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44分)
閱讀《小石潭記》中的兩段文字,完成6~9題。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6.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2分)
7.下面哪一個句子中的加點詞不屬于詞類活用現(xiàn)象?(2分)
A.日光下徹
B.腰白玉之環(huán)(《送東陽馬生序》)
C.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D.尉果笞廣(《陳涉世家》)
8.閱讀第一段,說說“伐竹取道”對表現(xiàn)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點的作用。(2分)
9.在節(jié)選的語段中,哪些地方能讓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钡奶攸c?請結(jié)合有關(guān)語句作簡要說明。(2分)
閱讀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第10題。
甲乙二人同游太行山。甲曰:“本大行,何得稱太行?”乙曰:“本太行,如何稱大行?”共決于老者,老者可甲而否乙。甲去,乙詢曰:“奈何公亦顛倒若是?”答曰:“人有爭氣者,不可與辯。今其人妄謂己是,不屑證明是非,有爭氣矣。吾不與辯者,使其終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1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倌魏喂囝嵉谷羰?
、谖岵慌c辯者,使其終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閱讀《故鄉(xiāng)》中的幾段文字,完成11~13題。
“哈!這模樣!胡子這么長了!”一種尖利的怪聲突然大叫起來。
我吃了一嚇,趕忙抬起頭,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
我愕然了。
“不認識了么?我還抱過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親也就進來,從旁說:
“他多年出門,統(tǒng)忘卻了。你該記得罷,”便向著我說,“這是斜對門的楊二嫂,……開豆腐店的!
哦,我記得了。我孩子時候,在斜對門的豆腐店里確乎終日坐著一個楊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著白粉,顴骨沒有這么高,嘴唇也沒有這么薄,而且終日坐著,我也從沒有見過這圓規(guī)式的姿勢。那時人說:因為伊,這豆腐店的買賣非常好。但這大約因為年齡的關(guān)系,我卻并未蒙著一毫感化,所以競完全忘卻了。然而圓規(guī)很不平,顯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國人不知道拿破侖,美國人不知道華盛頓似的,冷笑說:
“忘了,這真是貴人眼高……”
“那有這事……我……”我惶恐著,站起來說。
“那么,我對你說。迅哥兒,你闊了,搬動又笨重,你還要什么這些破爛木器,讓我拿去罷。我們小戶人家,用得著!
“我并沒有闊哩。我須賣了這些,再去……”
“啊呀呀,你放了道臺了,還說不闊?你現(xiàn)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門便是八抬的大轎,還說不闊?嚇,什么都瞞不過我!
我知道無話可說了,便閉了口,默默的站著。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錢,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錢……”圓規(guī)一面憤憤的回轉(zhuǎn)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里,出去了。
11.第一段中,作者寫楊二嫂的話時連用了三個感嘆號,請分析其作用。(2分)
12.節(jié)選的語段中,“我”眼前的楊二嫂與記憶中的楊二嫂相比,除外貌、年齡外還有哪些方面的變化?請簡要概括。(3分)
13.聯(lián)系上下文,簡要分析下面這句話中加點的詞語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3分)
圓規(guī)一面憤憤的回轉(zhuǎn)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里,出去了。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6題。
由“到此一游”想到的
、侔<氨R克索神廟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浮雕上,赫然刻著“×××到此一游”的漢字。神廟與漢字,兩大文明競以如此方式相遇,實在讓人尷尬。不管是真心喜愛、跟風模仿還是年幼無知、出于炫耀,這種行為都污損了人類文明的瑰寶,也為中國游客添了一筆不良記錄。
、谙鄬Υ蠖鄶(shù)中國游客的有序有禮,少數(shù)人的不良表現(xiàn)更容易被放在公共外交的聚光燈下。不講衛(wèi)生、不遵守公共秩序、無視一米黃線、在飛機上爭奪行李架空位……因為這些行為,在國外一家市場調(diào)研機構(gòu)的調(diào)查中,中國游客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每個人都是一部中國讀本”,當中國出境旅游人數(shù)從2000年的1000萬人次快速增長至2012年的8300萬人次,這句提醒更有特殊意義。
、勖鎸Α暗酱艘挥巍钡目套,在媒體大討論中,譴責、反省成了評議這場風波的主調(diào)。當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動聯(lián)系媒體,公開道歉,并承擔疏于教育的責任!澳贻p人犯錯,上帝也會原諒”,尤其是未成年人,犯錯在所難免,我們應(yīng)予以必要的寬容并助其改正。同時,我們也應(yīng)以此為鏡、檢視自己:在公共場所我有隨意吐痰的習慣嗎?行駛在擁堵的公路上我有隨意變道的舉動嗎?在別人排隊等候時我有加塞插隊的行為嗎?在網(wǎng)絡(luò)空間爭論是非時我有惡語相向的粗口嗎?我們更要問一問,這種不文明行為何以會代代相傳?何以會“走向世界”呢?
④平心而論,這一回的“到此一游”遠涉重洋,是國人不文明言行的不自覺“輸出”,它的出現(xiàn)并非偶然。君不見,大江南北的名勝古跡上,這樣的胡涂亂抹實在屢見不鮮:北京故宮大水缸上的劃痕,杭州岳飛墓前秦檜夫婦被捏得發(fā)亮的鼻子,蘇州千年古塔上的涂刻……這些都是孩子耳濡目染的“活教材”。習慣了闖紅燈,出了國可能也會“紅綠色盲”;習慣了大聲喧嘩,在國外也難以主動調(diào)低音量。從這個角度說,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不分海內(nèi)外,國人文明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更需要每個人的日常踐行。
⑤今日中國,吃飯穿衣已不是問題。然而,很多人卻感覺“兩手滿當當,心中空蕩蕩”。的確,生活上逐漸富裕的我們又怎能放任精神文明的貧乏?政府部門倡導“健康文明旅游方式”,出臺“文明行為指南”,這些都讓人看到,提高國人文明素養(yǎng)已越來越成為“發(fā)展的必修課”。
、拮屛覀冊谛纳峡滔逻@令人蒙羞的“到此一游”,以此自戒自省,規(guī)范言行,為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盡一份自己的力。
(摘自《人民日報》2013年5月27日第5版,作者李浩燃,有刪改)
14.文章第②段中說“每個人都是一部中國讀本”,請你談?wù)剬@句話的理解。(3分)
15.文章第④段中,作者列舉大江南北一些名勝古跡上胡涂亂抹的現(xiàn)象有什么用意?(2分)
16.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探究提升未成年人文明素養(yǎng)的途徑。(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