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本題有12小題,每小題1分,共12分)
1.下列生活現象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 衣服晾干 B. 雪糕融化 C. 輪胎爆裂 D. 牛奶變酸
考點: 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
專題: 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
分析: 可以根據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方面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解答: 解:A、衣服晾干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B、雪糕融化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C、輪胎爆裂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D、牛奶變酸的過程中有顯酸性的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故選:D.
點評: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掌握化學變化的實質,只有這樣才能對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
2.日常生活常接觸到“含氟牙膏”、“高鈣牛奶、碘鹽”、“富硒茶葉”、“加鐵醬油”等用品,這里的氟、鈣、碘、硒、鐵指的是( )
A. 單質 B. 原子 C. 離子 D. 元素
考點: 元素的概念;物質的元素組成;人體的元素組成與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礦物質與微量元素.
分析: 可以根據人們的習慣說法和相關化學知識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因為這四種用品中,不只含有氟,鈣,碘,硒,鐵,還有其他的元素,而單質的意思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所以A選項錯誤.同時也不能說含有這些原子或元素,否則微觀宏觀的意思混淆,所以B,C錯誤,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元素組成問題.
3.(1分)下列物質屬于混合物的是( )
A. 冰水混合物 B. 潔凈的空氣 C. 二氧化碳 D. 鋁箔
考點: 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判別.
專題: 物質的分類.
分析: 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
解答: 解:A、冰是水的固體,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種物質,屬于純凈物;
B、潔凈的空氣中含有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物質,屬于混合物;
C、二氧化碳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屬于純凈物;
D、鋁箔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屬于純凈物.
故選:B.
點評: 潔凈的空氣是指不含有污染物的空氣,例如不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空氣是潔凈的空氣,仍然屬于混合物.
4.下列結構示意圖中表示陽離子的是( )
A. B. C. D.
考點: 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
專題: 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
分析: 根據當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原子;當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陽離子;當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陰離子;進行解答.
解答: 解:A、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原子結構示意圖,故A不符合題意;
B、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陰離子結構示意圖,故B不符合題意;
C、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原子結構示意圖,故C不符合題意;
D、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陽離子結構示意圖,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對原子結構示意圖及其意義的理解,明確粒子中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之間的關系是解題的關鍵.
5.隨著“綠色奧運”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空氣質量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下列物質中,未計入北京市監(jiān)測空氣污染指數項目的是( )
A. 氮氣 B. 二氧化硫 C. 一氧化碳 D. 可吸入顆粒物
考點: 化學在環(huán)境監(jiān)測與環(huán)境保護中的重要作用.
專題: 生活實際型.
分析: 根據污染指數項目所包括的內容進行分析就可做好此題.
解答: 解:目前國家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項目暫定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等.氮氣不屬于污染指數項目.故選A
點評: 本題從世界矚目的“綠色奧運”入手,考查社會關心的問題,具有很好的現實性.
6.(1分)關于氧氣用途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氧氣可用于化工生產
B. 氧氣可用于煉鋼工業(yè)
C. 液態(tài)氧用作宇航飛行器發(fā)動機的燃料
D. 氧氣可用于氣焊、氣割
考點: 氧氣的用途.
專題: 物質的性質與用途.
分析: A、氧氣可以用于化工生產;
B、根據氧氣支持燃燒的特點分析;
C、根據氧氣不燃燒的特點分析;
D、根據氧氣支持燃燒的特點分析.
解答: 解:A、化工生產中氧氣做氧化劑,故A正確;
B、因為氧氣能支持燃燒,可以用于鋼鐵工業(yè),提高鋼鐵的質量和產量,故B正確;
C、氧氣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故C錯誤;
D、氧炔焰的溫度很高,可以用來焊接或切割金屬,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 解答本題要緊緊圍繞氧氣的性質之一能支持燃燒方面進行分析,判斷,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7.(1分)如圖所示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 B. C. D.
