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下列文字,完成9—11題
王 嫂
沈從文
廚房中忽然熱鬧起來,問一問,才知道幫工王嫂的女兒來了。年紀十八歲,眼睛明亮亮的。梳一餅大大的發(fā)髻。臉圓圓的,嘴唇縮小如一個小荷包。頭上搭了一片月藍布,圍裙上繡了一朵大紅花,還釘上一些小小紅綠鏡片。說話時臉就發(fā)紅,十分羞澀,在生人面前總顯得不知如何是好。問問王嫂,才知道女兒剛出嫁五個月,丈夫在鄉(xiāng)下做田,住在離昆明四十里的鄉(xiāng)下,穿的衣還是新娘子衣服。主人說:“王嫂,你大姑娘到這里來是客,炒幾個雞蛋,留她吃飯去!”王嫂就望著那女兒癡笑:“太太說留你吃飯,不要走!”女兒也笑著。一家大小知道王嫂有個好女兒,都來看看,都交口稱贊王嫂福氣真好,閨女可長得俊俏逗人愛。
王嫂只是笑,做事更熱心了一些。王嫂不特有個好女兒,還有個好兒子!兒子十二歲,已到城西區(qū)茶葉局服務當差,凈掙十五塊錢一個月。局里管教嚴,孩子長得干凈清秀,穿上一件灰色制服,見過的人都說相貌有福氣,長大一定有出息。王嫂怕他不學好,一來就罵罵,裝成生氣樣子,要孩子趕快回去。孩子雖是她唯一寶貝,可并不嬌慣,守規(guī)矩,從不胡亂花錢。
王嫂在這一家中的工作是洗衣燒飯,間或同賣雞蛋清茅房的鄉(xiāng)下人嚷嚷,一切動機無不出于護主。為人性情忠誠而快樂,愛清潔,又惜物不浪費,所以在一家中極得力,受一家重視。這點重視為王嫂所感覺到時,引起她的自尊心,事情便做得更有條理。
有一天,另外一個鄉(xiāng)下婦人來了,帶了些新蠶豆來看王嫂,兩人一面說一面抽抽咽咽。來人去后,問起原因,才知道一年前那個作新媳婦的女兒,已在兩個月前死掉了。來的就是那女兒的婆婆。女兒生產,在鄉(xiāng)下得不到醫(yī)藥照料,孩子生下地兩天,女兒流血不止,家里人全下了田,想喝水不得水喝,喝了些水缸腳沉淀,第二天就腹痛死去了。孩子活了兩個月,也死去了。經過這樣大變故的王嫂,竟還是一切照常,用來穩(wěn)定她的生命或感情的,原來是古人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八個字。
吃晚飯時,王嫂加添一碗新蠶豆,就是白天那親家送來的。兩親家說起女兒時,心酸酸的,眼睛濕瑩瑩的,都念著女兒。
王嫂死了女兒,兒子卻好好的。一個月必來看她一次,就便把工薪全部繳上,王嫂點清了數(shù)目,另外送他兩塊錢作零用。
這家里同別的人家一樣,有雞,有狗,有貓兒。這些生物在家中各有一個地位。這一切卻統(tǒng)由王嫂照管。
把午飯開過,鍋碗盤盞洗清楚后,王嫂在院中石碌碡上坐下喂雞,看雞吃食?匆姍M蠻霸道的大公雞欺侮小母雞時,就追著那公雞踢一腳,一面罵著:“你個良心不好的扁毛畜生,一個小小肚子吃多少!我打死你!”公雞還是大模大樣不在乎,為的是這扁毛畜生,已認識了王嫂實在是個好人。每天大清早,家中小黑狗照例精神很好,無伴侶可以相互追逐取樂,因此一聽公雞伸長喉嚨鳴叫,就似乎有點惡作劇,必特意來追逐公雞玩。這種游戲自然相當激烈,是公雞受不了的。
因此這莊嚴生物,只好一面繞屋奔跑一面咖呵咖呵叫喚,表示對這玩笑并不同意,且盼望有人來援救出險。這種聲喚自然引起了一家人的關心,但知道是小狗的惡作劇,誰也不理會,到后真正來援救解圍的,照例只有王嫂一人。
那時節(jié)王嫂也許已經起床,在廚房燒水了,就舞起鐵火鉗出來趕狗,同小狗在院中團團打轉。也許還未起床,小狗惡作劇鬧到自己頭上,必十分氣憤,從房中拿了一根長竹竿出來打狗。這支竹竿白天放在院子中曬晾衣服,晚上特意收進房中,預備打狗。小狗聰明懂事,食料既由王嫂分配,對王嫂自然相當敬畏,眼見那根竹竿,是王嫂每天打它用的。只是大清早實在太寂寞了,興致又特別好,必依然折磨折磨大公雞,自己也招來兩下打,因此可好像一個頑皮孩子一般,跑到墻角去撒一泡尿,不再胡鬧,樂意結束了這種惡作劇。盡管挨罵,挨打,小狗心中還是清楚明白,一家中唯有王嫂最關心它。(有刪改)
9、下列對這篇小說的賞析,不準確的兩項是( ) ( ) (4分)
A、王嫂的兒子在城西區(qū)茶葉局服務當差,他一來,王嫂就罵罵,這并不是因為他犯了錯,而是因為王嫂怕他學壞。
B、王嫂的女兒來看王嫂,大家都來看她并稱贊她可愛俊俏,就連主人也熱情地留她吃飯,這說明王嫂的生活環(huán)境淳樸。
C、王嫂的女兒生產后因大出血去世了,生的孩子不久后也沒了,但王嫂在主人家還是“一切照常”,這表現(xiàn)了她的麻木。
D、小說第四段一方面交代了王嫂的女兒去世的具體原因,另一方面暗示了全文的主題:小人物在殘酷的命運面前奮力抗爭,但無能為力。
E、這篇小說以自然樸實的語言記敘了一個舊社會底層人物王嫂的故事,表現(xiàn)了作者對小人物命運的關注。
10、請簡要分析小說主人公王嫂這一人物形象。(5分)
11、小說后半部分寫王嫂對待公雞和小狗的情況,作者這樣安排有什么用意?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6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題。
