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7分)
16.小明喜歡利用pad聽歌,根據(jù)聲音的 ▲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就判斷出是哪位歌手;音量太大會使耳膜受損,說明聲音能夠傳遞 ▲ (“信息”或“能量”),為此需要減小聲音的 ▲ (“音調”、“響度”或“音色”).
17.夜晚,我們經(jīng)過裝有聲控開關的樓道時,往往要用力拍手或跺腳將燈點亮.“用力”是為了提高聲音的 ▲ 這一特性來達到控制電路的目的.月球上 ▲ (選填“能”或“不能”)這樣使用聲控燈.
18.(1)夏天下暴雨前,往往電閃雷鳴,如果在看到閃電后4s聽到雷聲,那么閃電處距人約 ▲ m.
(2)利用超聲波方向性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等特點制成了聲吶 ,可以發(fā)現(xiàn)水下目標,還可以測繪海底地形.如果超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約為1500 m/s,海面上聲吶向海底發(fā)射超聲波經(jīng)過4s收到海底返回的回聲,該處海深為 ▲ m.
19.“掩耳盜鈴”是大家熟悉的成語故事.從物理學角度分析,盜賊所犯的錯誤是:既沒有阻止聲音的 ▲ ,又沒有阻止聲音的 ▲ .
20. 仲夏清晨葉片上出現(xiàn)晶瑩剔透的露珠如圖所示,露珠的形成是 ▲ 現(xiàn)象,此過程 ▲ (選填“吸熱”或“放熱”);中午露珠不見了是 ▲ 現(xiàn)象.
21.如圖甲所示在試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對著試管口部吹氣,使其發(fā)出聲音,其發(fā)聲物體是 ▲ (選填“試管”、“水”或“空氣柱”),當水量增加時,聲音的音調會 ▲ (選填“升高/降低/不變”);若把少量水再倒入一高腳酒杯中,如圖乙所示,把酒杯放在桌面上,一只手按住高腳酒杯的底座,將另一只手的手指潤濕后沿著杯口邊緣摩擦(手指不要脫離杯口),使其發(fā)出聲音,當高腳酒杯中的水量增加時,音調會 ▲ (選填“升高/降低/不變”).
22. 滾燙的油鍋不小心滴入了水珠,你會發(fā)現(xiàn)油花四濺,這是因為水的沸點比油的沸點 ▲ (填“高”或“低”)的結果.在醫(yī)院里病人發(fā)熱時,高燒不退,可以用酒精擦拭病人的身體,這是因為酒精在 ▲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過程中要 ▲ ,從而帶走病人身體的熱量,起到暫時降低體溫的效果.
23.罐裝式液化石油氣是采取 ▲ 的方式使石油氣液化裝入鋼罐的;在向鋼罐里充氣時,鋼罐的溫度是 ▲ (選填“升高”、“不變”或“降低”)的.
24.在做“探究蒸發(fā)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時,小麗同學在兩塊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別滴上一滴水,如圖甲所示,觀察圖中情景可知她主要探究蒸發(fā)快慢是否與__▲_____有關.小明同學則在兩塊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別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如圖乙所示,觀察圖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蒸發(fā)快慢是否與____▲___有關.
25.如圖所示,用酒精燈對燒瓶加熱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瓶中水量減少,這是由于水 ▲ 造成的(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而金屬盤底部出現(xiàn)水滴,這是由于金屬盤的溫度 ▲ (選填“高”或“低”) ,使水蒸氣發(fā)生 ▲ 而形成的.
26.如圖,兩個相同的水壺內裝有同樣多的水,此時都已沸騰.壺嘴口的“白氣”是 ▲ 形成的(填物態(tài)變化),已知爐火的強度和房間內空氣的濕度都相同,因此,可以判斷出:房間 ▲ (選填“甲”或“乙”)的溫度高.
三、解答題 (共43分)
27.(8分) 探究聲音產(chǎn)生的原因和傳播:
活動一:
聲音是由發(fā)聲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就停止.為了探究聲音產(chǎn)生的條件,有人建議利用以下幾個實驗現(xiàn)象:
甲:放在鐘罩內的鬧鐘正在響鈴,把鐘罩內的空氣抽出后鈴聲幾乎聽不見.
乙:使正在發(fā)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水面濺起水花.
丙:吹笛子時,手指按住不同孔便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丁:在吊著的大鐘上固定一支細小的筆,把鐘敲響后,用紙在筆尖上快速移動,筆跡因此在紙上畫出一
條來回彎曲的細線.
(1)你認為能說明聲音產(chǎn)生條件的實驗現(xiàn)象是 ▲ 和 ▲ .
(2)其他兩個現(xiàn)象雖然不能說明聲音產(chǎn)生的條件,但分別說明了什么?▲ , ▲ .
活動二:
請閱讀下面一段短文后,認真思考并回答有關問題.如圖所示,小明和小剛用細棉線連接了兩個可樂飲料的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
(1)他們用“土電話”能實現(xiàn)10m間的通話,這表明 ▲ .
(2)相距同樣遠,講話者以相同的響度講話,如果改用細金屬絲連接“土電話”,則聽到的聲音的響度就____▲____(選填“大”、“小”)些.
(3)如果用“土電話”時,另一個同學捏住棉線的某一部分,則聽的一方幾乎就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 ▲ .
(4)如果在用土電話時,線沒有拉直而處于松馳狀態(tài),則聽的一方通過棉線 ▲ (選填“能”或“不能”)聽到對方的講話聲.
28.(8分)探究聲音的特征:
(1)如圖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適當?shù)拈L度,撥動鋼尺,就可聽到________▲____(選填“鋼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動發(fā)出的聲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撥動鋼尺,則聽到聲音的________▲_______(選填“音調”、“音色”或“響度”)變大;逐漸增加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仔細聆聽鋼尺振動發(fā)出聲音后,發(fā)現(xiàn)音調逐漸變______▲_____(選填“高”或“低”)了,觀察發(fā)現(xiàn)此時鋼尺振動慢了,當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雖然用同樣的力撥動鋼尺,卻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小組利用以上兩個紙杯和一些長短、粗細不同的琴弦,又進行了探究“音調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活動.他們選用的琴弦長度、材料在圖中已標出(其中琴弦的的直徑關系:a=c=d
、偃羲麄兿胙芯俊耙粽{的高低與琴弦長度”的關系應選擇琴弦 ▲ (選填符號).
、谌暨x擇琴弦a和b,則是為了研究音調與琴弦___▲_____的關系.
③若有同學選擇c和d進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長度越長,振動越慢,音調就越低”的結論.該同學探究過程中存在什么問題? ▲ .、軆晌煌瑢W還可以選擇琴弦 ▲ (選填符號),研究“琴弦音調高低與材料的關系”.
29.(5分)小明想比較幾種材料(衣服、錫箔紙、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檢測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還有:音叉、機械鬧鐘、鞋盒.
(1)在本實驗中適合作聲源的是▲ ,
你認為另一種器材不適合做聲源的原因是: ▲ .
(2)小明將聲源放入鞋盒內,在其四周塞滿待測材料.他設想了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A:讓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離處,比較所聽見聲音的響度.
方案B:讓人一邊聽聲音,一邊向后退,直至聽不見聲音為止,比較此處距鞋盒的距離.
你認為最佳的方案是 ▲ ,你不選擇另一種方案的理由是 ▲ .
(3)如果采用方案B進行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表格所示:
材料 |
衣服 |
錫箔紙 |
泡沫塑料 |
距離/m |
1.2 |
0.8 |
0.5 |
則待測材料隔聲性能由好到差的順序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