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原蟲感染
一、腸阿米巴病
(一)病原學:阿米巴病的病原體為溶組織內阿米巴。溶組織內阿米巴有滋養(yǎng)體和包囊兩期。當滋養(yǎng)體在腸腔內營共生生活、無明顯侵襲力時,活動力不強,稱為小滋養(yǎng)體。當宿主機體抵抗力下降或腸壁受損時,小滋養(yǎng)體憑借偽足的機械運動和酶的水解作用侵入腸壁組織,大量繁殖,體型增大,活動力增強,稱為大滋養(yǎng)體。大滋養(yǎng)體有致病力。 在滋養(yǎng)體下移過程中,由于腸內環(huán)境的改變,滋養(yǎng)體逐漸停止活動,蟲體團縮,并分泌出一層較硬的外壁,形成包囊,成熟包囊具有感染性。人體感染主要是吞食被包囊污染的食物或水所致。
【真題庫】1.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yǎng)體的特征是
A.大滋養(yǎng)體具有感染性
B.對外界抵抗力強
C.小滋養(yǎng)體有致病力
D.可吞噬紅細胞
E.大滋養(yǎng)體可形成包囊
答案:D
【真題庫】2.溶組織內阿米巴的特點是
A.滋養(yǎng)體抵抗力強
B.包囊可傳染他人
C.可在組織中形成小滋養(yǎng)體
D.各期溶組織內阿米巴都可致病
E.在病變組織中可發(fā)現(xiàn)包囊
答案:B
【真題庫】溶組織內阿米巴的致病型是
A.包囊
B.小滋養(yǎng)體
C.大滋養(yǎng)體
D.裂殖體
E.配子體
答案:C
(二)病理解剖的特征性改變:侵入粘膜下層的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yǎng)體可引起粘膜下,直至肌層的液化壞死灶,形成口小底大的燒瓶樣潰瘍。病灶周圍炎癥反應輕,一般僅見淋巴細胞和少許漿細胞浸潤。
(三)臨床表現(xiàn):潛伏期一般為1—2周。
1、普通型:腸阿米巴病普通型起病多緩慢,全身中毒癥狀輕,常無發(fā)熱,腹痛輕微,腹瀉,每日便次多在10次左右,量中等,帶血和粘液,血與壞死組織混合均勻成果醬樣,具有腐敗腥臭味,含痢疾阿米巴滋養(yǎng)體與大量紅細胞成堆,為其特征之一。病變部位低可有里急后重感。腹部壓痛以右側為主。以上癥狀可自行緩解。亦可因治療不徹底而復發(fā)。
2、主要并發(fā)癥;主要包括肝膿腫、腸出血、腸穿孔、闌尾炎及結腸肉芽腫。
(四)實驗室檢查糞便檢查:為確診的重要依據(jù)。典型腸阿米巴病的糞便呈暗紅色果醬樣,有特殊的腥臭味,糞質較多,含血液及粘液。鏡檢可見大量聚集成團的紅細胞和少量白細胞,有時可見活動的、吞噬紅細胞的溶組織內阿米巴大滋養(yǎng)體和夏-雷晶體。慢性病人成形糞便中一般只能檢出包囊。
【真題庫】3.男,32歲,10天來腹痛、腹瀉,每日大便4~6次,呈暗紅色果醬樣。體檢右下腹壓痛。糞便鏡檢紅細胞(+++),白細胞(+),白細胞為9.1×109/L,紅細胞3.7×102/L。對本例診斷最有參考價值的實驗室檢查是
A.糞便涂片檢菌
B.糞便培養(yǎng)致病菌
C.糞便鏡檢寄生蟲卵
D.糞便鏡檢溶組織內阿米巴包囊
E.糞便鏡檢溶組織內阿米巴滋養(yǎng)體
答案:E
解析:該患者考慮是阿米巴痢疾,阿米巴滋養(yǎng)體具有致病性,僅查到包囊不能診斷本病。
【真題庫】30歲男性農(nóng)民,腹痛、腹瀉半個月,大便4~8次/天,便量多,為暗紅色,有腥臭味,肉眼可見血液及粘液,患者無發(fā)熱,右下腹隱痛。糞便鏡檢:WBC10~15個/HP,RBC滿視野,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
A.細菌性痢疾
B.傷寒合并腸出血
C.阿米巴痢疾
D.潰瘍性結腸炎
E.血吸蟲病
答案:C
解析:有腥臭味的黏液膿血便,無發(fā)熱、左下腹隱痛是阿米巴痢疾的特點。故選C。
【真題庫】30歲男性農(nóng)民,腹痛、腹瀉半個月,大便4~8次/天,便量多,為暗紅色.有 腥臭味,肉眼可見血液及粘液,患者無發(fā)熱,右下腹隱痛,糞便鏡檢:WBC10~15個/HP,RBC滿視野,該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
A.細菌性痢疾
B.傷寒合并腸出血
C.阿米巴痢疾
D.潰瘍性結腸炎
E.血吸蟲病
答案:C
(五)鑒別診斷急性普通型腸阿米巴病應與細菌性痢疾相鑒別。
細菌性痢疾:為急性起病,高熱常見,腹痛、腹瀉較明顯,每日排便10次以上,糞便呈粘液膿血樣,每次量很少,只有膿血而無糞質,血液呈鮮紅色,常伴里急后重,左下腹壓痛或臍周壓痛。糞便鏡檢可見大量膿細胞,培養(yǎng)有痢疾桿菌生長。
(六)治療病原治療:可選用甲硝唑(腸內外各型都可以應用)或替硝唑等。
【真題庫】治療腸內外各型阿米巴病首選藥物是
A.吐根堿
B.滅滴靈
C.氯喹
D.喹碘仿
E.卡巴砷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