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国产欧美一区精品,激情五月亚洲色五月,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婷婷,欧美婷婷丁香五月天社区

      自考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 >> 自學考試 >> 自考真題 >> 農學類 >> 課程設計與評價 >> 文章內容

      排行熱點

      全國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課程設計與評價試題

      來源:考試網 [ 2014年9月16日 ] 【大 中 小】

        全國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課程設計與評價試題

        課程代碼:09338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在古德萊德的課程分類中,由教育行政部門規(guī)定課程計劃和教材的課程是( )

        A.理想的課程 B.正式的課程

        C.領悟的課程 D.實行的課程

        2.美國芝加哥實驗學校最先試行活動課程,倡導人是( )

        A.布魯納 B.杜威

        C.博比特 D.克伯屈

        3.主要解決課程設計基本理念問題的課程設計層面是( )

        A.宏觀層面 B.中觀層面

        C.微觀層面 D.學校層面

        4.課程設計的客觀基礎包括( )

        A.學生基礎 B.哲學基礎

        C.社會學基礎 D.心理學基礎

        5.最早論述目標模式的是美國學者( )

        A.查特斯 B.博比特

        C.泰勒 D.施瓦布

        6.第一個明確提出過程模式的是英國學者( )

        A. 泰勒 B.斯騰豪斯

        C. 施瓦布 D.布魯納

        7.反映一個國家或社會特定歷史時期總體的終極的教育意圖、教育方向的是( )

        A.教育目的 B.培養(yǎng)目標

        C.課程目標 D.教學目標

        8.課程目標的核心功能有( )

        A.激勵功能 B.評價功能

        C.導向功能 D.中介功能

        9.根據學科本身的體系和知識的內在聯系來組織課程內容形式的是( )

        A.自然組織 B.橫向組織

        C.邏輯順序 D.心理順序

        10.課程實施取得實質性效果的重要標志是( )

        A.角色或行為的改變 B.教材的改變

        C.組織方式的改變 D.知識與理解的改變

        11.對課程或教學計劃實際效用進行的評價是( )

        A.內在評價 B.效果評價

        C.量化評價 D.質性評價

        12.外觀性評價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

        A.泰勒 B.斯塔弗畢姆

        C.斯太克 D.博比特

        13.運用思辨的方法對評價信息進行分類、判斷,用語言形式表述評價結果的方法是( )

        A.定量處理法 B.定性處理法

        C.特爾斐法 D.經驗法

        14.以下不適于放入學生檔案袋的是( )

        A.反思記錄 B.書法作品

        C.優(yōu)秀文章 D.檢討書

        15.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呈現形式是( )

        A.章節(jié) B.主題

        C.模塊 D.單元

        16.教育研究中應用最為廣泛、最有效的一種方法是( )

        A.問卷法 B.訪談法

        C.觀察法 D.量表法

        17.通過召開座談會,請專家們一起討論,充分發(fā)表自己意見,集思廣益完成篩選指標任務的方法是( )

        A.特爾斐法 B.頭腦風暴法

        C.對演法 D.分析法

        18.以下不屬于定量處理方法的是( )

        A.累積分數法 B.平均法

        C.模糊綜合評價法 D.哲學分析法

        19.教師成功從事教學工作所具有的人格特征,或者適合教學工作的個性傾向是( )

        A.專業(yè)自我 B.專業(yè)理想

        C.專業(yè)性向 D.專業(yè)情操

        20.通過精心設計的書面調查或問題來搜集信息的方法是( )

        A.問卷法 B.分析法

        C.文獻法 D.觀察法

      首頁 1 2 3 尾頁
      責編:duan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