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望(遵義6年未考)
[唐]杜 甫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破”字寫盡國破城荒的悲涼景象,讓人觸目驚心!吧睢弊衷佻F(xiàn)人跡荒蕪的凄涼。詩人寫今日景物,實為抒發(fā)物是人非的歷史感慨,對仗工整,寄情于物,托感于景,為全詩創(chuàng)造了一片荒涼凄慘的氣氛!皣啤焙汀俺谴骸眱蓚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時存在并形成強烈的反差;傳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草木深”三字值得品味,它表面是描寫國都破敗、人煙稀少、遍地草木的荒涼景象,實際深藏著詩人無限的慨嘆! 「袝r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盀R”字運用擬人手法,把詩人當時面對國家衰亡的無奈與愁緒借“花”表現(xiàn)出來!案袝r”“恨別”都凝聚著詩人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的憂愁。詩人采用以樂景襯哀情的藝術手法,通過景物描寫,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傷時,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家書抵萬金”一來說明詩人很久得不到家人的音信;二來則說明詩人特別希望得到一封家信。在他眼里,一封普普通通的家信竟然抵得上“萬金”!暗秩f金”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 >,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了他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白頭” 為愁所致,“ 搔”字是對詩人想要排解憂愁而不得的細節(jié)描寫,“更短”可見愁的程度,刻畫了詩人滿頭白發(fā)、愁苦不堪的形象。傳神地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難以排遣的憂國、憂時、思家之情。
【背景資料】這首詩是詩人于唐肅宗至德二年(757)三月所作。當時正值安史之亂,首都長安被叛軍占領。詩人于至德元年八月被叛軍捉住,押送到長安。在長安城里,詩人目睹了叛軍的種種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鳥語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但這只能增加憂國憂民的詩人的痛苦和感傷。
【主題】這首詩集中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充分體觀了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全詩圍繞“望”字展開,表現(xiàn)了在典型的時代背景下所產(chǎn)生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時代的人們熱愛國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
1.(2016陜西中考)詩題是《春望》,那么詩人“望”到了哪些春景?
__草、木 、花、鳥。__
2.(2016陜西中考)說說你對詩歌尾聯(lián)的理解。
__尾聯(lián)形象地寫出了詩人的蒼老之態(tài)、蒼老之快,進一步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傷時、思家、悲己之情。__
3.(20 16新疆中考)結合“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詩,說說詩人是如何抒發(fā)情感的。
__作者以花、鳥為“感”“恨”的主體,移情于物,寫花、鳥的落淚驚心,表達了作者感時傷世(憂傷國事)的深沉感情。__
4.首聯(lián)中“破”“深”二字用得極好,試分析其表達作用。
__“破”字寫出觸目驚心之景;“深”字寫出滿目凄然之景。__
5.賞析千古名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__戰(zhàn)火連續(xù)不斷,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鳴。__
6.此詩將眼前景與胸中情融為一體,談談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__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