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對下面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P>
水調(diào)歌頭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A.這首詞是吟詠中秋的名作,詞的上片極寫作者在“天上”“人間”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寫中秋對月思人,懷念手足兄弟,因王而心情極為抑郁不平。
B.開篇寫中秋之夜蘇軾把酒問天,流露出作者對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詞人對明月的贊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層,竟產(chǎn)生乘風(fēng)歸去的念頭。
C.下片起筆的月色描寫緊承上片最后兩句的入世情懷,由“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一問轉(zhuǎn)入抒發(fā)懷人之情,表面上對月有怨,實際寫與親人不得團圓的惆悵。
D.全詞寫景、敘事、議論、抒情融為一體,虛實并述,將抽象的人生哲理具體化、形象化,語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動豐富,意境曠遠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