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31.提出“一生心理發(fā)展”觀點的心理學家是__________。
32.皮亞杰認為,主體對客體的適應(yīng)有三種方式:同化、__________和平衡。
33. ___________是指嬰幼兒對某個人或某些人特別親近而不愿意離開的一種情感。
34.元記憶指個體對自己記憶過程的理解和認識,主要包括元記憶知識、元記憶體驗和
__________三個方面。
35.初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屬于經(jīng)驗型,而高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屬于__________。
36.世界各國對于智力落后兒童教育的目標有不同的提法。其中美國的柯克提出了
“三個適應(yīng)”的培養(yǎng)目標,即職業(yè)的適應(yīng)、社會的適應(yīng)和個人的適應(yīng),而___________是自立于社會的基礎(chǔ),是終極的目標。
37.布魯納提出了一種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學習與教學方法,稱為__________。
38.陳述性知識主要是以命題網(wǎng)絡(luò)或__________進行表征的。
39.教師對學生活動的敏感性及能根據(jù)新的、意外的情況快速地作出反應(yīng),果斷地采取
恰當教育教學措施的一種獨特的心理品質(zhì),這種品質(zhì)稱為教師的__________。
40.測量的三要素是客觀事物或事件、__________、數(shù)字或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