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單元 感染性疾病
第一節(jié) 麻 疹
考點1★★★ 流行病學特點
麻疹(measles)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以發(fā)熱、流涕、流淚、咳嗽、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以冬春季為多見,傳染性較強,多見于6個月以上5歲以下小兒,傳播方式主要為空氣飛沫傳染。
考點2★★ 臨床表現(xiàn)
1.潛伏期:精神不振,繁雜不安或體溫輕度生高。
2.前驅期 發(fā)熱、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畏光。發(fā)熱后2~3天,于口腔兩頰黏膜近臼齒處出現(xiàn)直徑約0.5~1mm的灰白色斑點,周圍有紅暈,稱為“麻疹黏膜斑”,是早期診斷麻疹的重要依據(jù)。
3.出疹期 發(fā)熱后3~4天出疹,皮疹先見于耳后、發(fā)際及頸部開始、漸次延及額面、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軀干及四肢,達手掌及足底。
4.恢復期 皮疹消退后皮膚可見糠麩樣狀脫屑,并留有淺褐色色素沉著,7~10天痊愈。
考點3★★★ 并發(fā)癥
、俸硌 聲音嘶啞、犬吠樣咳嗽及吸氣性呼吸困難;②肺炎 為麻疹最常見的并發(fā)癥;③心肌炎; ④腦炎.
考點4★★★ 中醫(yī)辨證論治
1.順證
證型 |
治法 |
方藥 |
邪犯肺衛(wèi)(初熱期) |
辛涼透表,清宣肺衛(wèi) |
宣毒發(fā)表湯加減 |
邪入肺胃(見形期) |
清熱解毒,佐以透發(fā) |
清解透表湯加減 |
陰津耗傷(收沒期) |
養(yǎng)陰生津,清解余邪 |
沙參麥冬湯加減 |
2.逆證
證型 |
治法 |
方藥 |
邪毒閉肺 |
宣肺開閉,清熱解毒 |
麻杏石甘湯加減 |
麻毒攻喉 |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
清咽下痰湯加減 |
邪陷心肝 |
清熱解毒,息風開竅 |
羚角鉤藤湯加減 |
第二節(jié) 風 疹
考點1★★ 診斷要點
1.診斷 根據(jù)流行病學史,全身癥狀輕,出疹迅速,消退亦快,臨床以耳后、枕后和頸部淋巴結腫大,有觸痛為特點。對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者,可做病毒分離或血清學檢測以確定診斷。
鑒別診斷: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①發(fā)熱持續(xù)8-11天或更久;②球結膜彌漫性充血;③口唇皸裂,楊梅舌; ④初期手足硬腫和掌跖發(fā)紅,恢復期膜狀脫皮或肛周脫屑;⑤軀干部多形充血性紅斑;⑥頸淋巴結非化膿性腫大
2.先天性風疹綜合征診斷標準 ①典型先天性缺陷,如白內障、青光眼、心臟病、聽力喪失、色素性視網(wǎng)膜炎等;②實驗室分離到病毒或檢出風疹IgM抗體或血凝抑制抗體滴度持續(xù)增高等。
考點2★★★ 中醫(yī)辨證論治
證型 |
治法 |
方藥 |
邪郁肺衛(wèi) |
疏風清熱,解表透疹 |
銀翹散加減 |
邪入氣營 |
清熱解毒,涼血透疹 |
透疹涼解湯加減 |
考點3★ 孕婦預防風疹的重要性
孕婦在妊娠3個月內應避免與風疹病人接觸,若有接觸史者可于接觸5天內注射丙種球蛋白,可減輕癥狀或防止發(fā)病。對已確診為風疹的早期孕婦,應考慮終止妊娠,避免發(fā)生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第三節(jié) 幼兒急疹
