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examw.com/index/logo.png)
2018年自考《經濟思想史》章節(jié)試題及答案:第八章
第八章 大衛(wèi)·李嘉圖的經濟理論
一、選擇題
1.李嘉圖經濟理論的基礎是( )。他的這個理論是在斯密理論基礎上的批判、繼承和發(fā)展。
A.交換價值論 B.時間價值論 C.主觀價值論 D.勞動價值論
2.李嘉圖認為,商品價值取決于生產它們的( )。
A.資金含量 B.勞動量 C.生產過程 D.科技含量
3.李嘉圖認為,社會產品在地主、資本家和工人階級間進行分配的規(guī)律和法則,是政治經濟學研究的( )。
A.結果之一 B.主要問題 C.次要問題 D.領域之一
4.在李嘉圖的分配理論中,最重要的貢獻是( )。這既是當時社會經濟矛盾和斗爭的中心,也是李嘉圖討論分配問題的中心。
A.地租理論 B.勞動價值論 C.國際貿易理論 D.資本理論
5.李嘉圖的建立在勞動價值論基礎之上的( ),為國際貿易理論建立在勞動價值論基礎上找到了一個科學的出發(fā)點。
A.比較成本原理B.比較勞動生產率原理C.比較優(yōu)勢原理D.比較分工原理
6.以下學者中最早系統(tǒng)地提出貨幣數量論觀點,成為英國早期貨幣數量論代表的是( )。
A.大衛(wèi)·休謨 B.范德林特 C.大衛(wèi)·李嘉圖 D.威廉·配第
7.李嘉圖經濟理論的哲學基礎主要是( )。
A.休謨的人性論B.邊沁的功利主義C.笛卡爾的方法論D.培根的唯物主義
8.李嘉圖的地租理論( )。
A.只包括級差地租Ⅰ B.只包括級差地租Ⅱ
C.只包括級差地租Ⅰ和級差地租Ⅱ D.包括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
二、思考題
1.簡述大衛(wèi)·李嘉圖的經濟理論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
2.李嘉圖的社會歷史觀和方法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3.李嘉圖的勞動價值學說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4.李嘉圖的貨幣數量論主要內容是什么?
5.李嘉圖的分配學說在其理論體系中的地位是什么?
6.簡述李嘉圖的地租學說。
7.李嘉圖利潤學說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8.李嘉圖財政學說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9.李嘉圖的比較優(yōu)勢原理主要內容是什么?
10.何謂“比較成本學說”?
三、填空題
1. 是李嘉圖經濟理論和范疇的基礎。李嘉圖以之貫穿他全部理論體系,并以之驗證別人的各種理論范疇。
2.對 和 作出初步的區(qū)分,是李嘉圖對古典價值論的一大貢獻。
3.在說明價值決定于 時,李嘉圖事實上已拋棄了把商品的稀少性說成是價值源泉的錯誤觀點。
4.在價值量問題上,李嘉圖接受了斯密關于價值取決于 的論點,但他進一步指出必要勞動不是個別勞動,而且必要勞動既包括直接生產該商品時所耗費的勞動,也包含生產所用生產資料時所必要的勞動。
5.李嘉圖繼承了斯密關于 和 的思想。但他也沒有提出明確的科學用語,而且還比斯密更糊涂。
6.李嘉圖提出,影響商品價值的不僅是直接投在商品上的勞動,而且還有投在協(xié)助這種勞動的器具、工具和工場建筑上的勞動。這說明他已經認識到新價值的創(chuàng)造和舊價值的轉移的區(qū)別,區(qū)分了 和 。
7.李嘉圖的 代表的是古典政治經濟學價值理論的最高成就。它是19世紀初英國資產階級對地主階級進行斗爭的強有力的武器。
8.李嘉圖認為,貴金屬的價值由物化在其中的勞動時間量決定。因此,流通手段的數量首先決定于 ,所需要的貨幣量同貨幣的價值成 比。
9.李嘉圖認識到一國流通手段的數量決定于流通中的商品額,兩者成 比。
10.流通手段數量還決定于它的節(jié)約程度,即同一貨幣的 ,兩者成 比。用公式表示就是: 。
11.分配學說在李嘉圖的整個理論體系中居于中心的地位。其分配論的核心是,剩余價值如何分割為 和 的問題。
12.在李嘉圖的分配理論中,最突出的貢獻是 。這既是當時社會經濟矛盾的中心,也是李嘉圖研究分配問題的中心。
13.李嘉圖的地租學說,是以 為基礎,闡述地租的性質、產生、變動等問題。
14.李嘉圖級差地租的理論基礎之一是 ,但這是片面的規(guī)律。
15.李嘉圖考察利潤問題時,是以事先既定的 為出發(fā)點的。
16.對于影響利潤量的因素,李嘉圖認為,利潤是同資本成 比例的,而不是同勞動成比例。
17.李嘉圖認為:工資與利潤成 方向發(fā)生量的變化。
18.勞動生產率的變動先影響 ,再影響 。李嘉圖的這種觀點在客觀上揭露了資本家和工人階級利益的對立,這是李嘉圖的功績之一。
19.李嘉圖認為,利潤的自然趨勢是 的。
20.李嘉圖反對國家干預經濟,主張實行 。
21.李嘉圖完全贊成并擁護斯密的稅收四原則,并以之作為檢驗英國當時的稅收是否合理的標準。李嘉圖詳細認真地考察和研究了 、 和 。
22.對于地租稅,他認為地租稅只會影響 ,而不能轉嫁到任何
上。所以地租是最合適的課稅對象。
23.李嘉圖把斯密相對優(yōu)勢的概念發(fā)展成了系統(tǒng)的 ,從而說明任何國家都可以通過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得到好處。他的這一學說在國際貿易理論的發(fā)展史上頗負盛譽,在經濟思想史上也頗有地位。
24.李嘉圖依據比較優(yōu)勢原理,提出了一個 的模式。他說:正是這一原理,決定葡萄酒應在法國和葡萄牙釀制,谷物應在美國和波蘭種植,金屬制品及其他商品則應在英國制造。
25.李嘉圖說明了比較優(yōu)勢或比較成本的差異,實質上是比較 的差異,應該給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