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給下面句子劃分節(jié)奏。
(1)予/獨 愛 蓮/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2)牡 丹,花/之 富 貴 者 也
2.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1)可愛者甚蕃 蕃:__多__
(2)出淤泥而不染 染:__沾染(污染)__
(3)濯清漣而不妖 濯:__洗滌__
妖:__美麗而不端莊__
(4)亭亭凈植 植:__立__
(5)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褻:__親近而不莊重__
(6)陶后鮮有聞 鮮:__少__
3.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D )
A.陶后鮮有聞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B.香遠益清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鮮有聞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__水中、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值得喜愛的很多。__
(2)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__香氣遠播,更顯得清芬,它筆直而潔凈地立在水中,(人們)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它們),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它啊。__
(3)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__對于菊花的喜愛,(從)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過。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__
(4)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__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應當是很多了。__
5.(2009河北中考)《愛蓮說》中愛菊、愛蓮、愛牡丹代表的人生態(tài)度分別是什么?
__愛菊代表的人生態(tài)度是隱居避世;愛蓮代表的人生態(tài)度是追求高潔品格、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愛牡丹代表的人生態(tài)度是追求功名利祿。__
6.(2016安徽中考)陶淵明“愛菊”和世人“愛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請用文中語句回答。
__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__
7.(2016安徽中考)怎樣理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__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樣愛蓮的人很少,也慨嘆生活中保持高潔品質(zhì)的人太少,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__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
【甲】《愛蓮說》(文略)
【乙】習慣說
(清)劉蓉
蓉少時,讀書養(yǎng)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洼,徑尺,浸淫②日廣。每履之,足苦躓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來室中坐,語之,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復履其地,蹶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后安之。噫!習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與洼適也;及其久,則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咀⑨尅竣兖B(yǎng)晦堂:劉蓉居室名。②浸淫:漸漸擴展。③躓:跌絆。④習之中人:習慣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8.用“/”給《習慣說》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標兩處,不含句末)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A.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益:增加
B.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鮮:少
C.每履之,足苦躓焉 履:踩
D.先君子來室中坐,語之 語:告訴
10.翻譯下列句子。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__我唯獨喜歡蓮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清洗過卻不顯得嬌媚。__
(2)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
__(父親)看到屋里的坑洼笑著對我說:“你連一間屋子都不能治理,還能治理國家么?”__
11.《愛蓮說》運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現(xiàn)手法,作者在文中表達的“志”是:__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__;《習慣說》通過一件小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個道理是:__故君子之學,貴于慎始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