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答案
1、C 解析 A項,“孔”應為“空”;B項,“溯”應讀“sù”,“添”應為“天”;D項,“麓”應讀“l(fā)ù”。
2、D 解析 嘆為觀止: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對壞事、壞現(xiàn)象不能說“嘆為觀止”。
3、D 解析 A項,“減少”不能用倍數(shù)表示;B項,“再次”和“蟬聯(lián)”語意重復;C項,缺少主語,可刪去“通過”或“讓”。
4、D
5、B(歐陽修是宋代的)
6、(1)悠悠我心 (2)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 怡然自得 世外桃源 無人問津
(3)零落成泥碾作塵
(4)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任寫兩句即可)
7、(1)整齊的樣子 (2)交錯相通 (3)有的人(4)從此、從這以后
8、“黃發(fā)垂髫”分別指代老人和小孩“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展現(xiàn)出一幅和諧安寧、自得其樂的幸福生活圖景
9、(1)他們問(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
(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們自然就不會去做盜賊了,何必要用嚴厲的刑法呢?
10、 賦繁役重,官吏貪求。 表達了作者對和平、平等、和諧自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也含蓄的表達了作者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
11、設問的修辭手法,從全詩看,“式微式微,胡不歸?”不是有疑而問,而是故意設問,采用這種雖無疑而故作有疑的設問方式,使詩篇顯得宛轉(zhuǎn)而有情致,同時也引人注意,達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12、受奴役者的非人處境以及他們對統(tǒng)治者的滿腔憤懣之情。
13、①清晨的炊煙是最美的風景,鄉(xiāng)村因它顯得清新美麗,人因它感到愉悅。②傍晚的炊煙是無聲的召喚,農(nóng)家的生活因它而有規(guī)律且十分和諧。 ③故鄉(xiāng)的炊煙里更有母親博大無私的愛。
14、①這樣寫既起到了照應文章標題的作用,②又引出下文對故鄉(xiāng)炊煙的深情回憶。③同時也和結(jié)尾處思念故鄉(xiāng)、感悟母愛親情呼應。
15、①記憶中的母親烤出的是“焦香可口”的玉米,如今年歲已老的母親烤糊了玉米。但在作者口里,兩種玉米吃出的都是一樣的味,一樣的情。 ②作者在這里將兩次烤出的玉米構(gòu)成對比,意在突出母親的那顆拳拳之心,那份博大無私的愛。
16、隨著鄉(xiāng)村逐漸城鎮(zhèn)化,昔日貧窮落后的鄉(xiāng)村已經(jīng)越來越遠,鄉(xiāng)村的炊煙也在漸漸消失,因此偶爾出現(xiàn)的炊煙成為難得一見的風景,昔日炊煙裊裊的景象只能珍藏在記憶深處了。
17、炊煙是鄉(xiāng)村的一道風景,寄予了作者對故鄉(xiāng)人事的懷念,所以對消失的炊煙作者充滿了深深的懷念之情,但同時作者意識到這又是人類社會向文明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18、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19、列數(shù)字,具體準確地說明了褐雨燕所筑巢的大小和筑巢的艱難。
舉例子,列舉北美綠鵬、黃鸝、綠色闊嘴鳥、褐雨燕、金絲燕五種鳥類筑巢的形狀和特點,說明了建造別開生面的懸巢的“藝術家”高明的筑巢技術,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20、①就地取材,用樹枝、樹葉和泥土做成或自己的羽毛等做成,能適應環(huán)境。
、邙B巢不僅堅硬結(jié)實,而且奇特多樣、精美靈巧。
21、鳥類筑巢產(chǎn)生的歷史;鳥類筑巢的取材;鳥類筑巢的技術;鳥類筑巢的原因。
22、邏輯順序。不同意。最后一點雖然是普遍認知,但卻不排除其他可能性,而前兩點具有權(quán)威性,所以前兩點放在前面。
23.(1)春節(jié):江邊柳線迎春綠;門上桃符耀眼紅。(2分)
端午節(jié):青艾驅(qū)瘴千家樂;碧波競渡十里歡。(2分)
(若學生不考慮尾字平仄導致上下聯(lián)順序顛倒則得一半分)
(2)略(2分)
(3)春天有六個節(jié)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和谷雨。立春:春季的開始。雨水:降雨開始,雨量開始逐漸增多。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冬眠的動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清明:天氣晴朗、溫暖,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重組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除驚蟄外,任選其中一個節(jié)氣作答,大意正確即可。節(jié)氣1分,含義1分,共2分)
24、傅雷家書 莫扎特 傅聰 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