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国产欧美一区精品,激情五月亚洲色五月,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婷婷,欧美婷婷丁香五月天社区

      各地
      資訊
      當(dāng)前位置:中華考試網(wǎng) >> 住院醫(yī)師 >> 模擬試題 >> 中醫(yī)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xùn)_中醫(yī)全科規(guī)培試題_針灸點(diǎn)穴
      1. 住院醫(yī)師考試寶典
      2. 全國統(tǒng)一服務(wù)熱線:4000-525-585

      地區(qū)
      分類
      北京
      天津
      上海
      江蘇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山東
      山西
      河南
      河北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廣東
      廣西
      海南
      湖南
      湖北
      四川
      重慶
      貴州
      云南
      陜西
      甘肅
      寧夏
      青海
      內(nèi)蒙古
      新疆

      山東住院醫(yī)師考試寶典(168元/科)

      臨床病理科Ⅰ階段 風(fēng)濕免疫科Ⅱ階段 皮膚科Ⅱ階段 燒傷外科Ⅱ階段 眼科Ⅱ階段 呼吸內(nèi)科Ⅱ階段 康復(fù)科Ⅱ階段
      兒科Ⅱ階段 血液內(nèi)科Ⅱ階段 腫瘤外科Ⅱ階段 消化內(nèi)科Ⅱ階段 腫瘤放療科Ⅱ階段 腎臟內(nèi)科Ⅱ階段 醫(yī)學(xué)檢驗(yàn)科Ⅱ階段
      醫(yī)學(xué)檢驗(yàn)科Ⅰ階段 心血管內(nèi)科Ⅱ階段 耳鼻咽喉科Ⅰ階段 急診外科Ⅱ階段 內(nèi)科Ⅰ階段 精神科Ⅰ階段 耳鼻咽喉科Ⅱ階段
      臨床腫瘤科Ⅰ階段 口腔科Ⅰ階段 婦產(chǎn)科Ⅰ階段 危重病科ICUⅡ階段 精神科Ⅱ階段 皮膚科Ⅰ階段 神經(jīng)內(nèi)科Ⅰ階段
      康復(fù)科Ⅰ階段 急診科Ⅰ階段 兒科Ⅰ階段 全科醫(yī)學(xué)Ⅰ階段 麻醉科Ⅰ階段 急診內(nèi)科Ⅱ階段 神經(jīng)內(nèi)科Ⅱ階段
      產(chǎn)科Ⅱ階段 婦科Ⅱ階段 內(nèi)分泌科Ⅱ階段 腫瘤內(nèi)科Ⅱ階段 感染科Ⅰ階段 醫(yī)學(xué)影像科Ⅰ階段 計(jì)劃生育科Ⅱ階段
      感染科Ⅱ階段 普通外科Ⅱ階段 臨床病理科Ⅱ階段 眼科Ⅰ階段 外科Ⅰ階段 骨科Ⅱ階段 胸外科Ⅱ階段
      心血管外科Ⅱ階段 超聲診斷科Ⅱ階段 小兒外科Ⅱ階段 口腔頜面外科Ⅱ階段 放射診斷科Ⅱ階段 核醫(yī)學(xué)Ⅱ階段 口腔頜面外科Ⅱ階段
      口腔整形科Ⅱ階段 麻醉科Ⅱ階段 口腔內(nèi)科Ⅱ階段 整形外科Ⅱ階段 神經(jīng)外科Ⅱ階段 泌尿外科Ⅱ階段

      中醫(yī)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xùn)_中醫(yī)全科規(guī)培試題_針灸點(diǎn)穴_第3頁

      來源:中華考試網(wǎng)   2019-10-22  【

        61. 肺俞 Fèishū(BL13)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當(dāng)?shù)谌刈导幌拢蚤_ 1.5 寸。

        【主治】(1)咳嗽,氣喘,咳血,鼻塞。(2)骨蒸潮熱,盜汗。(3)皮膚瘙癢,癮疹。

        【操作】斜刺 0.5~0.8 寸。

        62. 厥陰俞 Juéyīnshū (BL 14)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當(dāng)?shù)谒男刈导幌,旁開 1.5 寸。

        【主治】(1)心痛,心悸。(2)咳嗽,胸悶。(3)嘔吐。

        【操作】斜刺 0. 5~0.8 寸。

        63. 心俞 Xīnshū (BL 15)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當(dāng)?shù)谖逍刈导幌,旁開 1.5 寸。

        【主治】(1)心痛,心悸,心煩,失眠,健忘,夢遺,癲狂癇。(2)咳嗽,吐血,盜汗。

        【操作】斜刺 0.5~0.8 寸。

        64. 督俞 Dūshū (BL 16)

        【定位】在背部,當(dāng)?shù)诹刈导幌拢蚤_ 1.5 寸。

        【主治】(1)心痛,胸悶,氣喘。(2)胃痛,呃逆,腹痛,腹脹,腸鳴。

        【操作】斜刺 0.5~0.8 寸。

        65. 膈俞 Géshū (BI,17)八會(huì)穴(血會(huì))

