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共4小題)
17.(2015•南充)已知鎂可以在某種氣體中燃燒,用化學方程式表達為:2Mg+X 2MgO+C,則X的化學式為 CO2 ;該反應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置換 反應.標出氧化鎂中鎂元素的化合價 O .
考點: 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反應類型的判定.
專題: 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分析: 由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均不變,據此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推斷反應物X的化學式.
X為二氧化碳,則該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 應,據此進行分析解答.
化合價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學式該元素的上方用正負號和數字表示,正負號在前,數字在后.
解答: 解:由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均不變,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Mg+X 2MgO+C,反應前鎂原子個數為2,反應后的生成物中鎂、氧、碳原子個數分別為2、2、1,根據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不變,則每個X分子由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則物質X的化學式為CO2.
X為二氧化碳,則該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氧化鎂中鎂元素顯+2價;由化合價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學式該元素的上方用正負號和數字表示,正負號在前,數字在后,故氧化鎂中鎂元素的化合價可表示為: O.
故答案為:CO2;置換; O.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利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守恒來確定物質的化學式、置換反應的特征、化合價的表示方法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8.(2015•黃岡)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根據實驗1、實驗2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1的實驗目的是 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合理即可) ,當恰好完全反應時錐形瓶中的現象是: 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 ,圖中所示稱量的質量是 73.2 g.
(2)實驗2中可觀察到銅絲表面的現象: 銅絲的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物質,溶液顏色由無色變?yōu)樗{色 ,可得出的結論是: 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銀強 .
考點: 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金屬的化學性質.
專題: 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金屬與金屬材料.
分析: (1)根據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結合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銀強,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當酚酞溶液由紅色恰好變?yōu)闊o色時,兩者恰好完全反應,反應前后托盤天平保持平衡,說明該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圖中所示稱量的質量是50g+20g+3.2g=73.2g.
(2)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銀強銅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硝酸銅溶液和銀,會觀察到銅絲的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物質,溶液顏色由無色變?yōu)樗{色;該實驗說明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銀強.
故答案為:(1)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合理即可);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73.2;
(2)銅絲的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物質,溶液顏色由無色變?yōu)樗{色;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銀強.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質量守恒定律、中和反應、金屬的化學性質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9.(2015•河南)在點燃條件下,2.6gC2H2與7.2gO2恰好完全反應,生成6.6gCO2、1.8gH2O和xgCO.則x= 1.4 ;
化學方程式為 4C2H2+9O2 6CO2+4H2O+2CO .
考點: 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 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分析: 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即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物質的質量之和.
解答: 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x=2.6+7.2﹣6.6﹣1.8=1.4;
反應過程中,C2H2、O2、CO2、H2O和CO的質量比為:2.6g:7.2g:6.6g:1.8g:1.4g=104:288:264:72:56,
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比可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C2H2+9O2 6CO2+4H2O+2CO.
故填:1.4;4C2H2+9O2 6CO2+4H2O+2CO.
點評: 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即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總個數不變,這是書寫化學方程式、判斷物質的化學式、判斷化學計量數、進行相關方面計算的基礎.
20.(2015•孝感)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發(fā)生了8.1級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中國政府及時派出救援隊前往,并為尼泊爾災區(qū)提供了大量的消毒液、大米和帳篷.其中“84”消毒 液可用于災區(qū)防疫,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NaClO),制取它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X═NaClO+NaCl+H2O,則X的化學式為 Cl2 ,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 +1 .大米中含有的主要成分為 糖類 .帳篷的主要成分聚氯乙烯塑料屬于 合成 材料.
考點: 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對人和環(huán)境的影響;食品、藥品與健康食品中的有機營養(yǎng)素.
專題: 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化學與生活.
分析: 由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均不變,據此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推斷反應物X的化學式.
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結合NaClO的化學式進行解答.
根據人體所需六大營養(yǎng)素的種類、食物來源,結合題中所給的食物判斷所含的營養(yǎng)素,進行分析解答.
有機合成材料簡稱合成材料,要判斷是否屬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個特征:有機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解答: 解:由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均不變,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OH+X═NaClO+NaCl+H2O,反應前鈉、氧、氫原子個數分別為2、2、2,反應后的生成物中鈉、氧、氫、氯原子個數分別為2、2、2、2,根據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不變,則每個X分子由2個氯原子構成,則物質X的化學式為Cl2.
鈉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設氯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1)+x+(﹣2)=0,則x=+1價.
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屬于糖類.
聚氯乙烯塑料是塑料的一種,塑料屬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
故答案為:Cl2;+1;糖類;合成.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利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守恒來確定物質的化學式、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各種營養(yǎng)素的生理功能與食物來源、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機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