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国产欧美一区精品,激情五月亚洲色五月,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婷婷,欧美婷婷丁香五月天社区

      各地
      資訊
      當前位置:中華考試網 >> 住院醫(yī)師 >> 模擬試題 >> 中醫(yī)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_中醫(yī)全科規(guī)培試題_針灸點穴
      1. 住院醫(yī)師考試寶典
      2.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4000-525-585

      地區(qū)
      分類
      北京
      天津
      上海
      江蘇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山東
      山西
      河南
      河北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廣東
      廣西
      海南
      湖南
      湖北
      四川
      重慶
      貴州
      云南
      陜西
      甘肅
      寧夏
      青海
      內蒙古
      新疆

      中醫(yī)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_中醫(yī)全科規(guī)培試題_針灸點穴_第2頁

      來源:中華考試網   2019-10-22  【

        31. 豐隆 Fēnglóng (ST 40)絡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 8 寸,條口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

        【主治】(1)痰多,哮喘,咳嗽。(2)咽喉腫痛,頭痛,眩暈,癲狂癇。(3)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 1.0~1.5 寸。

        32. 解溪 Jiěxī(ST 41)經穴

        【定位】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主治】(1)頭痛,眩暈,癲狂。(2)腹脹,便秘。(3)下肢痿痹,足踝腫痛。

        【操作】直刺 0.5~1.0 寸。

        33. 內庭 Nèitíng (ST 44)滎穴

        【定位】在足背,當第二、三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主治】(1)齒痛,咽喉腫痛,面癱,鼻衄,熱病。(2)胃痛吐酸,腹痛,腹脹,泄瀉,痢疾,便秘。(3)足背腫痛。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 0. 5~1.0 寸。脾經

        34. 隱白 Yǐnbái (SP l)井穴

        【定位】在足大趾末節(jié)內側,距趾甲角 0.1 寸。

        【主治】(1)便血,尿血,月經過多,崩漏。(2)腹脹。(3)癲狂,多夢,昏厥,驚風。

        【操作】淺刺 0.1~0.2 寸,或用三棱針點刺擠壓出血。

        35. 太白 Tàibái (SP 3)輸穴,原穴

        【定位】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jié)(第一跖趾關節(jié))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主治】(1)胃痛,腹脹,腹痛,泄瀉,便秘,痢疾,痔疾。(2)體重節(jié)痛,腳氣。

        【操作】直刺 0.5~1.0 寸。

        36. 公孫 Gōngsūn (SP 4)絡穴,八脈交會穴,通沖脈

        【定位】在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主治】(1)胃痛,嘔吐,腹脹,腹痛,腸鳴,泄瀉,痢疾。(2)心痛,胸悶,心煩,失眠。

        【操作】直刺 0.5~1.0 寸。

        37. 三陰交 Sānyīnjiāo (SP 6)

        【定位】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 3 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主治】(1)腸鳴腹脹,泄瀉,便秘。(2)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陰挺,閉經,難產,產后血暈,惡露不盡,不孕,遺精,陽痿,陰莖痛,疝氣,小便不利,遺尿,水腫。(3)失眠,眩暈。(4)下肢痿痹,腳氣,濕疹,蕁麻疹。

        【操作】直刺 1.0~1.5 寸。

        38. 地機 Dìjī (SP 8)郄穴

        【定位】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陰陵泉下 3 寸。

        【主治】(1)腹脹,腹痛,泄瀉,水腫,小便不利。(2)月經不調,痛經,遺精。(3)腰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 1.0~1.5 寸。

        39. 陰陵泉 Yīnlíngquán(SP9)合穴

        【定位】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后下方凹陷處。

        【主治】(1)腹脹,水腫,黃疸,泄瀉,小便不利或失禁。(2)陰莖痛,遺精,婦人陰痛,帶下。(3)膝痛。

        【操作】直刺 1.0~2.0 寸。

        40. 血海 Xuèhǎi (SP 10)

        【定位】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 2 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主治】(1)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2)濕疹,癮疹,丹毒。

        【操作】直刺 1.0~1.5 寸。

        41. 大橫 Dàhéng(SP 15)

        【定位】仰臥,在腹中部,距臍中 4 寸。

        【主治】腹痛,泄瀉,便秘。

        【操作】直刺 1.0~1.5 寸。心經

        42. 極泉 Jíquán(HT l)

        【定位】上臂外展,在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

        【主治】(1)心痛,心悸。(2)胸悶氣短,脅肋疼痛。(3)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

        【操作】上臂外展,避開腋動脈,直刺 0.5~0.8 寸。

        43. 少海 Shàohǎi (HT 3)合穴

        【定位】屈肘舉臂,在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

        【主治】(1)心痛。(2)腋脅痛,肘臂攣痛麻木,手顫。(3)瘰疬。

        【操作】向橈側直刺 0.5~1.0 寸。

        44. 通里 Tōnglǐ (HT 5)絡穴

        【定位】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 1 寸。

        【主治】(1)心悸,怔忡。(2)暴喑,舌強不語。(3)腕臂痛。

        【操作】直刺 0.3~0.5 寸。

        45. 陰郄 Yīnxì (HT 6)郄穴

        【定位】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 0.5 寸。

        【主治】(1)心痛,驚悸。(2)吐血,衄血,骨蒸盜汗。(3)暴喑。

        【操作】避開尺動、靜脈,直刺 0.3~0.5 寸。

        46. 神門 Shénmén (HT 7)輸穴,原穴

        【定位】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主治】(1)心痛,心煩,驚悸。(2)失眠,健忘,癡呆,癲狂。(3)掌中熱,頭痛,眩暈,吐血,嘔血。