考點1★★★ 診斷要點
1.多發(fā)生于2歲以下的嬰幼兒。
2.起病急驟,常突然高熱,持續(xù)3~4天后熱退,但全身癥狀輕微。
3.身熱始退,或熱退稍后即出現(xiàn)玫瑰紅色皮疹。
4.皮疹以軀干、腰部、臀部為主,面部及肘、膝關節(jié)等處較少。皮疹出現(xiàn)1~2天后即消退,疹退后無脫屑及色素沉著斑。
5.可見枕部、頸部及耳后淋巴結輕度腫大。
考點2★★ 中醫(yī)辨證論治
證型 |
治法 |
方藥 |
邪郁肺衛(wèi) |
辛涼解表清宣肺衛(wèi) |
銀翹散加減 |
邪蘊肌腠 |
疏風透疹清熱解毒 |
化斑解毒湯加減 |
第四節(jié) 水 痘
考點1★★★ 診斷要點
1.起病2~3周前有水痘接觸史。
2.起病較急,在同一時期出現(xiàn)以軀干部為主,紅斑、丘疹、皰疹、結痂并見的皮疹(四世同堂)。皰疹呈橢圓形,大小不一,內含水液,周圍紅暈,常伴有瘙癢,結痂后不留疤痕。
3.實驗室檢查 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患兒呼吸道上皮細胞和外周血白細胞中的特異性病毒DNA,是敏感、快速的早期診斷方法。
考點2★★★ 中醫(yī)辨證論治
證型 |
治法 |
方藥 |
邪郁肺衛(wèi) |
疏風清熱,解毒利濕 |
銀翹散加減 |
毒熾氣營 |
清氣涼營,化濕解毒 |
清營湯加減 |
第五節(jié) 猩紅熱
考點1★★ 病因 臨床表現(xiàn)
A組乙(β)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
1.前驅期 病初舌苔白,舌尖和邊緣紅腫,突出的舌乳頭也呈白色,稱為“白草莓舌”。
2.出疹期 面頰部潮紅無皮疹,而口鼻周圍皮膚蒼白,形成口周蒼白圈。皮膚皺折處,如腋窩、肘、腹股溝等處,皮疹密集,色深紅,其間有針尖大小出血點,形成深紅色橫紋線,稱“帕氏線”。起病4~5天時,白苔脫落,舌面光滑鮮紅,舌乳頭紅腫突起,稱紅草莓舌。頸前淋巴結腫大壓痛。
3.恢復期 皮疹按出疹順序消退,體溫正常,情況好轉。皮疹多在1周內消退,1周末至第2周開始脫皮,先從臉部糠屑樣脫皮,漸及軀干,最后四肢,可見大片狀脫皮,輕癥者脫皮較輕。脫皮后無色素沉著。
考點2★★★ 鑒別診斷
病名 |
麻疹 |
幼兒急疹 |
風疹 |
猩紅熱 |
病原 |
麻疹病毒 |
人皰疹病毒6型 |
風疹病毒 |
乙型溶血型鏈球菌 |
初期癥狀 |
發(fā)熱,咳嗽,流涕,淚水汪汪 |
突然高熱,一般情況好 |
發(fā)熱,咳嗽,流涕,枕部淋巴結腫大 |
發(fā)熱,咽喉紅腫化膿疼痛 |
出疹與發(fā)熱的關系 |
發(fā)熱3~4天出疹,出疹時發(fā)熱更高 |
發(fā)熱3~4天出疹,熱退疹出 |
發(fā)熱l/2~1天出疹 |
發(fā)熱數(shù)小時~l天出疹,出疹時熱高 |
特殊體征 |
麻疹黏膜斑 脫屑,淺褐色色素沉著 |
無脫皮,無色素沉著 |
無脫皮,無色素沉著 |
環(huán)口蒼白圈,草莓舌,帕氏線 脫皮,無色素沉著 |
周圍血象 |
白細胞總數(shù)下降,淋巴細胞升高 |
白細胞總數(shù)下降,淋巴細胞升高 |
白細胞總數(shù)下降,淋巴細胞升高 |
白細胞總數(shù)升高,中性粒細胞升高 |
考點3★★★ 中醫(yī)辨證施治
證型 |
治法 |
方藥 |
邪侵肺衛(wèi) |
辛涼宣透,清熱利咽 |
解肌透痧湯加減 |
毒在氣營 |
清氣涼營,瀉火解毒 |
涼營清氣湯加減 |
疹后傷陰 |
養(yǎng)陰生津,清熱潤喉 |
沙參麥冬湯加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