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examw.com/index/logo.png)
六、論述題
1、論述個案工作的若干爭論。
答:(1)專業(yè)技術理性與道德、政治實踐爭論。專業(yè)技術理性是假設案主的問題及其相關的情況昌客觀存在且可以被清楚了解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客觀存在的,而工作者應該是能夠清楚了解案主的問題并能找出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專家和權威,強調對案主問題的技術處理。首先實踐是強調社會工作者在促進案主問題解決和提升案主幸福時,需要深入理解案主,并在專業(yè)關系中接受案主的挑戰(zhàn)。政治實踐是指社會工作應該實現(xiàn)某種政治價值,對政府影響人民權力的社會政策及任何有權力的關系進行介入。專業(yè)技術更改與道德、政治實踐之爭涉及到微觀的個案工作方法和宏觀的社區(qū)工作方法的地位之爭,也涉及到個案工作的發(fā)展方向是走實證主義的技術理性專業(yè)化方向,還是走一種人本主義的批判理解性、甚至是后結構主義的話語分析的發(fā)展方向。
(2)個案工作的專門化方法與整合處境化工作模式的爭論。個案工作自里士滿《社會診斷》一書出版后,就開始有了基本的工作模式和專業(yè)知識,也成為社會工作中的專業(yè)化程度最高的領域。但有些搞宏觀激變社會工作的人士看不起微觀社會工作者,認為微觀個案心理輔導工作是對案主的操控,是社會中上階層的幫手,對社會弱勢群體進行麻醉和控制,所以自己獨立于專業(yè)社會工作之外,從事社會運動和社會行動,改變社會制度環(huán)境,促進社會的公平、民主和平等。美國社會工作界一直尋求整合多種工作方法的整合,且提出了系統(tǒng)模式、生態(tài)模式和人在情境中的三層實踐模式。
(3)雖然說社會工作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實際上社會工作專業(yè)化以后的個案工作是過分強調了一個實證主義范式下的科學和技巧。這種范式下的社會工作實踐力圖通過尋找普遍適用的社會工作基本原則和基本過程,靠科學理性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來理解案主的問題,定義案主的問題,然后根據(jù)客觀科學的理論知識來分析案主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干預案主的問題,最后對結果進行評估。但這種盲目迷信模仿自然科學中實證主義范式的技術理性的專業(yè)化的道路一直受到各種批判,包括道德批判、效能批判、政治利益批判等。而一個更有力的對實證主義技術理性模式的批判是來自現(xiàn)象學派和批判詮釋論等學派對實證科學基礎的批判。
2、論述后現(xiàn)代主義對傳統(tǒng)個案工作的挑戰(zhàn)。
答:(1)對案主定義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個案輔導認為案主是有問題的求助者,案主的問題雖然表現(xiàn)在外在的實質性困難或社會功能的受阻,但是在醫(yī)療模式、病態(tài)模式中缺點模式的輔導工作中,都要去尋找案主的內在的性格傾向或心理結構等個人特質缺陷,或者把問題定義在案主和社會環(huán)境的互動上。但是如果我們采取社會建構主義的立場來看案主,其實案主及其問題是社會建構出來的,并不存在本質上有問題的案主。
(2)對工作者定義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個案工作認為工作者是掌握著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方法的人,能比案主更加清楚地知道案主問題的成因和解決辦法,也就是工作者扮演專家的角色。但是,福柯認為,現(xiàn)代學科的發(fā)展只不過是為了配合統(tǒng)治方式的轉變,成為生物權力學的輔助學科,也就是各種學科,尤其是精神心理科學不過是為了把人變成可以分析的對象進行規(guī)訓,進而生產符合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有效率的理性個體而已。在社會建構論看來,社會工作者不是也不應該是扮演比當事人更高的專家角色,而是一個故事的聆聽者,問題解決的同盟者。
(3)關于工作方法過程的挑戰(zhàn)。社會建構論認為輔導過程不應該是工作者使用專業(yè)理論定義案主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的不平等的治療過程,而是真正的協(xié)同工作聯(lián)合建構的過程。它主張協(xié)同輔導過程是工作者和案主用語言聯(lián)合創(chuàng)建生活意義的過程。
(4)關于專業(yè)關系。當我們說輔導過程是一個工作者與案主用語言協(xié)同建構生活意義的過程,其實已經闡明了輔導關系是一種真正的平等合作關系,而不是傳統(tǒng)心理輔導中所出現(xiàn)的專家與病人的權力懸殊關系。只有在這種合作關系下,輔導者才可營造面談的空間以鼓勵案主描述其生活經驗,讓其受壓迫的故事可被辨別及瓦解,從而與案主一起為其生活共創(chuàng)一個新的意義。
3、論述個案工作的新流派。
答:(1)敘事治療。敘事治療被稱為家庭的第三波,為20世紀80年代之后才進入的歷史時期。敘事治療強調讓敘事者在敘事的同時重新概括自己的生活歷程,建構自己的生活意義。其基本步驟包括外化困擾問題,發(fā)揚獨特結構和編寫新故事,鞏固新故事。
(2)專注解困治療。專注解困治療是最近20年逐漸發(fā)展成就的輔導模式,它相信案主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尋求幫助時,往往為眼前的問題所困擾,在以往無效的方法里不斷打轉,故此要善用案主的潛能,加以發(fā)揮。專注解困治療認為問題的根源或對問題的理解,與尋找解決方案的過程可以是沒有關系的,甚至是兩者可以獨立、互不相干。它有三個黃金定律:如無破損,且由得他;知其可行,宜乎多做;知其不可行,另尋它法。其基本技巧有:詢問面談的轉變;詢問例外情景;奇跡詢問;刻度詢問;應付詢問。
(3)游戲治療。游戲治療很早就有,包括在個人輔導、家庭治療和團體治療中。游戲只是兒童成長的工具,是成人放松和發(fā)泄的工具,這其實是一種比較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化條件下的認識。其實,如果我們認為語言不應是生活的中心,邏各斯也是不我們思維的中心,書寫也不是生活中心,生活是是在不斷的延遲意義。游戲的意義可能超越工具價值和意義,而是生活本身的生活方式,有多少中游戲,就有多少咱生活。其基本技巧有:玩具性的游戲;藝術類游戲;說故事類游戲。
4、試述個案工作的本質特征。
答:(1)個案工作關系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它表現(xiàn)在:第一、個案工作關系是角色與個性的互動;第二、個案工作關系具有利益單向性的特點;第三、個案工作關系是專業(yè)的動態(tài)過程。
(2)個案工作是一種信息溝通活動。它有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工作者與案主的溝通,一種情形是工作者與其他人員的溝通。
(3)個案工作是一項助人自助的專業(yè)。第一、幫助案主恢復自助能力;第二、在助人的過程中工作者得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