劉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蕩,不自業(yè),為縣捕盜,犯法,吏笞辱幾死,乃亡命從永平軍,稍為牙將。大歷中,李靈耀據汴州反,玄佐乘其無備,襲取宋州,有詔以州遂隸其軍,節(jié)度使李勉即表署刺史。
德宗建中初,進兼御史中丞,充宋、亳、潁節(jié)度使。時李納叛李洧以徐州歸納急攻之詔玄佐援洧,大破納兵,斬首萬馀級,東南餉漕乃通進圍濮州徇濮陽皆下再降其守將遂通濮陽津。遷檢校兵部尚書、兼曹濮觀察、汴滑都統(tǒng)副使。
李希烈之反,玄佐與李勉、陳少游、哥舒曜聯(lián)兵屯淮、汝,數(shù)困賊。帝在奉天,垂意關東,乃詔檢校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希烈攻陳州,玄佐救之,希烈走,遂進取汴州。詔加汴宋節(jié)度使、陳州諸軍行營都統(tǒng)。玄佐本名洽,至是賜名以尊寵之。入朝,復兼北庭兵馬副元帥、檢校司徒。
性豪縱,輕財好厚賞,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來,士卒驕,不能自還,至玄佐彌甚。其后殺帥長大鈔劫狃于利而然也。玄佐貴,母尚在,賢婦人也。常月織絁一端,示不忘本。數(shù)教敕玄佐盡臣節(jié)。見縣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日:“長吏恐懼卑甚,吾思而父吏于縣,亦當爾。而居高當之,可安乎?”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禮。
汴有相國寺,或傳佛軀汗流,玄佐自往大施金帛,于是將吏、商賈奔走輸金錢,惟恐后。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萬,因以贍軍,其權譎類若此。初,李納遣使至汴,玄佐盛飾女子進之,厚饋遺,皆得其陰謀,故納最憚之。所寵吏張士南及假子樂士朝貲皆鉅萬;而士朝私玄佐嬖妾,懼事覺,酖玄佐,死,年五十八,贈太傅,謚曰壯武。
始玄佐養(yǎng)子士干與士朝皆來京師士干知玄佐死無狀遣奴持刀紿為吊入殺士朝于次。帝惡其專,亦賜士干死。
(選自《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九》,有刪改)
12、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時李納叛李洧/ 以徐州歸納/ 急攻之詔玄佐/ 援洧
B、東南餉/ 漕乃通進/ 圍濮州/ 徇濮陽/ 皆下再降/ 其守將遂通濮陽津
C、其后殺帥長/ 大鈔劫/ 狃于利而然也
D、始玄佐養(yǎng)子士/ 干與士朝皆來/ 京師士/ 干知玄佐/ 死/ 無狀/ 遣奴持刀紿/ 為吊入/ 殺士朝于次
1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表”是古代的一種文體,指臣子寫給皇帝的書信或奏章;作為公文,它只能陳述自己的政治主張,不能用來抒發(fā)個人情感。
B、“建中”是唐德宗的年號,此處采用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后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號紀年。
C、“謚”是對死去帝王、大臣、貴族按其生平事進行評定后,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始于西周,此處“壯武”屬表揚的稱號。
D、“商賈”是商人的統(tǒng)稱。古代有“行商坐賈”的說法,商是流動著販賣商品的人,賈是開店鋪賣東西的人,二字連用,泛指做買賣的人。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劉玄佐少不更事,因戰(zhàn)成名。他少時不能自立為業(yè),捕捉盜賊,卻犯了法;后因偷襲李靈耀叛軍,奪取了宋州。
B、劉玄佐平叛立功,他平定李納有功,晉升檢校兵部尚書等職。打敗李希烈,加官汴宋節(jié)度使等職,并被皇帝賜名。
C、劉玄佐孝敬母親,聽從教誨。他母親多次告誡他要恪守為臣之道,勸告他禮待屬下官員。
D、劉玄佐權術詭詐,死于非命。他借相國寺佛體流汗的流言,籌集軍資;義子樂士朝與寵妾私通,最終事情敗露,劉玄佐被毒死。
1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長吏恐懼卑甚,吾思而父吏于縣,亦當爾。而居高當之,可安乎?(5分)
(2)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萬,因以贍軍,其權譎類若此。(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