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国产欧美一区精品,激情五月亚洲色五月,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婷婷,欧美婷婷丁香五月天社区

      自考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華課網(wǎng)校 >> 自考 >> 模擬試題 >> 經(jīng)濟類 >> 勞動經(jīng)濟學 >> 文章內容

      排行熱點

      自學考試《勞動經(jīng)濟學》全真模擬試題及答案二

      來源:華課網(wǎng)校  [2019年12月30日]  【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1.摩擦性失業(yè)與結構性失業(yè)相比(C)

        A.摩擦性失業(yè)周期長,結構性失業(yè)周期短

        B.摩擦性失業(yè)周期長,結構性失業(yè)周期長

        C.摩擦性失業(yè)周期短,結構性失業(yè)周期長

        D.摩擦性失業(yè)周期短,結構性失業(yè)周期短

        2.下列屬于勞動力市場歧視的是(C)

        A.失業(yè)歧視

        B.就業(yè)歧視

        C.職業(yè)歧視

        D.人力資本投資歧視

        3.當勞動力供給彈性系數(shù)等于零時,該勞動力供給彈性為(C)

        A.供給無限彈性

        B.單位供給彈性

        C.供給無彈性

        D.供給缺乏彈性

        4.工資報酬的基本形式是(A)

        A.計時工資和計件工資

        B.包工工資和提成工資

        C.直接工資和間接工資

        D.無限工資和有限工資

        5.當勞動力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剛好等于工資率變動的百分比時,勞動力需求彈性為(C)

        A.=0

        B.﹤1

        C.=1

        D.﹥1

        6.造成均衡失業(yè)的原因是(B)

        A.需求不足

        B.摩擦性失業(yè)

        C.供給不足

        D.結構性失業(yè)

        7.如果某種勞動力供給是無彈性的,則該勞動力供給曲線是一條(A)

        A.與橫軸垂直的線

        B.與橫軸平行的線

        C.向右上傾斜且較為平坦的曲線

        D.向右上傾斜且較為陡峭的曲線

        8.人力資源能有目的的認識和改造世界,這體現(xiàn)了人力資源的(C)

        A.時限性

        B.兩重性

        C.能動性

        D.智力性

        9.工資可以保障勞動者的最基本生活需要,體現(xiàn)了工資的(A)

        A.保障職能

        B.補償職能

        C.增值職能

        D.調節(jié)職能

        10.按市場變化的反映程度及就業(yè)的穩(wěn)定性,勞動力需求分為(A)

        A.正規(guī)部門、非正規(guī)部門、農業(yè)需求

        B.企業(yè)需求、行業(yè)需求、市場需求

        C.短期勞動力需求、長期勞動力需求

        D.就業(yè)需求、失業(yè)需求

        11.如果企業(yè)雇工水平變動的百分比大于工資率變動的百分比,則此時勞動力需求彈性為(D)

        A.=0

        B.﹤1

        C.=1

        D.﹥1

        12.流動者為實現(xiàn)流動而直接支出的各項費用所組成的貨幣成本稱為(D)

        A.心理成本

        B.風險成本

        C.機會成本

        D.直接成本

        13.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一樣,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貶值,體現(xiàn)了人力資本的(A)

        A.可變性

        B.遞增性

        C.外生性

        D.不可視性

        14.勞動者以隱蔽的形式從事有報酬的工作或經(jīng)營收入稱為(C)

        A.正規(guī)部門就業(yè)

        B.非正規(guī)部門就業(yè)

        C.隱形就業(yè)

        D.公開就業(yè)

        15.社會保障的對象是全體社會人員,體現(xiàn)了社會保障的(C)

        A.保證性

        B.福利性

        C.普遍性

        D.互濟性

      首頁 1 2 3 尾頁
      責編:zj101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