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2018年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共6頁,計23題(包含單項選擇題:第1—5題、第12題,共6題),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本人的姓名、準考證號準確無誤地填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同時務必在試卷的裝訂線內(nèi)將本人的姓名、準考證號、畢業(yè)學校填好,在試卷第一面的右下角填好座位號。
3.所有的試題都必須在專用的“答題卡”上作答,選擇題用2B鉛筆作答,非選擇題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書寫黑色字跡的水筆作答。在試卷或草稿紙上答題無效。
一、積累與運用
1. 下列加點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 裨益(bì) 亙古(gèn) 鐫刻(juān) 面面相覷(qù)
B. 慍怒(wèn) 蹊蹺(xī) 女工(gōng) 感人肺腑(fǔ)
C. 駕馭(yù) 攢聚(zǎn) 寬宥(yóu) 熙來攘往(nǎng)
D. 澎湃(péng) 竣工(jùn) 迸濺(bìng) 鮮為人知(xiān)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字音的掌握情況,這就要求學生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字音的識記和積累,特別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時的積累,可以歸納整理,分別列出不同詞語下的不同讀音,系統(tǒng)性地復習。A項正確。其他各項錯誤的應更正為:B項中“慍”應讀yùn,“蹊”應讀qī。C項中“攢”應讀cuán,“攘”應讀rǎng。D項中“迸”應讀bèng,“鮮”應xiǎn。
2. 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 一拿到語文試卷,小明忍不住笑了,拿起筆開始答題,信心滿滿,手不釋卷。
B. 危機時刻最能看出人的膽識,勇者首當其沖,怯者畏縮不前,我們當做前者。
C. 時光的淬煉、歲月的磨礪讓他日漸成熟,處理事情變得優(yōu)柔寡斷,毫不遲疑。
D. 我們應做“文明有禮二十四條”的踐行者,不能讓它在我們手中成為一紙空文。
【答案】B
3.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 第十九屆省運會開幕在即,維揚城已做好了招待從祖國四面八方而來的客人。
B. 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展示了我國在各個領域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
C. 人的一生約有一半左右的時間都在思考,只不過成功者總在思考有意義的事。
D. 一個人能否成為真正的閱讀愛好者,關鍵在于青少年時期要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學生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梢詮膬(nèi)容角度分析詞義的不同理解病因,可從語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見類型及辨識病句的方法,還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語感能力。B項沒有語病。其他各項語病如下:A項缺少賓語中心語,在句末加上“的準備”。C項語意重復,“約有”與“左右”重復,可去掉其中一個。D項不合邏輯,兩面對一面,可把“能否”去掉。
點睛:病句的類型主要有: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來說,一看語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對不對,三看修辭妥不妥。要想快速而準確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時多閱讀,增強語感外,還應該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語感審讀法、枝干梳理法、邏輯分析法。
4. 下列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
A. 園林 藤蘿 陽臺 棗核
解說:這四個詞的詞性相同。
B. 良師益友 片言只語 聚族而居 爐火純青
解說:這兩個短語的結構類型相同。
C. 這個時刻的每一分鐘對喜歡挑戰(zhàn)的人來說都是一種享受。
解說:這句話的主干是“時刻是享受”。
D. “光輝的理想像明凈的水一樣,洗去我心靈的污垢。”他在心里默念了三、四遍。
【答案】A
解說:該項標點符號使用正確。
5. 下列關于文學作品常識及內(nèi)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學作品中祖母形象往往光彩照人。《童年的朋友》中外祖母把“我”從黑暗中叫醒,領向光明;《月跡》中的奶奶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不斷把孩子心靈帶進新的高尚境地。
B. 寓言給人啟迪!肚H》告訴人們,不能被貌似強大的東西嚇到,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愚公移山》啟示人們,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斗。
C. 細節(jié)常常獨具魅力!蹲兩垺分袏W楚蔑洛夫脫下和穿上軍大衣的細節(jié),凸顯了他的機智靈活、處變不驚;《百合花》中多次提到百合花被子,起到了前后呼應的作用。
