=187.5(萬元)。所以正確。

        選項D,所得稅費用=187.5+62.5=250(萬元)。 所以正確。

        12、

        【正確答案】 BD

        【答案解析】 本題屬于企業(yè)發(fā)現(xiàn)的以前年度的會計差錯,應該按照前期差錯更正的原則處理,涉及損益的,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diào)整”科目進行調(diào)整。本題中假設該固定資產(chǎn)2×13年期初的賬面價值為X。

        按照錯誤的處理,會計上未計提折舊,因此期末賬面價值X大于計稅基礎(X-50),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因此錯誤的處理為:

        借:所得稅費用 12.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12.5

        正確的處理,需要對固定資產(chǎn)計提折舊,分錄為: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diào)整——調(diào)整管理費用 100

        貸:累計折舊 100

        正確的處理后,賬面價值(X-100),小于計稅基礎(X-50),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50萬元,因此更正分錄為: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 1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diào)整——調(diào)整所得稅費用 12.5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1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diào)整——調(diào)整所得稅費用 12.5

        因此,應調(diào)增“以前年度損益調(diào)整”100-12.5-12.5=75(萬元);調(diào)減“遞延所得稅負債”12.5萬元;調(diào)增“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12.5萬元,調(diào)增“累計折舊”100萬元。

        13、

        【正確答案】 ABC

        【答案解析】 選項D,2×18年財務會計報告批準報出前,調(diào)整減少應交所得稅37.5萬元。

        甲公司2×18年年末會計分錄為:

        借:營業(yè)外支出 100

        貸:預計負債  100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100×25%) 25

        貸:所得稅費用 25

        2×18年實現(xiàn)利潤總額5000萬元,應納稅所得額=5000+100=5100(萬元);應交所得稅=5100×25%=1275(萬元),分錄為:

        借:所得稅費用 127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275

        2×18年確認的所得稅費用總額=-25+1275=1250(萬元)

        2×19年分錄為: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diào)整——調(diào)整營業(yè)外支出 40

        ——調(diào)整管理費用 10

        預計負債 100

        貸:其他應付款 150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50×25%)37.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diào)整——調(diào)整所得稅費用 37.5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diào)整——調(diào)整所得稅費用 2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25

        14、

        【正確答案】 AC

        【答案解析】 選項B,預收賬款的計稅基礎=賬面價值200-未來期間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200=0(萬元);選項D,違約罰款不允許稅前扣除,屬于非暫時性差異,賬面價值等于計稅基礎。

        15、

        【正確答案】 ACD

        【答案解析】 選項A,稅法不認可減值,因此計提減值后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產(chǎn)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選項B,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會計折舊年度大于稅法,造成會計折舊額小于稅法折舊額,會計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產(chǎn)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選項C,和直線法相比,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對固定資產(chǎn)計提折舊,將使計提初期的折舊費用加大,因此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產(chǎn)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選項D,從會計角度考慮,賬面價值大于可收回金額,需要對該固定資產(chǎn)計提減值準備,但是稅法上并不認可該減值準備,因此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16、

        【正確答案】 AC

        【答案解析】 按照會計準則規(guī)定,企業(yè)銷售商品時,應在客戶取得該商品的控制權時確認收入,此時甲公司尚未生產(chǎn)標的資產(chǎn),因此客戶尚未取得該商品的控制權,甲公司應確認預收賬款500萬元,即賬面價值為500萬元。

        (1)假定稅法規(guī)定,該項交易應在貨物發(fā)出時確認收入,即與會計規(guī)定是一致的,當期沒有納稅,未來需要抵扣的是0,因此計稅基礎=500-0=500(萬元),選項A正確。

        (2)假定稅法規(guī)定,該項交易應在收到貨款時確認收入,即稅法當期就將500萬計入了應納稅所得額中,未來會計確認收入時,需要將其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因此計稅基礎=500-500=0,選項C正確。

        三、計算分析題

        1、

        【正確答案】 2×19年甲公司的應納稅所得額=6 000(利潤總額)-300×4%(事項1國債利息收入)-(2 200-1 900)(事項2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公允價值變動)+500/10-[500×2/5/2+(500-200)×2/5/2](事項3固定資產(chǎn)折舊的調(diào)整)+400(事項4)=5 978(萬元)(1分)

        產(chǎn)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為事項(2)和事項(3):

        事項(2),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期末賬面價值=2 200(萬元),計稅基礎=2 000(萬元);(0.5分)

        事項(3),固定資產(chǎn)期末賬面價值=500-500/10×1.5=425(萬元),計稅基礎=500-500×2/5-(500-500×2/5)×2/5/2=240(萬元);(0.5分)

        因此,2×19年甲公司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期末余額=0(萬元)(1分)

        2×19年甲公司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期末余額=(2 200-2 000)+(425-240)=385(萬元)(1分)

        【正確答案】 2×19年甲公司當年應確認的應交所得稅=5 978×15%=896.7(萬元)(1分)

        2×19年甲公司當年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0×25%-15=-15(萬元)(1分)

        2×19年甲公司當年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385×25%-11.25=85(萬元)(1分)

        【正確答案】 相關會計處理:

