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三階段控制法中,包含自控和監(jiān)控兩大環(huán)節(jié)的是( )。
A、事前控制
B、事中控制
C、事后控制
D、檢查處理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工程項目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事中控制首先是對質量活動的行為約束,即對質量產(chǎn)生過程各項技術作業(yè)活動操作者在相關制度的管理下的自我行為約束的同時,充分發(fā)揮其技術能力,完成預定質量目標;其次是對質量活動過程和結果,來自他人的監(jiān)督控制。參見教材P398。
12、對于工業(yè)建設項目,前期工作的貫徹宏觀調控政策子目標不包括( )。
A、建設項目的必要性及利用現(xiàn)有基礎的可能性論證
B、經(jīng)濟規(guī)模論證
C、優(yōu)化結構論證
D、制定營銷戰(zhàn)略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前期階段質量管理的依據(jù)和標準。前期階段質量管理依據(jù)的貫徹宏觀調控政策子目標包括有:建設項目的必要性及利用現(xiàn)有基礎的可能性論證、經(jīng)濟規(guī)模論證、優(yōu)化結構論證、提高技術水平論證、合理布局論證等。參見教材P399。
13、某項工程發(fā)包人與承包人簽訂了工程施工合同,合同中含兩個子項工程,估算工程量甲項為2300m3,乙項為3200m3,經(jīng)協(xié)商合同價甲項為180元/m3, 乙項為160元/m3。承包合同規(guī)定:開工前業(yè)主應向承包人支付合同價 20%的預付款,那么該工程的預付款為( )萬元。
A、19.52
B、21.34
C、18.52
D、17.69
【正確答案】C
14、假設某工作時間的最樂觀估計、最可能估計和最保守估計分別為 6、9、15,那么根據(jù)華羅庚提出的方法,計算出的時間期望值為( )。
A、9.5
B、9.75
C、5
D、10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工作時間估算。專家判斷估算常采用三時估算法,即華羅庚提出的方法:工作所需時間期望值=(最樂觀時間+4×最可能時間+最保守時間)/6=(6+4×9+15)/6=9.5。參見教材P305。
15、在檢驗批驗收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主控項目不能滿足驗收規(guī)范或一般項目超過偏差限值時應及時進行處理
B、嚴重的缺陷應返工處理
C、一般的缺陷通過返修或更換予以解決后重新驗收
D、如果能符合相應的專業(yè)驗收規(guī)范,則應認為該檢驗批合格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施工質量驗收。選項C的嚴謹說法是:一般的缺陷通過返修或更換予以解決, 允許在施工單位采取相應的措施后重新驗收。參見教材P417。
16、試運行工作要有序進行,業(yè)主方負責( )。
A、編制試運行計劃
B、編制試運行操作手冊
C、明確試運行過程的質量控制點和合格標準
D、提供試運行所需各種資源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工程試運行階段的質量管理。試運行工作要有序進行。承包方負責編制試運行計劃和操作手冊,明確試運行過程的質量控制點和合格標準,業(yè)主方負責提供試運行所需各種資源。參見教材P420。
17、定性風險分析的主要成果是( )。
A、項目范圍說明書
B、風險管理計劃
C、風險數(shù)據(jù)質量評價
D、更新后的風險名單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工程項目定性風險分析。定性風險分析的主要成果是更新后的風險名單。選項AB為定性風險分析的依據(jù),選項C為定性分析的方法。參見教材P428。
18、某機械設備預算價格為300萬元,殘值率為5%,折舊年限為10年,月平均工作臺班為220臺班。采用平均折舊法計算,其臺班折舊費為( )元。
A、1295
B、108
C、1231
D、114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建筑安裝工程費各費用構成要素計算方法。臺班折舊費=(1-5%)×3000000/(220×12×10)=108(元)。參見教材P351。
19、安全預評價的程序中,確定安全預評價單元以后,緊接著應該進行的步驟是( )。
A、危險有害因素的識別與分析
B、選擇安全預評價的方法
C、安全對策措施及建議
D、編制安全預評價報告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工程項目策劃決策階段的安全管理。安全預評價的程序一般包括:準備階段→危險、有害因素識別與分析→確定安全預評價單元→選擇安全預測評價方法→安全對策措施及建議→安全預評價結論→編制安全預評價報告。參見教材P461。
20、施工成本控制的基本步驟為( )。
A、比較→分析→預測→糾偏→檢查
B、比較→糾偏→分析→預測→檢查
C、比較→預測→分析→檢查→糾偏
D、比較→檢查→預測→糾偏→分析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費用控制的步驟。費用控制的步驟:比較→分析→預測→糾偏→檢查。參見教材P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