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問題。(12 分)
2016年3月15日下午,李世石與人工智能計算機程序AlphaGo(阿爾法狗)對
戰(zhàn)第五局,最終李世石投子認輸。這場舉世矚目的圍棋對戰(zhàn)以人工智能對人類4:1
的結(jié)局落下帷幕。
以往人們認為“機器只會計算不會學習”“計算機只能聽從人類的指令而不會創(chuàng)
造”,如今在AlphaGo的勝利面前,這些說法不攻自破。學習、思考、創(chuàng)造不再是人
類的專利,計算機完全可以具備這些被視為人類專屬特征的能力。在可預見的未
來,只要是機器能完成的工作將全部由機器擔任,哪怕是傳統(tǒng)意義上被人類視為獨
占領(lǐng)域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如音樂、小說、詩歌等也不可能幸免。這樣說并非聳人聽聞,
實際上美國加州大學的科學家已經(jīng)使計算機學會了自主創(chuàng)作樂曲,模仿巴赫、莫扎
特、肖邦風格的“古典音樂”,就連資深樂迷都難辨真?zhèn)。IBM的工程師教會了一臺
名為WATSON的電腦自創(chuàng)菜譜,其食材和組合方式、烹制方法均是人類從未想過的,
據(jù)品嘗過的人說“味道不錯”。
如果90%的工作都能由智能機器代替人做,那么人的本質(zhì)究竟是什么?人究竟比
機器強在哪兒呢?
盡管人工智能未來會極其強大,但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取代不了,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
人際互動。這個世界的所有問題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人與物的關(guān)系問題,一
類是人與人的關(guān)系問題。人工智能擅長解決前者,而后者只能靠人自己去解決。舉
個例子,在今年2月武漢的一場人才招聘會上,有位老父親替大學生兒子去應(yīng)聘。
很顯然,不管這個大學生如何優(yōu)秀,用人單位都不太可能考慮聘用他。因為除了工
作能力,用人單位還看中其他素質(zhì)—理解力、溝通力,認真、堅韌、獻身精神這些
對團隊成功至關(guān)重要的素質(zhì)必須在面對面的交流中才能感知與評價。
計算機寫出的樂曲再美妙、人工智能烹制出的美食再可口,也很難給人情感上
的觸動,因為其背后缺了一個必不可少的元素—人。能激發(fā)人的欲望、情感、想象
和創(chuàng)造的最終是人而不是機器。
打個不太恰當?shù)谋确,人工智能可以解決“從一到無窮”的問題,而人所要解決
的是“從零到一”的問題。沒有“從零到一”這個環(huán)節(jié),就不會有“從一到無窮”
的發(fā)展。人工智能能“解決問題”,但“提出問題”仍舊是人類的特權(quán)。
人究竟比機器強在哪兒?答案也許就是:人有人性。人性是推動人類超越自己的
內(nèi)在動力。因此,未來最具創(chuàng)造力的人和民族一定是在人性的豐富與深刻程度上領(lǐng)
先的人和民族。
在李世石與AlphaGo的世紀對戰(zhàn)中最讓人感動的一個段子是,電腦:“你明知一
定會輸給我,為什么還不投降?”人類:“笨蛋,因為我是人啊。”
14.通讀全文,概括出作者認為人比機器強的三點表現(xiàn)。(6 分)
【難度:易】
15.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寫出用人單位不太可能考慮聘用大學生的主要原因。(3 分)
【難度:中】
16.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 分)
【難度:中】
A.在可預見的未來,學習、思考、創(chuàng)造等人類專屬特征等能力,機器也可以具
備。
B.人工智能不僅能提出“從零到一”的問題,也能解決“從一到無窮”的問
題。
C.在未來,越能推動超越自己內(nèi)在動力的人和民族是更具創(chuàng)造力的。
D.人類不服輸?shù)脑蚴,人類認為失敗是暫時的,最終能戰(zhàn)勝智能機器。
(五)名著閱讀(5 分)
17.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3 分) 【難度:易】
(1) 魯濱遜遇險后,被海浪拋到一座荒無人煙的海島上,計算時間、記日記、
閱讀《圣經(jīng)》成為他生活中最主要的部分。(
)
(2)“你以為,因為我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
錯了!”語段中,“我”是簡·愛,“你”是桑菲爾德。 (
)
(3) “青年人,珍重的描寫罷,時間正翻著書頁,請你著筆!”這首小詩極富
哲理,勸勉青年人勤奮努力地學習。( )
18.閱讀下面語段,按要求作答。(2 分)
這小大蟲被搠得慌,也張牙舞爪鉆向前來。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個,那一
個望洞里便鉆了入去,李逵趕到洞里,也搠死了,卻鉆入那大蟲洞內(nèi)。李逵卻便伏
在里面張外面時,只見那母大蟲張牙舞爪,望窩里來。
文段出自《水滸》中沂嶺殺四虎的精彩故事,這個故事的起因是:
。 【難度:易】
(六)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問題。(10 分)
【材料一】2016年4月4日,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獲得被譽為兒童文學
的諾貝爾獎——“國際安徒生獎”,實現(xiàn)華人在該獎項上零的突破。曹文軒的代表作
有長篇小說《草房子》、《青銅葵花》等。2016年4月29日,著名現(xiàn)實主義作家陳忠
實因病辭世。陳忠實的代表作長篇小說《白鹿原》1997年獲茅盾文學獎,并被教育
部列入大學生必讀書目。
【材料二】曹文軒、陳忠實肖像畫
(圖一曹文軒)
(圖二
陳忠實)
【材料三】曹文軒訪談(節(jié)錄):
讀書能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前方,并引領(lǐng)我們走向前方。讀書其
實培養(yǎng)的是一種眼力。不讀書的人其實是沒有前方的,也是沒
有未來的,也是沒有過去的。讀書人讀著讀著就有了過去、現(xiàn)
在和前方——風景無邊的前方。什么叫讀書人?我這里簡單下
一個定義:擁有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人,叫讀書人。
【材料四】紀念陳忠實的挽聯(lián):
忠于人民,忠于生活,忠誠覓得原上鹿;
實為楷模,實為經(jīng)典,實績贏得舉世名。
19.結(jié)合材料一,以下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難度:易】
A.2016 年 4 月,中國文壇“一悲一喜”,令人感慨。
B.曹文軒和陳忠實都是著名作家,但他們面對的讀者群是不相同的。
C.曹文軒獲得了諾貝爾兒童文學獎,實現(xiàn)了中國兒童文學史上零的突破。
D.陳忠實的代表作獲得教育部極大的肯定,入選大學生必讀書目。
20.結(jié)合材料二,請說說兩圖是怎樣體現(xiàn)兩位作家身份特征的。(2 分) 【難
度:難】
21.結(jié)合材料三,談?wù)劇靶腋T谶h處”的含義。(3 分) 【難度:易】
22.結(jié)合材料四,請指出這副挽聯(lián)的特點。(2 分) 【難度:中】
三、作文(60 分)
23.寫作(60 分)
生活中時常可見互讓、禮讓、謙讓、忍讓、避讓、退讓等情景。讓,是待人接
物的素養(yǎng);讓,是寬宏大量的胸襟;讓,是聰明睿智的取舍。
請以“讓”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或議論文。
要求:①文體自選(詩歌除外),扣題作文,不少于 600 字;②不套作,不抄
襲,不用本試卷中的閱讀材料作為寫作內(nèi)容;③文中如需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地名、
校名等,請用化名代替。 【難度: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