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閱讀下面議論文,完成18-21題。(13分)
人生需要“頂住”
李秦衛(wèi)
、佟按蛞环仲嵰环,我們一起頂住!”“我們有那種不服輸?shù)膭艃,不管怎么著也得頂?”“女排精神就是不放棄,能頂住!”……
②中國女排在第三十一屆奧運會上贏得中國代表團“分量最重”的一塊金牌后,女排教練員和運動員在接受采訪時也送給我們一塊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頂住”。
、圪悎鍪亲罡邚姸鹊谋绕矗蔷褚庵镜妮^量。“頂住”,既是一種姿勢表象,也是一種內心觀念!绊斪 ,不是無可奈何的被動選擇,更不是安于現(xiàn)狀的消極保守。對于人生而言,“頂住”,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責任,是行穩(wěn)致遠的“壓艙石”和“發(fā)動機”。
④“頂住”是執(zhí)著,堅持不懈。人與人之間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堅持!疤て畦F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說的是成功的偶然性。然而,這種“不費功夫”的偶然,卻存在于“吾將上下而求索”“眾里尋他千百度”“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萬苦付出后的某種必然。世間事,除了歲月,沒有“不費功夫”就得來的好事。曹雪芹寫《紅樓夢》,“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國學大師錢穆“雖居鄉(xiāng)僻,未嘗敢一日廢學”,一生著書立說達1700萬言,還探索出一套獨特的治學方法和治學門徑。年復一年的“頂住”,最終才能積跬步以至千里。
⑤“頂住”是毅力, A 。古今中外,“凡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前進路上,艱難困苦是“滅頂石”還是“墊腳石”,關鍵看能不能“頂住”。當年司馬遷寫《史記》,歷經多少磨難啊,稿子被燒過一次,被偷過一次,還因為他直言不諱,得罪了皇帝,被施宮刑,但是他不氣餒,堅持到底了,給后人留下了一部不朽的著作《史記》。愛迪生也說,失敗了一千次并不可怕,最起碼我知道這一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于是我就會做出第一千零一次的努力。說到底他們都是屢敗屢試、愈挫愈奮、不斷“頂住”的過程。成功路上,不僅要看能否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燈火五更雞”的勤勉之苦,還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堅忍之苦。無數(shù)事實證明,面對困難時選擇“頂住”,一個個失敗、挫折和困難,就會從“絆腳石”變?yōu)槠鲋松M步的“墊腳石”。
、蕖绊斪 笔嵌Γ B 。當年長征,盡管起初紅軍不知道戰(zhàn)略轉移何時才能結束,不知道最終去往哪里,但大家堅信“只要跟黨走,跟著抗日救國的理想走,就會有前途”,堅信“不論我們自己能否到達勝利的彼岸,我們的旗幟一定能達到”。正是因為對這一目標的堅定不移,才使“紅軍不怕遠征難”,把二萬五千里的艱辛遠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絢麗的紅飄帶。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馬克思說,他能創(chuàng)立剩余價值學說,前后堅持40余年時間進行《資本論》的研究撰寫,關鍵是“目標始終如一”。凡事咬定一個目標,矢志不渝,必會凌絕頂而覽眾山。
、摺笆澜缟嫌幸环N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滿了太陽的光輝!希望是一種堅持,使靈魂深處保有一片自由的天空,為相同的生命做出不同的解釋!钡拇_,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我們有轉型的難題,有升級的壓力,但只要我們選擇“頂住”,有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勁頭,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態(tài)度,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執(zhí)著,就一定能讓“關不住”的鳥兒,“羽毛都沾滿太陽的光輝”,始終飛翔在希望的田野上。(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18.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19.文章開頭從中國女排說起,有什么好處?(3分)
20.第④段劃線句子主要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1.根據(jù)語境,在文章A、B兩處填寫一個合適的四字詞語。(分別從各自語段中提取)(4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