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examw.com/index/logo.png)
自考《中國新聞事業(yè)史》章節(jié)復習題:十年內戰(zhàn)時期的新聞傳播
第八章 十年內戰(zhàn)時期的新聞傳播
1.國民黨政權是怎樣建立新聞統(tǒng)治的?
1927 年南京國民黨政府成立后,便建立和發(fā)展了以“中央通訊社”為中心的龐大的新聞通訊事業(yè)網(wǎng),以《中央日報》、《掃蕩報》為中心的黨、政、軍報紙網(wǎng)和以“中央廣播電臺” 為中心的廣播網(wǎng)。國民黨這個新聞事業(yè)網(wǎng),是在“剿共”槍炮聲中建立并擴大起來的,“反共”成為它的宣傳基調。它一方面造謠污蔑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的人民革命斗爭;另一方面鼓 吹“以黨治國”和實行“訓政”,宣揚法西斯主義,為中國建立獨裁統(tǒng)治制造輿論。 1.中央通訊社 簡稱“中央社”。1924年4 月1 日在廣州成立,隸屬于國民黨中央黨部。1927年遷漢口,同年4 月18 日,國民黨政府正式定都南京。5 月,中央通訊社隨中央黨部遷南京。5 月6 日起開始發(fā)稿。中央社最初幾年規(guī)模很小。1932年,實行“獨立經(jīng)營”的方針。5月1 日,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命蕭同茲為社長,負責改組“中央社”。上任后的蕭同茲,向國民黨中央提出三條辦報方針,即:1。社址遷出國民黨中央黨部,對外獨立經(jīng)營,與報界及社會接觸,使之成為社會文化事業(yè)機構;2.發(fā)布新聞,力求正確迅速,有自行決定之權,不受外界干涉;3.用人以才為準,由社里決定。蕭同茲還將這三條方針解釋為“工作專業(yè)化”、“業(yè)務社會化”、“經(jīng)營企業(yè)化”。由于這三條方針的實行,“中央社”可以少受國民黨內各種派別勢力的掣肘,便于蔣介石的直接控制,提高新聞工作的效率和宣傳的靈活性;也可以淡化其黨部工具的色彩。蕭同茲也比較善于用人,吸收了一批有經(jīng)驗的新聞工作者,并招收一些大學生,充實采編電訊各部分,整個社務面目一新。 在通訊設備的購置方面,國民黨政府也予以很大的支持。1932-1937年間,“中央社”設立了10多個分社和20 多個“通訊員辦事處”,基本上形成了覆蓋全國的通訊網(wǎng),壟斷了國內新聞。另外,還在東京、日內瓦、新德里設有“國外通訊員辦事處”在此期間,“中央社”還相繼與英國的路透社、美國美聯(lián)社、法國哈瓦斯社簽訂交換新聞條約,收回了外國通訊社在華的直接發(fā)稿權!爸醒肷纭苯璐双@得了大量的國際新聞,同時又切斷了國內各報從外國通訊社取得新聞來源的渠道,加強了對報紙的控制,在國民黨的新聞統(tǒng)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中央通訊社總社遷到漢口,1938年10月又遷重慶,此時又先后設16個分社。成為國內最強大的國家通訊社。 2. 《中央日報》 1927年3月22 日在漢口創(chuàng)刊,國民黨中央機關報。由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主辦。創(chuàng)刊初期為武漢國民黨中央及國民政府的立場,反蔣,1927年9 月15 日停刊!吨醒肴請蟆穼Υ蟾锩Ρ狈ボ姷膭倮⒌膱蟮榔鸬竭^正面的作用。其副刊《中央副刊》由副刊老編孫伏園主編,很有特色。1928年2 月1 日,國民黨在上海重辦《中央日報》,由當時的中央宣傳部長丁維汾兼任社長。1928年11月1 日?。1929年2 月1 日,《中央日報》遷至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南京出版,由中央宣傳部長葉楚滄兼任社長。1932 年,《中央日報》改行社長制,直接對國民黨宣傳部負責,行政上獨立,首任社長程滄波。程滄波提出了“經(jīng)理部要充分營業(yè)化,編輯部要充分學術化,整個事業(yè)當然要制度化效率化”的口號,著手對《中央日報》編輯和經(jīng)營兩方面的工作加以整頓、改進,國民黨中央在資金和人力上也大力扶持該報。因此,《中央日報》的業(yè)務與規(guī)模不斷擴大,同年先后增出《中央夜報》、《中央時事周報》。1935年,《中央日報》更新設備,擴大版面。1937年6 月,開廬山版。1937年12月31 日因南京淪陷?1938年在長沙復刊,同年9月1 日遷重慶出版,先后增設長沙、昆明、成都等地方版。1945年返遷南京,又增設《沈陽中央日報》、《長春中央日報》。1946年,《中央日報》對外稱實行企業(yè)化經(jīng)營,停止向中央領取經(jīng)費,社長馬星野。作為國民黨政府的喉舌,自1928年以來,《中央日報》長期以反共為基本立場。1949年4 月23 日,《中央日報》在大陸?,前后出版計22年。 3.其他報刊 為了配合反共軍事“圍剿”,國民黨于1932年6月23 日在南昌創(chuàng)辦了《掃蕩報》,其前身是1931年5月創(chuàng)刊的《掃蕩三日刊》。該報由中國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南昌行營政訓處主力。 國民黨地方新聞機構也逐步建立起來。國民黨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全國范圍的黨報網(wǎng),并通過這張網(wǎng),控制各地的新聞輿論陣地。 4.中央廣播電臺 國民黨定都南京后,陳果夫、戴季陶、葉楚滄等首倡設立廣播電臺。1928年8月1 日在南京丁家橋正式開播。初建時隸屬于國民黨中央宣傳部。1932年11月12 日,啟用南京江東門外新建的發(fā)射臺,電波及于全國并覆蓋南洋一帶,成為亞洲地區(qū)發(fā)射功率最大的一座電臺,時稱“東亞第一臺”。中央臺建好后,地方電臺也開始發(fā)展起來。抗戰(zhàn)前形成了以中央臺為核心的廣播網(wǎng)絡。國民黨中央臺由陳果夫創(chuàng)辦,先后任臺長的有徐恩曾、吳寶豐等,屬于中統(tǒng)特務系統(tǒng)。在全國下屬有十幾個地方廣播電臺。 5.國民黨政府頒布的新聞出版法規(guī) 國民黨實行新聞統(tǒng)治政策,就是一方面建立與加強自己的新聞事業(yè)網(wǎng),另一方面采用各 種辦法迫害革命報刊,控制其他報刊,箝制社會輿論。為此還制訂了一系列的新聞政策與法 規(guī)。如《省及特別市黨部宣傳工作實施方案》、《宣傳品審查條例》、《查禁反動刊物令》、《取締銷售共產(chǎn)書籍辦法令》、《出版法》、《宣傳品審查標準》、《圖書雜志審查辦法》以及《危害民國緊急治罪法》等。這些法律條文還規(guī)定了嚴格的處置辦法,從罰款、查禁到判刑,甚至殺頭!猩跽,國民黨特務與軍警可以不顧任何法律約束隨意逮捕進步記者和文化人士,查禁各種報刊。國民黨還設置了一整套新聞檢查機構……形成嚴密的新聞檢查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