D. 散文作為一種相對自由的文體,風格多種多樣。有的深沉冷峻,如魯迅的《二十四孝圖》;有的柔婉清麗,如郭沫若的《白鷺》;有的自然真摯,如巴金的《繁星》;……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學常識的把握,文學常識正誤的判斷點是:作者名、稱謂、生活時代、作品名、體裁、書中人物、主要情節(jié)、作品主題及風格、流派等。回顧所讀文章的相關情節(jié),根據(jù)問題作答即可。C項表述不正確,一“脫”一“穿”的細節(jié),是為了遮掩剛才辱罵將軍的心冷膽寒的心理,勾勒出這個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狗的丑態(tài)。
6. 根據(jù)拼音寫漢字。(用正楷依次寫在方格內(nèi))
此刻,自然萬物完全醒來了,到處生機(àng)然;一(lǚ)幽長的陽光穿過遠近的樹葉灑了下來,幾只蝴蝶拍著翅膀翩翩而至。湯姆搖醒了其他兩個海盜,他們一起大喊了一聲,嘻嘻哈哈地跑開了,在白色沙洲上清(chè)的淺水里,相互追逐著、打鬧著。他們不再向往浩(hàn)水面遠處沉睡中的小村莊。
——選自《湯姆·索亞歷險記》
□ □ □ □
【答案】盎 縷 澈 瀚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字形的掌握情況,對漢字字形的正確書寫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字形的識記和積累,特別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時的積累,也要聯(lián)系整個詞語的意思。本題需要注意的字是:瀚。
7. 默寫。
(1)________________,直掛云帆濟滄海。 (李白《行路難》)
(2)羌笛何須怨楊柳,________________。 (王之渙《涼州詞》)
(3)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簾青。 (劉禹錫《陋室銘》)
(4)幾處早鶯爭暖樹,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5)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
(6)大漠孤煙直,________________。 (王維《使至塞上》)
(7)________________,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從軍行》)
(8)某書店擬選用兩句有關“讀書”的對仗工整的詩句作為楹聯(lián),請寫出你認為合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長風破浪會有時 (2). 春風不度玉門關 (3). 苔痕上階綠 (4). 誰家新燕啄春泥 (5). 但愿人長久 (6). 長河落日圓 (7).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 (8).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 (9). 白首方悔讀書遲
【解析】本題屬于基礎題,也是各地中考語文必考題。默寫題不論分幾種類型,都是以記憶、積累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應用、賞析。解題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合適的詩句,三是答題時不能寫錯別字。本題中需要注意的易寫錯的字是:啄,勤。
8. 名著閱讀。
(1)閱讀《水滸傳》選段,回答問題。
魯智深道:“‘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灑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滄州。”兩個公人聽了,暗暗地道:“苦也!卻是壞了我們的勾當,轉去時怎回話!且只得隨順他一處行路!
從魯智深的話可以看出其什么品質?“兄弟”指誰?“兄弟”到了滄州,未能立足,最終上了梁山,其原因是什么?
品質:________________ 兄弟: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根據(jù)《西游記》中悟空和唐僧之間關系變化過程填空。
五行山獲救,師徒結緣——①___________,師徒心生嫌隙——中計戴上緊箍咒,師徒關系始穩(wěn)定——②___________,師徒關系“破裂”——戰(zhàn)黃袍怪救回師父,師徒彼此慢慢信任——③___________,師徒關系再次“破裂”——觀音指出假悟空,④___________。
【答案】 (1). (1)仗義 (2). 林沖 (3). 因為高太尉要兩個差人在途中殺死林沖 (4). (2)悟空殺盜賊 (5). 三打白骨精 (6). 真假美猴王 (7). 師徒關系融合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名著內(nèi)容的積累能力。名著學習中要注意積累的廣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識,如作者、背景、寫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節(jié);還要知道一些細節(jié),并且及時做筆記,做到積少成多,常讀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題時才能信手拈來,得心應手。本題考查對《水滸傳》和《西游記》的閱讀理解。
9. 語文實踐活動。
閱讀下面這段文字,回答問題。
斝(jiǎ),其形狀像爵,但比爵大;驹煨蜑槌蘅,口沿有柱,寬身,下有長足。斝的器身有圓形、方形兩種,腹有直筒狀,鼓腹狀及下腹作分檔袋狀幾種,底有平底、圓底,足有錐狀空足、錐狀實足、錐形足等。斝可作溫酒和飲酒之用。
(1)這段文字是從形狀、________、________三個角度介紹斝,劃線部分的說明順序為________。
(2)結合下圖,指出斝和爵形狀上的相同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種類 (2). 作用 (3). 邏輯順序 (4). (2)三足 (5). 兩柱
【解析】本題考查圖文轉換的表達運用能力。解答本題,應仔細觀察圖片內(nèi)容,然后結合材料進行分析?山Y合題干中的斝和爵形狀,與圖片進行對比。觀察可知,斝和爵形狀上的相同點:三足,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