        借:所得稅費用 896.7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896.7(1分)

        借:所得稅費用 1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15(1分)

        借:所得稅費用 8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85(1分)

        四、綜合題

        1、

        【正確答案】 A公司2×11年因股份支付應該確認的應付職工薪酬=(20-2)×1×10×1/3=60(萬元)(1分),分錄為:

        借:管理費用  60

        貸:應付職工薪酬 60(1分)

        A公司2×12年因股份支付應該確認的應付職工薪酬=(20-2-3)×1×12×2/3-60=60(萬元)(1分)。

        分錄為:

        借:管理費用 60

        貸:應付職工薪酬 60(1分)

        【正確答案】 A公司2×11年應納稅所得額=1000-200×30%(事項1)+60(事項2)-(94.22+3)×4%(事項3)+500×(8%-5%)×4/12(事項4)+20(事項5)+30(事項7)=1 051.11(萬元)(2分)

        2×11年應交所得稅=1 051.11×25%=262.78(萬元)(1分)

        2×11年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50(事項2)×15%+30(事項7)×15%=12(萬元)(1分)

        2×11年遞延所得稅負債=50/25%×(15%-25%)=-20(萬元)(1分)

        分錄為:

        借:所得稅費用 230.78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12

        遞延所得稅負債   2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62.78(2分)

        【答案解析】 事項2,稅法規(guī)定,A公司因該股份支付確認的應付職工薪酬不超過50萬元的部分在實際發(fā)生時允許稅前扣除。也就是說,本期確認的管理費用不得本期稅前扣除,所以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時候需要全部調(diào)增(+60);而以后實際發(fā)生時允許稅前扣除的金額是不超過50萬元的部分,因此會有50萬元的費用未來會稅前扣除,就在本期形成了一項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因此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50×15%)。

        【正確答案】 A公司2×12年應納稅所得額=1 000+(500-390)(事項1)+60(事項2)-(97.22+97.22×4%-100×3%)×4%(事項3)+500×(8%-5%)(事項4)+20-10(事項7)=1 191.08(萬元)(2分)

        2×12年應交所得稅=1 191.08×15%=178.67(萬元)(1分)

        2×12年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20-10)×15%(事項7)=1.5(萬元)(1分)

        2×12年遞延所得稅負債=30×15%(事項6)=4.5(萬元)((1分)

        分錄為:

        借:所得稅費用 177.17

        其他綜合收益 4.5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1.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78.67

        遞延所得稅負債   4.5(2分)

        【答案解析】 2×12年應交所得稅計算中的事項1(500-390)計算如下:

        500為2×12年稅法認可長期股權投資處置損益,即1 500-1 000;

        390為2×12年會計確認長期股權投資相關損益,即因凈利潤確認投資收益130×30%+處置損益1 500-[(3 500+150+200+130-150+200)]×30%+200×30%。

        2、

        【正確答案】 20×3年A設備應計提的折舊=6000×5/(1+2+3+4+5)=2000(萬元)

        20×4年A設備應計提的折舊=6000×4/(1+2+3+4+5)=1600(萬元)

        20×5年A設備應計提的折舊=6000×3/(1+2+3+4+5)=1200(萬元)

        20×6年A設備應計提的折舊=6000×2/(1+2+3+4+5)=800(萬元)

        20×7年A設備應計提的折舊=6000×1/(1+2+3+4+5)=400(萬元)

        單位:萬元

      項目

      20×3年12月31日

      20×4年12月31日

      20×5年12月31日

      20×6年12月31日

      20×7年12月31日

      賬面價值

      4000

      2400

      1200

      400

      0

      計稅基礎

      4800

      3600

      2400

      1200

      0

      暫時性差異

      800

      1200

      1200

      800

      0

        【正確答案】 20×3年末的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余額=400×12.5%+400×25%=150(萬元)

        20×4年末的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余額=400×12.5%+800×25%=250(萬元)

        20×5年末的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余額=400×12.5%+800×25%=250(萬元)

        20×6年末的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余額=800×25%=200(萬元)

        【正確答案】 B辦公樓轉(zhuǎn)為投資性房地產(chǎn)時:

        借:投資性房地產(chǎn)——成本1 300

        累計折舊 400

        貸:固定資產(chǎn) 800

        其他綜合收益 900

        20×7年該投資性房地產(chǎn)公允價值變動:

        借:投資性房地產(chǎn)——公允價值變動 2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00

        【正確答案】 取得債權投資時

        借:債權投資 1 000

        貸:銀行存款 1 000

        20×7年年末確認利息收入

        借:應收利息 25

        貸:投資收益 25

        【正確答案】 應交所得稅=(4500-800-200-16-25+60)×25%=879.75(萬元)

        所得稅費用=879.75+800×25%+279-(1300-400)×25%=1133.75(萬元)

        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1500-400+16)×25%=279(萬元)

        借:所得稅費用 1133.75

        其他綜合收益 225[(1300-400)×2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279

        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879.75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200

      1 2 3 4 5
      責編:jiaojiao95

      報考指南

      網(wǎng)校課程指南

      熱點資訊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職業(yè)資格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