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泌尿系統(tǒng)疾病
尿路感染
一、診斷要點:
(一)病史
1、急性尿路感染(指導病程在6個月以內)
(1)新生兒期:發(fā)熱、蒼白、吃奶差、嘔吐、腹瀉、驚厥、嗜睡,有時可出現(xiàn)黃疸,尿道刺激癥多不明顯。
(2)嬰兒期:發(fā)熱,可有腹、排尿時哭啼,尿布有味,頑固性尿布疹,尿路刺激癥狀隨年齡增長而明顯
(3)兒童期:下尿路多有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癥狀,而全身癥狀不明顯,上尿路感染時全身癥狀明顯:為發(fā)熱、塞戰(zhàn)、全身不適,可伴腰痛和腎區(qū)叩擊痛,同時伴尿路刺激癥狀,部分患兒可有血尿,少量蛋白尿,水腫不明顯,嚴重者可影響腎功能。
2、慢性尿路感染:指病程持續(xù)半年以上者,癥狀輕重不等,可以無明顯癥狀直至腎功能衰竭。反復發(fā)作可表現(xiàn)為間歇性發(fā)熱,腰酸、乏力、消瘦、進行性貧血等,尿路刺激癥狀可無,或間歇出現(xiàn)膿尿或細菌尿,B超或靜脈腎盂造影,部分病例可有尿路畸形,膀胱輸尿管返流或瘢痕腎。
3、無癥狀菌尿:指臨床無癥狀,尿細菌定量培養(yǎng)菌落數(shù)>105/ml的細菌尿。
(二)輔助檢查
1、尿常規(guī):取清晨中段尿鏡檢,白細胞每高倍視野超過5個或成堆,離心尿>10個/高倍視野,紅細胞增多程度不等,尿蛋白稍增多,24小時定量<1—2g。
2、尿培養(yǎng)及菌落計數(shù):每毫升尿液中菌落計數(shù)>10萬可確診, 3、尿直接涂片找細菌:無條件做細菌培養(yǎng)時,可將一滴新鮮尿液置玻璃片上烘干后,染色找細菌,在油鏡下找到細菌,說明可能有尿路感染。 4、X線檢查:病程遷延不愈或反復發(fā)作者,應用腹部平片及靜脈腎盂造影或膀胱鏡檢查,以排除先天性尿路畸形、結石、結核、腫瘤、梗阻及膀胱輸尿管返流,腎孟積水等。 二、治療原則: (一)臥床休息、多飲水、勤排尿。 (二)抗菌藥物: l、磺胺藥:磺胺甲基異惡唑(SMZ)每日0.05g/kg分2次服,與增效劑甲氧芐氨嘧啶(TMP)合用即復方新諾明,療效增強。 2、呋喃坦丁:每日5--7mg/kg,分3--4次口服。 3、根據(jù)尿培養(yǎng)細菌種類及藥敏而選用,慢性者用聯(lián)合治療或輪換治療。新一代先鋒霉素和喹諾酮類(如氟哌酸等)對治療耐藥菌所致之尿感及復雜性感染頗為有效。氟哌酸的抗菌譜廣,對其它抗菌藥有多重耐藥性的致病菌,氟哌酸幾乎常有效。每日10--15mg/kg,分三次口服。 (三)療程:急性尿路感染服藥療程7一10天,重癥10--14天。 急性腎小球腎炎 一、診斷要點: (一)病史及體格檢查: 1、多見于3歲以上小兒,發(fā)病前1—3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猩紅熱、膿皮病及淋巴結炎等感染病史。 2、一般病例表現(xiàn)如下: (1)浮腫:輕一中度,呈緊張性。 (2)少尿與血尿:日尿量嬰幼兒<200ml/m2,學齡前<300ml/m2,學齡期<400ml/m2為少尿。血尿可為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 (3)高血壓:學齡前>120/80mmHg,學齡期>130/90 mmHg。 3、嚴重病例,起病1周內可表現(xiàn)下列任何—種主要并發(fā)癥: (1)循環(huán)充血及心力衰竭:呼吸急促,煩躁不安,肺底中水泡音,心率增快,奔馬律,肝臟迅速增大。 (2)高血壓腦。侯^痛、視力障礙、嘔吐、意識模糊、嗜睡、抽痙、昏迷、血壓明顯升高。 (3)急性腎功能不全:少尿或無尿(日尿量<50ml)氮質血癥,高血鉀和代謝性酸中毒等。 (二)輔助檢查 1、尿常規(guī):有紅細胞,管型和蛋白質。 2、腎功能檢查:血尿素氮和肌酐呈不同程度增高。 3、血沉增快,2--3個月恢復正常。 4、ASO增高,一般3--6個月恢復正常。 5、血清補體C3下降,多于4---8周恢復正常。 6、愛迪氏計數(shù)(12小時計數(shù))多在半年左右恢復正常。 7、胸部X線檢查:可見肺門陰影增寬,模糊及心影增大,提示腎炎合并循環(huán)充血。 8、肝功能檢查。 二、治療原則: (一)休息:起病l—2周內應臥床休息。 (二)飲食:低鹽、低蛋白質,高糖飲食。高血壓心衰、水腫甚者忌鹽。 (三)抗菌素:一般用青霉素7—10天,對青霉素過敏者可用紅霉素,有明顯感染病灶者可延長療程或改用其他抗菌素。禁用對腎臟有損害的藥物,如磺胺類、慶大霉素等。 (四)對癥治療 1、利尿:雙氫克尿塞每日2--3mg/kg,分2--3次口服,必要時用速尿每次1—2mg/kg和利尿酸鈉每次1mg/kg。 2、降壓:首選硝苯地平(心痛定)口服或舌下含服、每日0.25--0.5mg/Kg,最大不超過1mg/kg·日,分3—4次。利血平首次0.07mg/kg,口服或肌注,最大劑量不超過1.5—2mg,首劑后可繼續(xù)按每日0.02mg/kg,分2--3次口服。利血平忌與氯丙嗪同用,以免發(fā)生帕金森氏綜合征癥狀。單用利血平效果不顯時,可加用肼苯噠嗪,肌注劑量為每次0.1mg/kg,口服劑量為1—5mg/kg。 3、高血壓腦病 (1)積極控制血壓,除上述降壓藥物外,立即用硝普鈉5—10mg溶于10%G·S100ml中,開始按1μg/kg·min靜滴,嚴密監(jiān)測血壓,隨時調整滴速,每分鐘不宜>8μg/kg。通常1—5分鐘內可使血壓降至正常。注意貯藥針筒及輸液吊瓶均須黑紙覆蓋;用前臨時配制液體。放置4—8小時的藥液應廢棄。還可用50%硫酸鎂每次0.1mg/kg,甲基多巴每日10mg/kg分次服。 (2)脫水劑:20%甘露醇每次1--2g/kg,于半小至1小時內快速靜滴,4小時后給50%GS40—60ml靜注。 (3)止痙:煩躁或抽搐時可肌注魯米那鈉每次5—8mg/kg(無尿者不用或用較小劑量),亦可用水合氯醛每次50--60mg/kg,保留灌腸或安定每次0.1—0.3mg/kg,肌注或靜注。 4、循環(huán)充血和心力衰竭。 (1)絕對臥床休息,取半臥位,氧氣吸人。 (2)以利尿為主用強利尿劑,如速尿靜脈或肌注,嚴格限制水、鈉攝人,鎮(zhèn)靜。 (3)必要時可用西地蘭,首劑2歲前0.03—0.04mg/kg,2歲后0.02—0.03mg/kg,標出總量后,由靜脈注入1/2,余1/2分2次,隔4--6小時一次,如需維持療效可于末次用藥12小時后口服地高辛維持量。 5、急性腎功能不全(見急性腎功能衰竭) (1)早期靜脈滴注甘露醇每次0.5g/kg,或速尿每次l—4mg/kg。 (2)限制補液量。 (3)糾正酸中毒及高血鉀用5%碳酸氫鈉,葡萄糖胰島素,葡萄糖酸鈣。 (4)準備透析。 附:其他類型腎炎診斷依據(jù) 一、急進性腎炎: (一)年長兒多見,發(fā)病急。 (二)明顯蛋白尿、血尿、紅細胞管型尿、高血壓、水腫,并有持續(xù)性少尿或無尿及進行性腎功能損害,或腎功能急劇損害而出現(xiàn)尿毒癥。 (三)C3、C4正常,血中可發(fā)現(xiàn)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腎活檢可見有廣泛性上皮細胞增殖及新月體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