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食物碎屑易進入基托組織面 ( )
A.卡環(huán)臂未進入倒凹區(qū)
B.基托與黏膜不密合
C.卡環(huán)過緊
D.※支托凹過深
E.有早接觸
42.食物嵌塞
A.卡環(huán)臂未進入倒凹區(qū) ( )
B.基托與黏膜不密合
C.卡環(huán)過緊
D.※支托凹過深
E.有早接觸
43.義齒松動 ( )
A.卡環(huán)臂未進入倒凹區(qū)
B.基托與黏膜不密合
C.卡環(huán)過緊
D.※支托凹過深
E.有早接觸
44.牙列缺失后,牙槽骨吸收速度的規(guī)律是 ( )
A.健康者吸收慢
B.齲病較牙周病吸收快
C.外傷較牙周病吸收快
D.骨密質(zhì)較骨松質(zhì)吸收快
E.缺牙時間越長,吸收越不明顯
45.取全口義齒印模時,制作個別托盤的目的主要是 ( )
A.便于操作
B.可使印模邊緣清晰
C.可使邊緣伸展適度
D.使組織能受壓均勻
E.能獲得解剖形態(tài)的印模
46.上頜全口義齒基托后堤主要的作用是 ( )
A.避免患者惡心
B.增加基托厚度
C.增加基托強度
D.減小基托厚度
E.增強后緣封閉
47.對全口義齒固位有利的口腔黏膜是 ( )
A.黏膜厚,彈性大,濕潤度大
B.黏膜較薄,彈性大,濕潤度大
C.黏膜厚,彈性適中,濕潤度小
D.黏膜厚度及彈性適中,濕潤度小
E.黏膜厚度、彈性、濕潤度適中
48.垂直距離是指 ( )
A.上下頜牙槽嵴頂之間的距離
B.正中牙位時面下1/3的高度
C.瞳孔連線到口裂間距離
D.息止※位時,上下頜牙牙面間距離
E.鼻底到頦底間距離
49.初戴全口義齒惡心的原因不可能是 ( )
A.上頜義齒基托后緣伸展過度
B.義齒磨光面外形不好
C.敏感,對義齒不適應
D.未形成后堤區(qū)
E.咬合不平衡
50.關于全口義齒主承托區(qū)的組織結構特點描述中正確的是:牙槽嵴頂區(qū)黏膜表面為 ( )
A.上皮無角化,黏膜下層致密
B.高度角化的單層上皮,黏膜下層致密
C.高度角化的復層鱗狀上皮,黏膜下層肥厚
D.高度角化的復層鱗狀上皮,黏膜下層致密
E.高度角化的復層鱗狀上皮,黏膜下層菲薄
51.確定無牙患者正中關系的方法中錯誤的是 ( )
A.卷舌后舔法
B.息止頜位法
C.肌肉疲勞法
D.吞咽咬合法
E.哥特弓描記法
52.不屬于Spee曲線特點的是 ( )
A.為下頜牙列的縱※曲線
B.形成一條向上凹的曲線
C.連接下頜切牙嵴、尖牙牙尖及前磨牙、磨牙的頰尖
D.在切牙段較平
E.自尖牙起向后逐漸降低,到第二磨牙遠中頰尖處最低
53.關于腭小凹,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 )
A.位于硬、軟腭連接處
B.在腭中縫兩側對稱的兩個或幾個小凹
C.是黏液導管的開口
D.是前顫動線的定位標志
E.上頜全口義齒基托的后緣應終止于此
54.關于無牙頜上頜結節(jié)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牙槽嵴兩側的圓形骨突
B.上頜結節(jié)頰側多有明顯倒凹
C.義齒基托不應覆蓋結節(jié)頰面
D.基托在結節(jié)遠中盡量伸展
E.上頜結節(jié)是主承托區(qū),
55.記錄全口義齒頜位關系時,關于※托的錯誤說法是 ( )
A.※托是由基托和堤組成
B.基托有暫基托和恒基托之分
C.用基托蠟片做的基托稱為暫基托
D.用自凝塑料做的基托稱為恒基托
E.暫基托最后為加熱成形塑料所代替
56.可導致戴上頜義齒后惡心、唾液增多的是 ( )
A.義齒基托后緣欠密合
B.頰側系帶處基托緩沖不夠
C.磨光面形態(tài)不佳
D.后牙排列偏頰側
E.義齒基托后緣過短
57.關于全口義齒頜位記錄的正確描述是 ( )
A.下頜骨對顱骨的位置關系
B.上下頜骨的垂直關系
C.上下頜骨的水平關系
D.記錄上頜骨的位置關系
E.頜位記錄是記錄下頜骨的位置關系
58.上頜全口義齒的后緣應位于 ( )
A.腭小凹稍前
B.腭小凹處
C.腭小凹后1mm
D.腭小凹后2mm
E.腭小凹后3mm
59.全口義齒印模型的制作中,以下不正確的是 ( )
A.在印模膏陰模的組織面和邊緣刮除2mm左右
B.灌注的模型厚度不超過10mm
C.用鉛筆畫出兩側翼上頜切跡和腭小凹后2mm的線
D.用刀沿上述連線刻一條深1~1.5mm的溝
E.沿上述溝向前逐漸變淺刮除石膏,最寬處約5mm
60.與牙列缺失修復前頜面部檢查無關的是 ( )
A.檢查頜面部兩側是否對稱
B.上唇長度及豐滿度
C.面中1/3高度
D.下頜開閉口運動有否習慣性前伸及偏斜
E.顳下頜關節(jié)有否疼痛、彈響、張口困難等