考點: 液體藥品的取用;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
專題: 常見儀器及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據用膠頭滴管向試管中滴加液體的操作方法進行分析判斷,滴管應垂懸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不能伸入試管內;
B、根據給試管中液體加熱的正確方法分析,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液體量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按在試管夾的短柄上;
C、根據向試管中傾倒液體正確方法進行分析判斷,取下瓶塞倒放在實驗臺上,標簽要靠向手心,瓶口緊貼試管口;
D、根據聞氣體氣味的正確方法分析,聞氣體的氣味時,防止氣體有毒,應用手輕輕扇著聞,不能直接將鼻子湊到瓶口聞.
解答: 解:A、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時,滴管應垂懸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不能伸入試管內,防止污染膠頭滴管,圖中操作錯誤;
B、給試管內液體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液體量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按在試管夾的短柄上,圖中沒有酒精燈外焰加熱,液體量超過了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大拇指按在了短柄上,因此圖中操作錯誤;
C、傾倒液體藥品時,取下瓶塞倒放在實驗臺上,標簽要靠向手心,瓶口緊貼試管口,因此圖中操作正確;
D、聞氣體的氣味時,防止氣體有毒,應用手輕輕扇著聞,不能直接將鼻子湊到瓶口聞,因此圖中操作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各種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掌握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
8.(1分)下列化學反應中屬于氧化反應但不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
A. 鋁+氧氣 氧化鋁 B. 甲烷+氧氣 二氧化碳+水
C. 氫氣+氧氣 水 D. 紅磷+氧氣 五氧化二磷
考點: 氧化反應;化合反應及其應用.
專題: 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和能量變化.
分析: 物質跟氧發(fā)生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化合反應是指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反應生成另外一種物質的反應.
解答: 解:A、鋁+氧氣 氧化鋁中,反應物是兩種,生成物是一種,屬于化合反應;鋁和氧氣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錯誤;
B、甲烷+氧氣 二氧化碳+水中,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兩種,不屬于化合反應;甲烷和氧氣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正確;
C、氫氣+氧氣 水中,反應物是兩種,生成物是一種,屬于化合反應;氫氣和氧氣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錯誤;
D、紅磷+氧氣 五氧化二磷中,反應物是兩種,生成物是一種,屬于化合反應;紅磷和氧氣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反應類型方面的知識,解答時要分析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然后再根據各種反應類型的概念方面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9.(1分)用雙氧水制取氧氣時,忘記加催化劑,其結果是( )
A. 不放出氧氣 B. 放出氧氣的速率慢
C. 放出氧氣的總量會減少 D. 放出氧氣的總量會減少且速率慢
考點: 催化劑的特點與催化作用.
專題: 課本知識同類信息.
分析: 根據催化劑的特點考慮本題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變,只能改變反應速度.
解答: 解:
催化劑只能改變反應物的速度,不能改變生成物的量,在雙氧水制取氧氣的實驗中,催化劑其加快反應速率的作用.
故選:B.
點評: 通過回答本題知道了催化劑只能改變反應物的速度,不能改變生成物的量.
10.(1分)下列化學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把盛有紅磷的燃燒匙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磷立即燃燒
B. 硫在空氣中燃燒,產生藍紫色火焰
C.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旺,發(fā)出白光并放出熱量
D. 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一種白色氣體
考點: 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
專題: 實驗現象的觀察和記錄.
分析: A、在通常情況下,紅磷不能燃燒;
B、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火焰,產生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C、木炭在氧氣中能夠劇烈地燃燒,發(fā)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能生成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D、紅磷在氧氣中能夠劇烈地燃燒,放出大量的熱,產生大量的白煙.
解答: 解:A、把盛有紅磷的燃燒匙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紅磷不能燃燒,錯誤;
B、硫在空氣中燃燒,不能產生藍紫色火焰,錯誤;
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旺,發(fā)出白光并放出熱量,正確;
D、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一種白色固體,不能產生氣體,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實驗現象方面的知識,解答時要注意生成物的顏色、狀態(tài)、火焰顏色等方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