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庭訪視
1.目的:普及新生兒家庭護理知識、及早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
2.訪視時間:
初訪:生后一周內(nèi)
復訪:生后12~14天
滿月訪:28~30天
3.訪視包裝備:聽診器、體溫計、75%乙醇、2%碘伏、消毒棉簽、嬰兒秤、手電筒等,宣傳資料。
4.訪視內(nèi)容:詢問、觀察、體檢
5.指導及管理:
(1)健康教育指導喂養(yǎng)、促發(fā)育、防病、防傷害
(2)管理:填寫《新生兒訪視記錄》,疾病轉(zhuǎn)診
三、 新生兒常見疾病的預防
(一)新生兒尿布皮炎
尿布包裹的部位發(fā)生的接觸性皮炎,又稱臀紅。
1. 臨床表現(xiàn)
嬰兒臀部的隆起部分、大腿的內(nèi)側(cè)、陰囊、陰阜或大陰唇等處尿布接觸的部位發(fā)生邊緣清楚的鮮紅色紅斑,嚴重者可出現(xiàn)丘疹、水泡、糜爛,繼發(fā)細菌、真菌感染后可引起膿皰。甚至可導致敗血癥的發(fā)生。
2. 病因
(1)未及時更換尿布。
(2)用橡膠布、油布、塑料,使局部皮膚經(jīng)常處于潮濕或浸漬狀態(tài)。
(3)堿性肥皂洗滌尿布,又未漂洗干凈。
(4)粗糙的尿布與皮膚的摩擦使得浸漬的表皮受到進一步損傷。
3. 預防措施:
(1)選用質(zhì)地柔軟、吸水性較強的尿布。
(2)及時更換濕尿布,保持臀部清潔干燥。
(3)便后清洗臀部,蘸干,涂油。
(4)避免使用粗布或塑料布直接包裹患兒臀部,同時尿布不可兜過緊;
(5)尿布應清水漂凈洗干凈并暴曬后使用。
4. 處理方法:
(1)爐甘石洗劑(紅斑)
(2)暴露或燈泡照射法(糜爛、滲出)、涂油(如涂食用香油或紫草油)。
(3)抗生素治療(合并細菌感染)可涂抗生素軟膏,如、新霉素、紅霉素等。
(二)新生兒鵝口瘡
鵝口瘡是口腔粘膜受白色念珠菌(屬霉菌)感染所致。
1.表現(xiàn):口腔粘膜上最初出現(xiàn)乳凝狀白色的小點或片,逐漸融合成大片,不易擦掉,力擦拭時出出血,布于口腔兩側(cè)的頰粘膜、舌面、上顎,不痛、不影響吃奶,當整個口里都被覆蓋住,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會出現(xiàn)嘔吐、吞咽困難、聲音嘶啞或呼吸困難等癥狀。
2. 病因
(1)生活原因:乳具消毒不嚴、乳母奶頭不潔、喂奶者手指污染
(2)經(jīng)產(chǎn)道感染
(3)使用廣譜抗生素和激素小兒
3.預防:
(1)注意口腔護理,每次喂奶后再喂幾口溫開水。
(2)每次喂奶前,以肥皂洗凈雙手,清潔奶頭。
(3)新生兒所用食具,應煮沸消毒(20分鐘)后才可使用。
(4)母乳喂養(yǎng)的母親要保持內(nèi)衣的清潔干燥
4. 治療:
(1)清洗口腔:2~3%碳酸氫鈉溶液。
(2)制霉菌素甘油或自制制霉菌素溶液(每10毫升冷開水中含20萬單位制霉菌素)涂在口腔患處,以上藥物每天可涂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