        【操作】避開尺動、靜脈,直刺 0.3~0.5 寸。

        47. 少府 Shàofǔ (HT 8)滎穴

        【定位】在手掌面,第四、五掌骨之間,握拳時,當小指尖處。

        【主治】(1)心悸,胸痛。(2)小便不利,遺尿,陰癢痛。(3)小指攣痛,掌中熱。

        【操作】直刺 0.3~0.5 寸。

        48. 少沖 Shàochōng (HT 9)井穴

        【定位】在手小指末節(jié)橈側,距指甲角 0.1 寸。

        【主治】(1)心悸,心痛。(2)癲狂,熱病,中風昏迷。(3)胸脅痛,臂內尺側痛。

        【操作】淺刺 0. 1~0.2 寸,或點刺出血。小腸經

        49. 少澤 Shàozé(SI1)井穴

        【定位】在手小指末節(jié)尺側,距指甲角 0.1 寸。

        【主治】(1)頭痛,目翳,咽喉腫痛,耳聾,耳鳴。(2)乳癰,乳汁少。(3)昏迷,熱病。

        【操作】淺刺 0. 1~0.2 寸;或點刺出血。

        50. 后溪 Hòuxī (SI 3) 輸穴,八脈交會穴,通督脈

        【定位】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jié)(第五掌指關節(jié))后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

        【主治】(1)頭項強痛,腰背痛。(2)目赤,耳聾,咽喉腫痛,癲狂。(3)盜汗,瘧疾。(4)手指及肘臂攣急。

        【操作】直刺 0. 5~0.8 寸,或向合谷方向透刺。

        51. 養(yǎng)老 Yǎnglǎo (SI6)郄穴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側,當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陷中。

        【主治】(1)目視不明,頭痛,面痛。(2)肩、背、肘、臂酸痛,急性腰痛,項強。

        【操作】以掌心向胸姿勢,直刺 0.5~0.8 寸。

        52. 支正 Zhīzhèng (SI 7)絡穴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側,當陽谷與小海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 5 寸。

        【主治】(1)項強,肘臂酸痛。(2)頭痛,目眩。(3)熱病,癲狂。

        【操作】直刺 0.5~0.8 寸。

        53. 小海 Xiǎohǎi (SI 8)合穴

        【定位】微屈肘,在肘內側,當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處。

        【主治】(1)肘臂疼痛。(2)癲癇。(3)耳聾,耳鳴。

        【操作】直刺 0. 3~0.5 寸。

        54. 肩貞 Jiānzhēn (SI 9)

        【定位】在肩關節(jié)后下方,臂內收時,腋后紋頭上 1 寸。

        【主治】(1)肩背疼痛,手臂麻痛,上肢不舉,瘰疬。(2)耳鳴。

        【操作】向外斜刺 1~1.5 寸,或向前腋縫方向透刺。

        55. 天宗 Tiānzōng (SI 11)

        【定位】在肩胛部,當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四胸椎相平。

        【主治】(1)肩胛疼痛,肘臂外后側痛。(2)乳癰。(3)氣喘。

        【操作】直刺或向四周斜刺 0.5~1.0 寸。

        56. 聽宮 Tīnggōng (SI 19)

        【定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后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主治】 (1)耳聾,耳鳴,聤耳,齒痛。(2)癲狂癇。

        【操作】張口,直刺 0.5~1.0 寸。膀胱經

        57. 睛明 Jīngmíng (BL1)

        【定位】在面部,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

        【主治】(1)近視,目視不明,目赤腫痛,迎風流淚,夜盲,色盲,目翳。(2)急性腰痛。

        【操作】囑患者閉目,醫(yī)者押手輕推眼球向外側固定,刺手緩慢進針,緊靠眶緣直刺 0.5~1 寸。不捻轉,不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腫,出針后按壓針孔片刻。禁灸。

        58. 攢竹 Cuánzhú (BL 2)

        【定位】在面部,當眉頭凹陷中,眶上切跡處。

        【主治】(1)頭痛,眉棱骨痛。(2)目視不明,目赤腫痛,眼瞼下垂,迎風流淚。(3)面癱,面痛。(4)腰痛。

        【操作】平刺 0.5~0.8 寸。

        59. 天柱 Tiānzhù (BL 10)

        【定位】在頸部,當后發(fā)際正中直上 0.5 寸,斜方肌外緣之后發(fā)際凹陷中,約當后發(fā)際正中旁開 1.3 寸。

        【主治】(1)頭痛,眩暈,癲狂癇。(2)項強,肩背痛。(3)目赤腫痛,目視不明,鼻塞。

        【操作】直刺或斜刺 0.5~0.8 寸。不可向上方深刺,以免傷及延髓。

        60. 大杼 Dàzhù (BL 11)八會穴(骨會)

        【定位】在背部,當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 1.5 寸。

        【主治】(1)咳嗽,發(fā)熱。(2)頭痛,項強,肩背痛。

        【操作】斜刺 0. 5~0.8 寸。

      12345
      糾錯評論責編:liumin2017
      考試題庫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