        【定位】在背部,當(dāng)?shù)谄咝刈导幌,旁開 1.5 寸。

        【主治】(1)胃脘痛,嘔吐,呃逆,飲食不下,便血。(2)咳嗽,氣喘,吐血,潮熱,盜汗。(3)癮疹。

        【操作】斜刺 0.5~0.8 寸。

        66. 肝俞 Gānshū (BL 18)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當(dāng)?shù)诰判刈导幌,旁開 1.5 寸。

        【主治】(1)黃疸,脅痛,脊背痛。(2)目赤,目視不明,夜盲。(3)吐血,衄血。(4)眩暈,癲狂癇。

        【操作】斜刺 0.5~0.8 寸。

        67. 膽俞 Dǎnshū (BL 19)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當(dāng)?shù)谑刈导幌,旁開 1.5 寸。

        【主治】(1)黃疸,口苦,脅痛,嘔吐,食不化。(2)肺癆,潮熱。

        【操作】斜刺 0. 5~0.8 寸。

        68. 脾俞 Píshū (BL 20)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當(dāng)?shù)谑恍刈导幌,旁開 1.5 寸。

        【主治】(1)腹脹,嘔吐,泄瀉,痢疾,便血,納呆,食不化。(2)水腫,黃疸。(3)背痛。

        【操作】斜刺 0.5~0.8 寸。

        69. 胃俞 Wèishū (BL21)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當(dāng)?shù)谑刈导幌,旁開 1.5 寸。

        【主治】(1)胃脘痛,嘔吐,腹脹,腸鳴。(2)胸脅痛。

        【操作】斜刺 0. 5~0.8 寸。

        70. 三焦俞 Sānjiāoshū(BL 22)背俞穴

        【定位】在腰部,當(dāng)?shù)谝谎导幌拢蚤_ 1.5 寸。

        【主治】(1)水腫,小便不利。(2)腹脹,腸鳴,泄瀉,痢疾。(3)腰背強(qiáng)痛。

        【操作】斜刺 0.5~1 寸。

        71. 腎俞 Shènshū (BL 23)背俞穴

        【定位】在腰部,當(dāng) 4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 1.5 寸。

        【主治】(1)遺精,陽痿,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下,遺尿,小便不利,水腫。(2)耳鳴,耳聾。(3)腰痛。(4)氣喘。

        【操作】直刺 0.5~1 寸。

        72. 大腸俞 Dàchángshū (BL 25)背俞穴

        【定位】在腰部,當(dāng)?shù)谒难导幌,旁開 1.5 寸。

        【主治】(1)腰痛。(2)腹脹,泄瀉,便秘,痢疾,痔疾。

        【操作】直刺 0.5~1.2 寸。

        73. 次髎 Cìliáo (BL 32)

        【定位】在骶部,當(dāng)髂后上棘下內(nèi)方,適對第二骶后孔處。

        【主治】(1)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帶下,小便不利,遺尿,遺精,陽痿。(2)腰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 1~1.5 寸。

        74. 承扶 Chéngfú (BL36)

        【定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橫紋的中點(diǎn)。

        【主治】(1)腰腿痛,下肢痿痹。(2)痔疾。

        【操作】直刺 1~2.5 寸。

        75. 委中 Wěizhōng (BL 40)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在腘橫紋外側(cè)端,當(dāng)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的中間。

        【主治】(1)腰痛,下肢痿痹。(2)腹痛,吐瀉。(3)小便不利,遺尿。(4)丹毒,癮疹,皮膚瘙癢,疔瘡。

        【操作】直刺 1~1.5 寸,或用三棱針點(diǎn)刺腘靜脈出血。

        76. 秩邊 Zhìbiān(BL 54)

        【定位】在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開 3 寸。

        【主治】(1)腰腿痛,下肢痿痹。(2)痔疾,便秘,小便不利,陰痛。

        【操作】直刺 1.5~3.0 寸。

        77. 承山 Chéngshān (BL 57)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與昆侖之間,當(dāng)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shí),腓腸肌肌腹下出現(xiàn)尖角凹陷處。

        【主治】(1)痔疾,便秘。(2)腰腿拘急疼痛,腳氣。

        【操作】直刺 1~2 寸。

        78. 飛揚(yáng) Fēiyáng (BL 58)絡(luò)穴

        【定位】在小腿后面,當(dāng)外踝后,昆侖穴直上 7 寸,承山外下方 1 寸處。

        【主治】(1)頭痛,目眩,鼻塞,鼻衄。(2)腰背痛,腿軟無力。(3)痔疾。

        【操作】直刺 1~1.5 寸。

        79. 昆侖 Kūnlún (BL 60)經(jīng)穴

        【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當(dāng)外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主治】(1)頭痛,項(xiàng)強(qiáng),目眩,鼻衄。(2)腰痛,足跟腫痛。(3)難產(chǎn),癲癇。

