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閱讀《豆腐》一文,完成12~14題。(10分)
、俣垢,有著最中國的口味,也有著最中國的意味。
、诙垢钅艽碇袊奈兜,因其多有“道味”。據(jù)說淮南王劉安聚數(shù)千方士一邊在煉丹中發(fā)明了豆腐,一邊成就了道家的經(jīng)典之一《淮南子》。豆腐先是道家的長壽膏丹,后來才傳入民間。道家發(fā)明的豆腐“營養(yǎng)”中華文明兩千余年,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
、邸对娊(jīng)》云:“中原有菽,庶民采之!币渣S豆為原料的豆腐,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和低熱量的優(yōu)點,可以提供一天勞作所需的營養(yǎng)。豆腐似黛玉,芳心如水,才思蕩漾;也可比寶釵,入得廚房,上得廳堂。因此,國人上上下下,大都深愛之;神州東南西北,幾乎處處有之。四川有“麻婆豆腐”、湖北有“錢袋豆腐”、北京有“砂鍋豆腐”、江浙有“大煮干絲”、海南有“豆腐燒”、東北有“雪里紅燉豆腐”。每個地域,這些以豆腐為主角的平民菜,也往往是最 具地方特色的名菜。
、茉谥袊坪跎儆邢穸垢@樣受到如此廣泛認同的傳統(tǒng)食品。究其原因,中國人對豆腐的理解,已經(jīng)遠超出了“形”與“味”,達到了“意”的境界。
、菰谥袊说奈幕校笆场迸c“德”密不可分!吨芤住费,“大亨(烹)以養(yǎng)圣賢”,“食以養(yǎng)德”。元末明初自號“龜巢老人”的學(xué)者謝應(yīng)芳悟出豆腐表象下蘊含的意,盛贊其為“素醍醐”。意思是常吃豆腐便如高僧灌輸智慧,讓人徹底覺悟。明代最后一位儒學(xué)大師劉宗周,在朝敢于抗疏直言,屢遭貶謫而不改其志。他常以豆腐修身,簡約于食,克己寡欲,正是遵循了“孔孟食道”所倡導(dǎo)的“恥于味欲,安于儉食”。這也就無怪乎,豆腐成為古時清正儒學(xué)之士,借以修身自律的盤中首選。
、奕缃窈喓唵螁蔚亩垢缫巡皇且环N單純的食品,嘗一口豆腐,品出的是中國人自身對生活的認知和追求!靶胖サZ出精神,宵旰勤勞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屬貧人”(清·胡濟蒼《豆腐》),如此精神美味應(yīng)永存天地間!
12.選文哪幾個方面來說明豆腐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段⑤劃線句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段②劃線句中的“據(jù)說”能不能去掉?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從歷史中學(xué)什么》一文,完成15~17題。(10分)
、贇v史是一株古樹,斑駁中隱含著清晰的年輪;歷史是一部舊書,久遠中彌漫著醉人的馨香;歷史是一位長者,滄桑中印記著豐富的過往。我們應(yīng)該以科學(xué)的態(tài)度對待歷史,把握其精要,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教益。
、趯W(xué)會一種思維——歷史思維。人類歷史長河漫漫,氣象萬千,如果不懂歷史思維,不掌握科學(xué)的方法論,極有可能迷失在資料與細節(jié)的汪洋之中。因此,學(xué)習(xí)歷史,首先學(xué)會運用歷史思維,掌握歷史的辯證法。歷史思維主要包括三點:一是長時段的視域。觀察問題,不能局限于一時一事,不能基于個別時段的歷史現(xiàn)象,輕率作出長時段的歷史結(jié)論。要堅持將研究對象置于較長的歷史時期冷靜觀察、深入分析。二是整體的視域。不能見孤木以為森林,不能用局部的考察代替整體的把握,更不能用個別案例的結(jié)論代替對全局的認識。三是發(fā)展的眼光。不能把研究對象靜止化,要善于從紛繁變幻的社會現(xiàn)象中探索變化原因、發(fā)現(xiàn)變化規(guī)律、把握變化本質(zhì)。掌握了歷史思維,做事就會著眼長遠,不斤斤計較于一時得失;就會善謀全局、總攬八方,不因枝節(jié)失大體;就會因時應(yīng)變,善于引領(lǐng)潮流,“不畏浮云遮望眼”。
、壅莆找环N本領(lǐng)——鑒古知今。人們記錄歷史,研究歷史,絕非僅為發(fā)思古之幽情。司馬遷說寫史是“述往事,思來者”。他的《史記》令古今迷惘者懸崖勒馬,迷途知返!扒笆虏煌笫轮畮煛,學(xué)習(xí)歷史,可了解治亂盛衰之源,通曉興衰成敗之道。以史為鑒,服務(wù)當(dāng)前,以史經(jīng)世。德國總統(tǒng)勃朗特在二戰(zhàn)之后向猶太死難者的驚世一跪,不僅沒有辱沒他以及德意志民族的形象,反而使他的形象更加高大;相反,日本國家首腦參拜“靖國神社”,祭拜二戰(zhàn)要犯,即便他們翻扣了歷史這面鏡子,但勃朗特這面鏡子卻折射出一部分日本人對待歷史的態(tài)度。事實上,無論個人還是國家,我們都要從演變的歷史中,從前人處理、應(yīng)對的成敗得失中,學(xué)到有益的東西。我們必須回望歷史,審慎判定所處的時代方位。
、莛B(yǎng)成一種品格——砥礪氣節(jié)。人類歷史之河波瀾壯闊、奔騰浩瀚,個人在其中不過是滄海一粟。一個真正懂得歷史的人,不會過分在意一己榮辱得失,而更關(guān)心這條長河的未來走向。如古人所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撫今追昔,會感受到一股貫通古今、回蕩于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學(xué)習(xí)歷史可以使我們開闊胸懷,善于從歷史因革損益中、從前人成敗利鈍中砥礪氣節(jié)。中國歷史具有教化功能,主張通過真實的記載弘揚道德、培育正氣、警醒后人。我們應(yīng)從前人立身行事、所言所行、身世沉浮中,定是非、辨善惡、明得失。
、輾v史是一把嚴(yán)苛的標(biāo)尺,度量分毫誤差;歷史又是一眼靈動的清泉,滋養(yǎng)貧瘠的心田。
15.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②段的論證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選文③段中畫線句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