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首先應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拔除殘根,修改或拆除不合適的修復體,磨改銳利的牙尖或切嵴。
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首先應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拔除殘根,修改或拆除不合適的修復體,磨改銳利的牙尖或切嵴。磨鈍乳切牙嵴,潰瘍未愈合時可用湯匙喂養(yǎng)。更換橡皮奶嘴。
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復發(fā)性阿弗他潰瘍:潑尼松10~30mg/d,分3次口服,潰瘍控制后逐漸減量。
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先出現(xiàn)密集分布的針頭大小的小水皰,后破潰形成潰瘍”此為原發(fā)性單純皰疹的特點。
5、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先出現(xiàn)密集分布的針頭大小的小水皰,后破潰形成潰瘍”此為原發(fā)性單純皰疹的特點。
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復發(fā)性阿弗他潰瘍:潑尼松10~30mg/d,分3次口服,潰瘍控制后逐漸減量。
7、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首先應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拔除殘根,修改或拆除不合適的修復體,磨改銳利的牙尖或切嵴。
8、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首先應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拔除殘根,修改或拆除不合適的修復體,磨改銳利的牙尖或切嵴。磨鈍乳切牙嵴,潰瘍未愈合時可用湯匙喂養(yǎng)。更換橡皮奶嘴。
9、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復發(fā)性口腔潰瘍具有周期性、復發(fā)性和自限性的特征。
10、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研究表明,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及葉酸等攝入不足,或血清中缺鋅、缺鐵、高銅等均與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發(fā)生有一定的相關性。
1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創(chuàng)傷性潰瘍是由于長期慢性機械刺激或壓迫而產(chǎn)生的口腔軟組織損害。特點是慢性、深大的潰瘍,周圍有炎癥增生反應,黏膜水腫明顯。
12、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在嬰兒上腭翼鉤處雙側黏膜,有時因用過硬的橡皮奶頭人工喂養(yǎng),經(jīng)常在該處摩擦,容易發(fā)生潰瘍,稱Bednar潰瘍。
13、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在嬰兒上腭翼鉤處雙側黏膜,有時因用過硬的橡皮奶頭人工喂養(yǎng),經(jīng)常在該處摩擦,容易發(fā)生潰瘍,稱Bednar潰瘍。若有乳切牙萌出后切緣較銳,吸奶時間長,舌系帶、舌腹與牙切嵴摩擦也會發(fā)生潰瘍,初起時僅局部充血,繼之出現(xiàn)小潰瘍,不斷刺激的結果不但潰瘍擴大,疼痛加重甚至可見組織增生,稱Riga-Fede潰瘍。
磨鈍乳切牙嵴,潰瘍未愈合時可用湯匙喂養(yǎng)。更換橡皮奶嘴。
14、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創(chuàng)傷性潰瘍用消炎止痛藥防止感染和止痛:1%甲紫、2.5%金霉素甘油,各種抗生素藥膜等局部涂或貼敷。含漱劑:達克羅寧液、普魯卡因液。中藥粉外敷:養(yǎng)陰生肌散、錫類散等。
1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創(chuàng)傷性潰瘍物理性損傷是比較容易診斷的,因為無論是急性或慢性,均可從患者的主訴及病損的局部找到相對應的刺激物,但需與口腔癌、腺周口瘡、結核性潰瘍鑒別。
二、A2
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腺周口瘡潰瘍大而深,似“彈坑”,可深達黏膜下層腺體及腺周組織,直徑可大于1cm,周圍組織紅腫微隆起,基底微硬,表面有灰黃色假膜或灰白色壞死組織潰瘍期持續(xù)時間較長,可達1~2個月或更長。通常是1~2個潰瘍,但在愈合過程中又可出現(xiàn)1個或數(shù)個小潰瘍。疼痛劇烈,愈合后可留瘢痕。初始好發(fā)于口角,其后有向口腔后部移行的發(fā)病趨勢,發(fā)生于舌腭弓、軟硬腭交界處等口腔后部時可造成組織缺損,影響言語及吞咽。常伴低熱乏力等全身不適癥狀和腺周口瘡病損局部區(qū)域的淋巴結腫痛。潰瘍也可在先前愈合處再次復發(fā),造成更大的瘢痕和組織缺損。
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腺周口瘡潰瘍大而深,似“彈坑”,可深達黏膜下層腺體及腺周組織,直徑可大于1cm,周圍組織紅腫微隆起,基底微硬,表面有灰黃色假膜或灰白色壞死組織潰瘍期持續(xù)時間較長,可達1~2個月或更長。通常是1~2個潰瘍,但在愈合過程中又可出現(xiàn)1個或數(shù)個小潰瘍。疼痛劇烈,愈合后可留瘢痕。初始好發(fā)于口角,其后有向口腔后部移行的發(fā)病趨勢,發(fā)生于舌腭弓、軟硬腭交界處等口腔后部時可造成組織缺損,影響言語及吞咽。常伴低熱乏力等全身不適癥狀和腺周口瘡病損局部區(qū)域的淋巴結腫痛。潰瘍也可在先前愈合處再次復發(fā),造成更大的瘢痕和組織缺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