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過上農(nóng)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經(jīng)會建造房屋。如圖所示,居住在該樣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C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2016,南安中考)我國原始居民中,最早使用天然火的是( A )(導學號:73582002)
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歷史學家認為我國原始社會的氏族聚落居民已大量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之一。下列遺址能夠證明這一論點的是( D )
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半坡遺址 D.河姆渡遺址
4.(2016,泉州中考)《史記》記載:禹年老時,推薦伯益作為繼承人。禹的兒子啟卻舉兵殺死伯益,繼承了父親的位置,開始了“家天下”的歷史。材料反映了( B )(導學號:73582003)
A.禪讓制開始出現(xiàn) B.世襲制開始代替禪讓制
C.分封制開始出現(xiàn) D.分封制開始代替禪讓制
5.(2015,廣東中考)傳說是人們世代口耳相傳保留下來的歷史敘述。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遠古眾多部落崇拜物的綜合體。與龍形象形成密切相關的傳說是( B )
A.盤古開天 B.炎黃傳說
C.禪讓傳說 D.大禹治水
6.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商朝滅亡,西周建立,與之相關的史實是( C )
A.炎黃戰(zhàn)蚩尤 B.商湯滅夏
C.牧野之戰(zhàn) D.春秋爭霸
7.戰(zhàn)國時期商鞅變法的措施中,最能觸犯奴隸主貴族特權的是( C )
A.承認土地私有 B.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C.獎勵耕戰(zhàn) D.推行縣制
8.(2016,內(nèi)江中考)春秋時期的政治局面是“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諸侯的出現(xiàn)與西周哪項政治制度有關( A )(導學號:73582004)
A.分封制 B.禪讓制
C.郡縣制 D.九品中正制
9.(2016,德州中考)許多成語典故來源于歷史,如退避三舍、臥薪嘗膽、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這些成語反映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哪一特點( D )
A.奴隸制開始瓦解 B.封建制度確立
C.生產(chǎn)力飛速發(fā)展 D.諸侯兼并爭霸
10.(2016,泉州中考)改革是除弊興利的重要手段。商鞅變法對后世的地方行政制度影響最深遠的措施是( D )
A.獎勵耕戰(zhàn) B.承認土地私有
C.廢除舊貴族特權 D.建立縣制
11.興水利,除水害,事關人類生存。“它的規(guī)模從表面上看,遠不如長城宏大,卻注定要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卦旄G。”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為富饒的“天府之國”!八笔侵肝覈糯哪囊豁椝こ? A )
A.都江堰 B.鄭國渠
C.靈渠 D.大運河
12.復旦大學的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源自“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B )
13.蔡元培稱道孟子“提倡民權,為孔子所未及焉”。下列選項能印證此觀點的是( B )
A.“有教無類” B.“民貴君輕”
C.“因材施教” D.“以禮治國”
14.(2015,玉林中考)具有“殷、青銅冶煉、甲骨文”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B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漢
15.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古時候洪水泛濫成災,百姓過著悲慘的生活,A帶領人們用疏導的辦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制服了洪水,讓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 B和兒子一起,帶領人民化害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兩位水利專家A和B分別指的是誰?
A:大禹;B:李冰。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
都江堰。
(3)這兩位水利專家能夠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依靠群眾;采用堵和疏導相結合的方法。
16.(2015,梅州中考)翻開中國古代史,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改革創(chuàng)新是貫穿古代史的一條明顯主線。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史記商君列傳》記述戰(zhàn)國時的一次變法規(guī)定:“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
材料二 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官員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
——摘自《中國歷史》(七年級 上冊)
材料三 隋朝統(tǒng)一全國后,對門第世家獨霸政府的現(xiàn)象進行改革,改用考試的方法,向平民階層選拔新進官員。凡考試及格的知識分子,不問什么門第,一律委任官職……
——柏揚《中國人史綱》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商君”在當時哪個國家實行變法?這次變法中有關土地制度方面的內(nèi)容是什么?
秦國;改革土地制度,廢除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國家承認私人的土地所有權。
(2)材料二的內(nèi)容是歷史上哪個朝代推行的改革措施?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歷史作用?
北魏;加速了黃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進程。
(3)材料三反映的選拔人才的創(chuàng)新制度是什么?這一創(chuàng)新制度完善于哪一朝代?
科舉制度;唐朝。
17.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產(chǎn)生的儒家學說不斷發(fā)展,逐漸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鳖仠Y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薄墩撜Z·顏淵》
(1)材料一中的“子”是指誰?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孔子;仁。
(2)儒家學說從創(chuàng)立到成為封建正統(tǒng)思想,經(jīng)歷了艱難的歷程。秦始皇對待儒家學說采取了什么措施?漢武帝對待儒家學說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材料二 “要擁護那德先生(即democracy), 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jié)、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即science),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我們現(xiàn)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陳獨秀
(3)材料二反映作者對儒家思想持何種態(tài)度?他擁護的“兩位先生”是指什么?
反對、否定和批判;民主與科學。
(4)兩千多年來,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當怎樣對待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或批判地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