        【操作】直刺 0.5~0.8 寸。

        80. 申脈 Shēnmài (BL 62)八脈交會(huì)穴,通陽蹺【定位】在足外側(cè)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1)頭痛,眩暈,失眠,嗜臥,癲狂癇。(2)目赤痛,眼瞼下垂。(3)腰腿痛,項(xiàng)強(qiáng),足外翻。

        【操作】直刺 0.3~0.5 寸。

        81. 至陰 Zhìyīn (BL 67)井穴

        【定位】在足小趾末節(jié)外側(cè),距趾甲角 0.1 寸。

        【主治】(1)胎位不正,難產(chǎn),胞衣不下。(2)頭痛,目痛,鼻塞,鼻衄。

        【操作】淺刺 0.1 寸或點(diǎn)刺出血。胎位不正用灸法。腎經(jīng)

        82. 涌泉 Yǒngquán(KI1)井穴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時(shí)足前部凹陷處,約當(dāng)足底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 1/3 與后 2/3 交點(diǎn)上。

        【主治】(1)頭痛,眩暈,失眠,昏厥,癲狂,小兒驚風(fēng)。(2)便秘,小便不利。(3)咽喉腫痛,舌干,失音。(4)足 心熱。

        【操作】直刺 0.5~1.0 寸。

        83. 太溪 Tàixī (KI 3)原穴,輸穴

        【定位】在足內(nèi)側(cè),內(nèi)踝后方,當(dāng)內(nèi)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1)月經(jīng)不調(diào),遺精,陽痿,小便頻數(shù),消渴,泄瀉,腰痛。(2)頭痛,失眠,目眩,耳聾,耳鳴,咽喉腫痛,齒痛。(3)咳喘,咳血。

        【操作】直刺 0.5~1.0 寸。

        84. 照海 Zhàohǎi (KI 6)八脈交會(huì)穴,通陰蹺

        【定位】在足內(nèi)側(cè),內(nèi)踝尖下方凹陷處。

        【主治】(1)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帶下,陰挺,陰癢,小便頻數(shù),癃閉。(2)咽喉干痛,目赤腫痛。(3)癇證,失眠。

        【操作】直刺 0.3~0.5 寸。

        85. 復(fù)溜 Fùliū (KI 7)經(jīng)穴

        【定位】在小腿內(nèi)側(cè),太溪直上 2 寸,跟腱的前方。

        【主治】(1)水腫,腹脹,泄瀉。(2)盜汗,熱病無汗或汗出不止。(3)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 0.5~1.0 寸。

        86. 陰谷 Yīngǔ (KI 10)合穴

        【定位】在腘窩內(nèi)側(cè),屈膝時(shí),當(dāng)半腱肌腱與半膜肌腱之間。

        【主治】(1)陽痿,疝氣,崩漏,小便不利。(2)癲狂。(3)膝股痛。

        【操作】直刺 1.0~1.5 寸。心包經(jīng)

        87. 曲澤 Qūzé (PC 3)合穴

        【定位】在肘橫紋中,當(dāng)肱二頭肌腱的尺側(cè)緣。

        【主治】(1)心痛,心悸。(2)熱病,中暑。(3)胃痛,嘔吐,泄瀉。(4)肘臂疼痛。

        【操作】直刺 1~1.5 寸,或用三棱針點(diǎn)刺出血。

        88. 郄門 Xìmén (PC 4)郄穴

        【定位】在前臂掌側(cè),當(dāng)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 5 寸,掌長肌腱與橈側(cè)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1)心痛,心悸,疔瘡,癲癇。(2)嘔血,咳血,衄血。

        【操作】直刺 0.5~1.0 寸。

        89. 間使 Jiānshǐ (PC 5)經(jīng)穴

        【定位】在前臂掌側(cè),當(dāng)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 3 寸,掌長肌腱與橈側(cè)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1)心痛,心悸。(2)癲狂癇,熱病,瘧疾。(3)胃痛,嘔吐。(4)肘臂痛。

        【操作】直刺 0.5~1.0 寸。

        90. 內(nèi)關(guān) Nèiguān (PC 6)絡(luò)穴,八脈交會(huì)穴,通陰維脈

        【定位】在前臂掌側(cè),當(dāng)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 2 寸,掌長肌腱與橈側(cè)腕屈肌腱之間(圖 11-2)。

        【主治】(1)心痛,心悸,心煩,胸悶。(2)眩暈,癲癇,失眠,偏頭痛。(3)胃痛,嘔吐,呃逆。(4)肘臂攣痛。

        【操作】直刺 0.5~1.0 寸。

      12345
      糾錯(cuò)評論責(zé)編:liumin2017
      考試題庫
      熱點(diǎn)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