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傳染(或感染)的含義是指
A.病原體侵入人體的結(jié)果
B.病原體侵入人體及環(huán)境因素影響
C.病原微生物借助于傳播媒介作用于人體
D.是病原體對人體的一種寄生過程
E.宿主對病原微生物缺乏防御能力
D
262.4歲女孩, 高熱、寒戰(zhàn)、尿少2天, 意識不清3小時, 于12月入院。體溫39℃, 血壓8.0/5.33kPa(60/40mmHg), 皮膚大片瘀斑, 呈大理石斑紋樣, 末梢紫紺, 頸軟, 口周有單純皰疹, 白細胞30×109/L, 單純皰疹是由于
A.G+菌的栓塞
B.HSV隱性感染
C.Gˉ雙球菌化膿性感染
D.HSV帶菌狀態(tài)
E.HSV潛伏性感染
C
A.病原體被消滅或排出體外
B.病原攜帶狀態(tài)
C.隱性感染
D.潛伏性感染
E.顯性感染
263.麻診病毒感染最多再現(xiàn)為 E
264.乙型腦炎病毒感染最多表現(xiàn)為 C
265.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感染最多表現(xiàn)為 C
A.中和試驗
B.補體結(jié)合試驗
C.血凝抑制試驗
D.特異性IgM抗體檢測
E.病毒分離
266.乙腦早期診斷常采用 D
267.調(diào)查乙腦人群免疫水平常采用 A
268.甲型肝炎早期診斷常采用 D
269.表示麻疹新近感染應(yīng)檢測 B
A.病原體被消滅或排出體外
B.帶菌(帶病毒、帶蟲)狀態(tài)
C.隱性感染
D.顯性感染
E.潛在性感染
270.人體防御能力與病原體處于相持狀態(tài)的表現(xiàn)是 B
271.人體對入侵的病原體產(chǎn)生了特異性免疫, 不出現(xiàn)或僅出現(xiàn)不明顯的臨床表現(xiàn) C
傳染病傳染過程中表現(xiàn)
A.病原體被清除
B.隱性感染
C.顯性感染
D.病原攜帶狀態(tài)
E.潛伏性感染
272.一名20歲流腦普通型患者, 經(jīng)服用SD五日后, 體溫正常, 除頭昏外, 無異常不適,復(fù)查腦脊液正常。但此時左口角出現(xiàn)一簇皰疹。 為上述哪種表現(xiàn) E
273.既往健康24歲托兒所幼教老師。今年行體檢時大便培養(yǎng)出傷寒桿菌。醫(yī)師診斷為"健康帶菌", 給予氨芐青霉素治療。屬于上述哪種表現(xiàn)所致 D
274.男性, 38歲, 既往體健, 近一個月來食欲不振、惡心、乏力、尿黃及黃疸, 起病后黃疸進行性加更。 查體: 重病面容, 深度黃疸, 肝掌(-), 蜘蛛痣(-), 心肺(-),腹脹明顯,腹水(+), 肝脾觸診不滿意。 SGPT583μ, TTT16μ, 膽紅素474umol/L(28mg%), PTA23%,HBsAg(+), 最可能的診斷是
A.淤膽型肝炎
B.慢性重癥肝炎
C.急性重癥肝炎
D.亞急性重癥肝炎
E.原發(fā)性肝癌
D
275.肝昏迷合并呼吸性堿中毒時的治療, 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清潔洗腸
B.口服不吸收抗生藥
C.應(yīng)用谷氨酸鈉
D.應(yīng)用精氨酸
E.應(yīng)用左旋多巴
C
276.治療肝昏迷病人, 作用于恢復(fù)腦部正常神經(jīng)介質(zhì)的藥物是
A.多巴胺
B.γ-氨酪酸
C.去甲腎上腺素
D.新福林
E.以上都不是
E
277.亞急性重癥肝炎具有特征性的病理改變是
A.肝臟體積縮小
B.肝小葉廣泛壞死
C.壞死區(qū)支架結(jié)構(gòu)塌陷
D.匯管區(qū)內(nèi)有大量的炎性細胞浸潤
E.肝小葉內(nèi)既有壞死, 又有肝細胞再生和結(jié)締組織增生
E
278.對急性重癥肝炎診斷價值最小的是
A.肝性腦病
B.深度黃疸
C.腹水及鼓腸
D.凝血酶原時間延長
E.肝臟迅速縮小
C
279.重癥病毒性肝炎患者, 出血最主要的原因
A.血小板減少
B.凝血因子合成障礙
C.X、XⅡ因子減少
D.毛細血管脆性增加
E.維生素K吸收障礙
B
280.男性, 21歲, 因食欲不振、尿黃10天, 神志不清、躁動不安1天入院。查體: 皮膚鞏膜明顯黃染, 皮膚可見大小不等瘀斑, 神志不清, 不能回答問題, 呼吸平順, 心肺無特殊, 肝未觸及, 腹水征(-), 四肢肌張力增高, 撲擊震顫(+), 腱反射亢進,踝陣攣(+);:白細胞15×109L, 中性80%, 血清總膽紅素264umol/L,ALT280u, AKP4.5布氏單位.臨床初步診斷是
A.急性重癥肝炎
B.亞急性重癥肝炎
C.慢性重癥肝炎
D.急性黃疸型肝炎
E.淤膽型肝炎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